◎卢世坤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各个地区都会选择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以此来参与到农业产业的经营建设环节中。基于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在种植农作物、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达到生态建设的目标,就是新时期农业经营者的一项核心工作任务。基于此,生态农业建设理念应运而生。要积极结合这种建设理念的基本特点,融入现代化思维及技术方法,完成农业产业化建设,解决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问题。
循环经济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进程中诞生的一种基本经营理念,特点是要应用专业知识、技术及设备,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发挥各类资源的最大使用价值。从农业建设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经济理念不仅可以节省生产经营成本,还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比如,实现无废弃物、无污染的农业生产建设工作,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让各地区在展开经济建设时,都能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发展农业产业。这对于形成产业化的农业经营规模、指引农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生态农业的建设要点是:在遵循生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农产品种类、种植位置及方式,还要对种植管理工作中所使用的工具、肥料进行合理的选择。目前,农林牧渔业的有机融合就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标是维持生态平衡,让各个产业之间产生的资源、废弃物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这就说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循环经济理念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符合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特点,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污染排放量,还能带动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要求经营者落实集中、统一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核心是要关注市场发展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生产类型、方向,完善产业结构,最终目标是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在这项工作中,尝试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及时发现传统农业在经营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调整产业发展思路,让农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得到缓解,为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保障。这要求农业经营者能够意识到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尝试结合实际经营现状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发挥工作合力。
(1)土地面积。
新疆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区,占国内总土地面积的1/6,区域范围内存在高原、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且矿产、生物、森林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优势。再加上适宜的气候,使得当地不仅地物资源种类多,而且相对来说更适合发展农业、林业等种植业。但基于农林副产品的特殊性质,实际具有一定的运输及存储难度。目前,新疆当地大多会将土地区分为耕地、林业用地、牧草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多种类型,要根据具体经营需求来分配土地面积。据以往的资料统计,新疆农用地面积总计6304.58 万公顷。其中,牧草地面积为5121.58 万公顷;林地面积为675.94 万公顷,耕地面积为402.55 万公顷。在部署上,52%的农用地分布在北疆地区,40%分布在东疆地区。结合地势地形的影响展开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土地面积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在新疆使用农业用地时,大概率都会用来种植牧草,这也是因为新疆畜牧业比较发达。
(2)土壤特点。
要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并做好种植管理工作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基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着重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找到目前农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实际上,农作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取营养。因此,应从土壤环境情况展开分析,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计划。以新疆为例,由于新疆的气候特征及地形地势特点,使得当地受到自然风的影响较大,如果过度开垦会出现土壤裸露的情况。而且,分析土壤营养成分可知,现有的耕地面积中有大部分土壤都存在盐碱化、荒漠化的问题,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含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新疆充分利用广阔的土地来发展农业,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结构,必须要改善土壤环境,做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
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内陆区域,远离海洋,当地降雨量也比较少,空气中的湿度比较低,水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不均匀,容易在种植农作物时出现缺水的情况。但新疆地区内有许多内流河,河流水系发达、支流比较多。再加上盆地、山地的地形支持,能够便利的展开人工引水灌溉工作。与此同时,山川积雪可以用于补充水资源,地下水也可以为河流提供补给。这种供水方式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小,能为农作物稳定、持续的提供水资源,这就使得当地开始着重发展农业建设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河流当中存在水污染问题,主要体现为镁元素、砷元素含量大;部分水源中还出现了含氟的情况,是新时期落实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以新疆地区为例,在落实农业建设工作时,基于土地面积比较广,所以应采用分区域管理的方式,科学选择经营方案。当地居民通常会以天山山脉为界限,划分南疆和北疆。不同疆域内应根据水土环境特点及气候特征来调整经营方向,关键要全面落实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比如,大多数情况下,山地地形主要用于发展林业;而平原地形可以开垦耕地,要根据土壤面积大小和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来选择项目经营类型。具体发展生态农业时,还要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农作物品种。目前,棉花、瓜果都是新疆产量最多的经济作物。瓜果大多以葡萄、西瓜为主。在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下,瓜果中的糖分不断累积,能够显著提升瓜果的甜度,使得这些农作物在国内各个地区都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由此可知,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可以给当地农业产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要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还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以节约资源为基本目标,先统计当地现有的地物资源种类及数量,并绘制当地的地形图,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编制区域的发展计划,科学分析各个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完成对地物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此同时,应引导人们在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化发挥资源使用价值的方法,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目标。比如,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这是解决当地降雨量少、气候干旱问题的关键前提。新时期,很多技术人员也在主动引进及研发新的节水、节能技术,以此来助力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农业产业经营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难题。因此,在尝试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展开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时,应重点关注经营成本的支出量,融入成本效益原则,分析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如果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可能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就表示实际设计的经营方案不合理,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及完善。这要求农业经营者能掌握经济学知识,尽可能的减少成本使用量,规避经济运行风险。还要尝试拓宽产业经营范围,找到新的经济来源。
