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经验

2022-02-05 19:46蒯正明
探索 2022年1期
关键词:伟大成就政党中华民族

蒯正明,秦 芬

(1.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2.温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四个伟大成就”。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四个伟大成就”及其内在关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四个伟大成就”之间有何内在逻辑?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思考上述问题,对于我们从学理上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特质的认识,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以及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坚持的重大原则和基本要求,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所指出的:“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2

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及其内在关系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欺凌奴役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识之士纷纷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政党因中国革命而起,而中国革命因现代化而起。”[2]27在中国革命中产生出来的第一个现代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即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但历史实践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进行彻底的政治革命,还必须要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资产阶级政党难以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

1.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党的自身建设与党需要担负的历史使命相结合,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身在实现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同时,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四个伟大成就”进行了全面阐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1)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这一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这一时期,针对中国农民占人口多数的现实国情,以及党长期处在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2)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带领中国人民肃清国民党残余,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从1953年起,党领导人民在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开始有步骤地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此基础上,1956年我国正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原子能、航天等在内的现代工业基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尽管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出现过挫折和失误,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14。(3)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大大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1]18-19在思想理论成果上,这一时期党在带领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方位和发展的新要求,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思想理论成果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1.2 “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关系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也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四次伟大飞跃”。具体来说,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国彻底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8,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国“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1]14,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1]22;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62。在上述四个历史时期的探索中,每一个阶段的探索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也为下一阶段发展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四个阶段中,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提高、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展现了使命型政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依相融、相互促进的现代化国家建设逻辑。

2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

现代政党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萨托利认为,“政党首先且最主要的是表达的手段:它们是工具,是代理机构”[3]56。熊彼特认为:“一个政党是其成员打算一致行动以便在竞选斗争中取得政权的团体。”[4]413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政党的定义大都是以选举获得国家权力为考量的,政党的功能更多被描述为工具性的作用,认为政党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凝聚民意的有效工具。通过政党,民众的观点得以表达,现代国家政权得以有效运作。然而,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性质的政党的功能也必然有所差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性质政党,其产生背景、指导思想、价值诉求、阶级立场、政治理想、组织原则等都与西方政党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背景,党自一开始就担负推进中国革命,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早期中国政党制度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自觉担任历史使命、顺应历史规律。”[5]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为实现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同时承担方向引领与理论指导、制度创设与制度构建、精神塑造与精神支撑、价值统领与推动发展以及党建引领与组织保障等功能。在此过程中党的建设与现代化国家建设深度契合,党的发展与现代化国家发展相互影响,而“四个伟大成就”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逻辑中依次生成、接续实现的,其深层次要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2.1 方向引领与理论指导

中国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中被动开始的,在类型上属于外发型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有识之士经历学习西方器物文明到学习制度文明的过程,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迷茫的中国人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五四运动的爆发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步伐,也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坚持以科学的、彻底的、发展的理论武装全党和引领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6]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向社会主义的新方向。

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百年来,党在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的同时,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中国实践,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不仅有利于坚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方向,也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识,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凝聚力量。

2.2 制度创设与制度构建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的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为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完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开展政党协商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通过“三大改造”和制度创设等举措,在中国正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如果没有建立集中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政治前提,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很可能成为依附于资本主义殖民遗留体系的资本主义现代化。”[7]当然,任何制度构建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改革开放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8]1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及领导地位的制度化体现,内在规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有效地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两极分化,以及民主运作中的金钱政治、否决政治以及社会治理失灵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效率与公平、“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调动起来,具有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组织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人类制度文明的进步指明了新的方向。

2.3 精神塑造与精神支撑

一个政党的精神状态如何,反映了这个政党的思想风貌如何,决定一个政党能否有所作为。伟大的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精神滋养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用思想理论武装全党,更注重用伟大精神去激励全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实现自身的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党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都是在建党精神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塑造精神、构建精神谱系的历史”[9],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发展史。

党的精神谱系是指党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理念、理论创新及实践发展所组成的系统,集中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在伟大精神力量的鼓舞下,无数共产党人将“无形”化“有形”,以“始终不变”的奋进姿态来应对“万变”的艰难险阻,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与辉煌。党的精神谱系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内在耦合的,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谱系在激发全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同时,也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力量、提供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中华儿女中的优秀分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继承者、弘扬者。百年来,党不仅注重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同时党所培育的伟大精神又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4 价值追求与统领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政党,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是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对此,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先锋军”[10]148。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也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是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且为了无产阶级自己的利益,决不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11]221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七大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上升为党的宗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结合自身执政实践,进一步形成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执政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党执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1964年8月,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中指出,党的“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12]324。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要把党的中心任务转到经济建设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即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同时要求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的基本尺度。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13]279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凸显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和最终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不仅如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将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社会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使人民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总之,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的价值追求。党执政之后,将党的价值追求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尤其是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执政实践中,实现党的价值追求与现代化国家发展,以及满足人民利益诉求的有机统一。

2.5 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从方向上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注重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为取得“四个伟大成就”提供领导支撑和组织保障。

第一,组织嵌入与组织保障。党的组织是政党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是党开展一切活动的依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注重通过基层党组织促进党的思想宣传、整合社会力量、凝聚革命群众,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建构国家之后将自身的组织体系嵌入国家与社会之中,党的组织资源和组织力量成为国家制度的建设、国家事务的管理、社会的改造与重构的组织基础”[14]。党的组织体系的完善不仅推动了党的壮大发展,也为取得“四个伟大成就”提供了组织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自身的政治理念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将中国社会有效地整合起来,凝聚价值共识,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汇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力量。二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来实现,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的政策执行系统,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党不同时期奋斗目标的实现。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的联系,熟悉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的情绪变化,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可以有效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为党政机关的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

