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秋媛 韩 宇
近年来,国家从多层面、多角度要求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违章就是犯罪”的安全管理理念,遏制安全事故、杜绝违章,必须通过开展全方位、经常性、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多角度全面认识事故隐患并对之有效防范,在培训管理过程中,牢固树立“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作理念,从而保证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首先,就是强化钢铁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提高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利于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在帮助员工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水平、掌握紧急情况应对措施的同时,还要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有效遏制事故,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
随着生产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涌现,企业现有的干部职工队伍必须有快速适应的能力,亟需通过培训增加知识、更新理念、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同时,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解决基层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对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其政治站位和敏感性,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和专业管理人员需求,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三管三必须”。
钢企生产工序流程长、工艺多,工种类型繁杂,同时受训职工基数庞大,对中型钢铁联合企业而言,“四班三运转”职工基数较大,总职工数可达万人以上,且个体差异较大,而传统培训形式为线下集中授课,工学矛盾突出,因此安全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方法需要多样化。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职工安全技能和管理水平、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坚强基石。近年来,面对众多安全问题的出现,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钢铁企业培训师资、培训形式、效果评估等已不能完全满足快速增长的安全教育培训需求。
目前,多数钢铁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讲师为企业内部各产线分布安全管理员,现场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水平高,但未经过专业教师系统培训,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因此亟需加强师资力量,尤其是“双师型”师资(教师+专业)建设。
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的生产过程,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长,各类设备众多,加工过程复杂规模庞大,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诸多安全风险,涉及培训内容较多,而目前钢铁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还处在传统的授课式、演练式教育模式,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钢铁企业涉及原料、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物流等诸多领域,技术性强、专业面广、在岗职工众多。以某钢铁企业为例,在岗1万余名职工,大多数为生产一线的四班三运转班制“顶岗”职工。针对实际,培训一般在倒休时间集中组织,同一培训内容组织2期,培训组织较困难,占用职工业余时间较多,造成职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开展安全培训效果评估的钢铁企业,多数只注重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需求的再分析往往被忽视。同时,多数钢企对评估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而评估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对比评估法等,大多是简单的定性分析法,不便于统计。也有企业是以学员完成培训后进行考试的成绩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依据,不能全面体现培训质量和效果。
近年来,国家提出“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安全培训师资队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钢铁企业应建立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多层师资体系,培训内容涵盖企业涉及的相关技术和专业领域。
一是分层级建立师资库,横向铺开包括公司级、分厂级、班组级培训师资,纵向深入发掘各擅长专业培训师资,分层分类管理。二是加强师资间互通学习,安排培训讲师到各产线调研,对各类讲师设计和编写的理论或实践课程与课件进行共享,也可创造条件进行“磨课”训练,查找不足,培训讲师在学习更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对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和改进。三是组织培训讲师参加师资培训班,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培训讲师的沟通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进而提升其教学能力,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四是根据培训需求,可外聘安全专业培训教师授课,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讲师与外聘教师的互通交流,促进企业内部讲师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吸收和应用新信息的能力。通过培养“双师型”师资,促进培训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提升。
充分借鉴前沿理念,改革传统培训模式,建设金属冶炼安全生产培训基地,营造与实际相同或相似的环境进行培训教学,创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形式,在传统视听授课模式中,增加手操及体验培训,形成四维立体式安全教育模式,使安全培训可操作、可感受。
在各产线及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大力建设VR安全体验中心,采用全沉浸、人机交互的方式高度还原事故发生过程,使职工深切体验到各类伤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并根据钢铁企业生产特点,重点建设转炉炼钢系统、连铸生产系统、冷轧生产系统、高炉系统、烧结系统、冶金化验操作等体验式安全生产实训室,营造与实际工作相同或相似的环境进行培训教学,使职工在情境中亲身感受,并深入掌握操作规程和紧急避险技巧,促进职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双提高,切实提升安全培训的实际效果。
创建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平台,实现按需所学,自主学习,并建立师资和课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灵活,大幅提升培训效率。
一是按“必修安全知识与技能”开发网络精品课程。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优选培训师资,将通用的消防、职业健康、应急管理、有限空间等课程制作成精品课程,推送到网络平台上,为职工提供移动可视培训资源。二是按“需”优选“选修”课程。在制定年度再教育培训计划时,将再教育的培训学时分配到各月,按照一线岗位实际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和内容,利用安全信息化系统中的在线学习功能,将培训视频、课件推送到手机APP,职工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三是突出教、学、考、用相结合,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总之,移动可视化培训,课程内容更丰富,选择性更强,课程质量更有保证,职工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利用“工”之余进行“学”,是化解工学矛盾、实现职工自主学习、减轻企业安全培训压力、解决钢铁企业难以全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优化现有培训评估机制,开展多元化评估:一是学员本人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按1(很差)~5(很好)级进行自评;二是按照培训讲师、培训管理过程、测试过程、课程内容、课程结构5个维度制作满意度反馈表,由学员对讲师进行评价;三是培训讲师对学员培训的知识、态度与技能方面的了解与吸收程度进行考评;四是培训主管对本班培训效果及学员的工作行为是否得到改善进行总结及评价。
以上评价结果均被录入网络培训平台并自动生成评估报表,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和培训费薪酬考核体系。同时,也从根本上激发员工学业务、教师提能力的内动力,为进一步优化培训项目、培训内容提供可操作依据,从而有效控制安全教育培训过程和质量,促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结果不断调整、完善。
钢铁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培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本文从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开展三维立体式线下培训、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估4个方面对如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行探讨,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长周期良性发展并取得实效,从而助推钢铁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