人们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可能对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助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各个地区都在积极融入循环经济理念。要求是在展开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时,遵循生态效益原则。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农业经营者必须要意识到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生态效益理念的重要作用,找到现行生产种植环节出现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对策,这样才能让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建设工作可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这个问题上,应具有前瞻性意识,能够结合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在使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找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性的方法。
要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带动经济发展,必须要关注受众对农作物质量、产量有哪些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情况来调整农作物的生产经营方向及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产出的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畅销,避免由于产品滞销而造成经济损失,引发入不敷出的问题,影响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例如,新时期人们更关注饮食健康问题,喜欢购买绿色农产品。因此,农业经营者应在种植管理方案当中融入绿色经营理念,选择高质量的农作物,在施肥、病虫害管理环节中选择无公害的产品。
结合现阶段的水资源使用情况来分析,要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提升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应先从用水管理的角度出发,找到控制用水量、循环使用水资源的方法。首先,关注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的流向、流量,了解河流的清洁度和水位线。并根据所种植农作物的实际需水量,引进机械化供水装置,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利用水资源改善田间温湿度,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其次,虽然当地降雨量比较少,但也要设置收集雨水的装置,将雨水集中存储起来,过滤后用于农田灌溉或农业器具的清洗工作。最后,应根据气候特点,尝试减少水的蒸发量。常见做法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来起到增温保湿的作用,这不仅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标,还可以处理昼夜温差过大的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时,应关注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从中找出创新发展的侧重点。
(1)拓宽产业链。
单一的展开农作物生产经营建设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化经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各地农业龙头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应尝试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经营范围。初步可以先关联上下游的产业,着重从种植、存储、包装、运输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完善产业链。通常在种植农作物时,要采购种子,可以与种子供货商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到种子批发零售的经营环节中。还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保鲜处理水平,挑选合适的物流运输方式,选择正规物流公司来运输农作物。
(2)拓宽经营渠道。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各个地区参与农业经营的企业数量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建设目标。新疆地区的农业经营者要想参与市场竞争,还要考虑到交通运输问题及农作物宣传推广问题,尝试拓宽营销渠道。比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工作平台,在网络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来介绍农产品。关键要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念下,阐述绿色农产品在营养程度、卫生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市场知名度,让受众在网络渠道下单购买农产品,科学提高经济效益。
结合新疆地区土地面积、土壤环境的特点来分析,当地不仅会发展农业产业,还会着重发展畜牧业。而循环经济理念要求农业经营者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农业废弃物,目前很多农业经营者都在尝试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可行性。特点是在种植农作物时,优先种植牧草。在扩大牧草种植面积的同时,饲养食草类的畜禽。此时,牧草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喂养畜禽的饲料。所以,农作物收割后不会残留根茎。而且,动物产生的粪便在处理后可以作为农作物的天然肥料,既能节约成本,又能解决粪便无法处理而污染空气的问题,这符合循环经济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
农业和林业都是以展开种植管理工作为基础任务,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可以考虑结合新疆地区的环境特点和森林分布情况,找到助力农业与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山区丘陵地带展开土地开垦工作时,除了要建设生态林区,扩大当地植被覆盖率,解决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问题之外;还要建设商品林区,尝试种植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树木,或直接种植果树。与此同时,在林下展开农作物种植工作。比如,种植牧草、中草药。这种经营方案能解决单一种植一种农作物而导致区域范围内土壤营养成分失衡的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农作物种植、加工处理环节及农业经营者在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都可以归类为农业废弃物。要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体现农业经营工作的环保属性,必须要针对这些废弃物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常见方法就是将秸秆加工成肥料,或制作成沼气燃料。另外,农田当中一些残留物可以成为制作纸张的原材料,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要求经营者应做好农业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工作,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要找到重点经营项目,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生态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1)扶持龙头企业。
关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找到企业的发展优势及不足,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包括提供农作物种植补贴、宣传和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普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并科学渗透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建设要求,引导龙头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还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绿色产品批发。
新疆地区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个体农户在独立种植农作物,为了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规范其经营行为,当地管理部门应尝试借鉴其他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考虑转变农作物市场的营销模式,让农户可以在市场当中以批发或零售的形式售卖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同时,为农户提供将农作物销售到大型农贸市场中的机会,提高农作物的销售量,避免瓜果蔬菜在采摘后存放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新疆的葡萄为例,在无法及时销售时,可以采用晾晒的方式制作葡萄干,公开加工过程,接受市场监督,确保葡萄干是绿色产品。这对于打开市场,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品牌有重要作用。
结语: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了解当地现有地物资源特点。还要关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融入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并充分体现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这要求农业经营者科学结合工作需求拟定用水计划,并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情况,积极拓宽农业产业链,发展互联网+农业。同时,要尝试将农业与畜牧业、林业融合起来,找到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另外,应重点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提升农作物销量,最终真正提升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