第二,人才吸纳与干部培养。政党本身具有吸纳社会精英的功能,一方面,政党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注意观察和寻找认同本党意志的社会精英并吸收到党内来;另一方面,政党把这些社会精英推荐给民众。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党本身具有吸纳社会优秀分子和锻炼干部的功能。百年来,党始终把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作为强大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依托于党的组织体系,把各方面各领域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内,同时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8]517。在实践中,党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水平。

3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实践经验

“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在中国实践的历史表明,它以强烈的现代政治属性塑造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5]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在创造“四个伟大成就”、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强党与强国是内在统一的,党的自身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在历史实践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党更具有历史主动性,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呈现出鲜明的“政党主导、政党创造、使命驱动”特征和独特的演进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四个伟大成就”历史实践表明,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最根本保证,党的政治路线与党建布局的动态演进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战略支撑,使命引领与创新性探索相结合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实践机制。

3.1 坚持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最根本保证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过就政党功能来说,对西方“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政党功能的概括不能成为解释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功能的理论范式。中国共产党是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政党,是按照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使命型政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是旧的政治秩序的破坏者,又是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建立者;既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又为现代化持续推进提供力量支撑和组织保障;既铸造了自身的精神谱系,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既确立自身的价值诉求,又以此引导中国现代化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党确定使命、为使命而奋斗的百年历史。正是对自己历史使命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赢得了国家独立、创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此过程中党既是现代国家的建设主体,又是现代国家建设和成长的领导者。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家,更需要强大的政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建设强大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3.2 围绕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和优化党建布局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战略支撑

党的政治路线是规定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及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革命党来说,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执政党来说,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长期执政、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同时,党的政治路线落实也有赖于党的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那么,如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与效益?“党建格局作为强大政党建设的内容支撑和实践机制,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强大政党建设的质量与效益。”[16]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和党建布局之间的内在关系,决定了必须紧紧围绕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优化党建布局,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与党建布局的动态演进,否则,就可能难以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科学性,也必然影响党的建设质量。从实践中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形成了将党的思想建设置于首位,思想、组织、作风“三位一体”的党建布局。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继续沿用“三位一体”的党建布局。不过针对执政条件下党的作风问题凸显的现实,党加大了作风建设力度。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党的政治路线回归正确轨道,以及党的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逐步凸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先后将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布局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新时代党历史方位的变化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党又形成了“5+2”的党建布局。其中,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第一次被纳入新时代党建布局。新时代党建布局的调整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路线是否科学、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以及不同阶段历史任务的实现程度。党的政治路线要实现科学化、有效贯彻落实,有赖于高质量党建、科学党建布局的支撑。同时,对于党的建设来说,必须着眼于党的事业和党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就三者关系来说,党的政治路线是方向和基本遵循,党的建设是主体工程,党建布局是内容支撑和实践机制。在实践中,三者之间的动态演进和有机互动一方面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党在不同时期奋斗目标的实现,构筑了党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战略支撑。

3.3 使命引领与创新性探索相结合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实践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肩负远大使命的先进性政党,历史使命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创造“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引擎。不过,伟大使命的实现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所作出的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中国革命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革命规律的正确把握,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党立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国情,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实践,中国共产党没有照搬苏联模式,而是主张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明确提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农业并举”[17]211“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18]435等一系列论断,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党的理论,持续深化改革,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19]92在实践中,党结合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追求共同富裕为重要目标,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和现实国情,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之所以能创造“四个伟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党将自身的价值追求、所要肩负的使命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实际,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实现使命引领与创新性探索的有机结合。

4 结论和展望

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在接续奋斗中相继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的“四部曲”。党之所以能够创造“四个伟大成就”与党自身的特质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是由先进性、代表性、纪律性等特质塑造的使命型政党。基于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主动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党不断将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力量等要素注入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质上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党创造、政党推动为实践形态的一系列伟大创造活动。

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只能说明过去的奋斗。当前我们开始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用“新的赶考之路”形容我们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不能因为成绩而忽视问题,不能因为经验而忽略教训,要以再创辉煌的使命担当巩固党取得的伟大成就,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4.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尤其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加大遏制中国发展的力度,企图打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是长期的。另一方面,从国内看,目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面临着深度调整和结构转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动态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了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力度,尤其将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融入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容,这些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筑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架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依据这些制度基本架构,进一步丰富发展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制度,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同时还需要加大制度体系执行力度,提高制度运行效能,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4.2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

新征程上,党的建设尤其要注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党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路线,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

第一,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使命型政党的巨大优势。新征程上党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尤其要通过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级党组织之中。同时还需要通过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深入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等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新常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和习惯,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人民的主心骨。

第二,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互促并进。以党建工作引领中心工作是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的重要体现。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等不良现象。为此,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要树立“党建+”理念,树立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坚持围绕中心来思考谋划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体发展、相互促进。

第三,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党的干部队伍直接担负着在各条战线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宣传、动员、组织和领导群众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桥梁。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党就无法领导人民群众实现党的各项任务。

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尤其需要做到:一是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把政治标准放在干部选拔任用突出位置。二是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尤其要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思想观念,注重在管理服务一线发现兢兢业业的干部,在推进重点工作中发现担当作为的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发现冲在一线的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三是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包括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干部容错纠错制度等,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4.3 坚持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发扬开拓创新精神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历史实践中始终注重将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之上,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新征程上我们必然会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与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起来,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一方面,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根”和“魂”,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对党的历史使命的初心,瞄准目标、砥砺前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此外,为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科学发现、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性,还需要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着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伟大成就政党中华民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 感悟伟大成就 凝聚奋进力量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之五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