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思路探析

2022-02-05 12:52毛丽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5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环节农业

◎毛丽娜

一、生态农业概念分析

生态农业结合生态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的基本原理,借助农业技术手段以及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科学开展农业经营工作与农业生产工作。生态农业科学应用,保证农业产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以及环保收益,与国家乡村经济振兴这一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生态农业这一理念最早提出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近些年我国农业领域的日益发展,生态农业这一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认知,生态农业事业取得巨大的发展与阶段性成功。在具体应用环节,将多元化经济作物生产设定为核心目标,借助现代化农业科技手段,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设计出一系列生态工程,有效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缓解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首先,极大限度确保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与创新发展;其次可以确保形成生态与乡村经济共同发展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促进现代农业事业向经济化方向发展、高效化方向发展与生态化方向发展。通常而言,经济性原则与多样化原则,是生态农业的核心原则与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在针对农作物开展生长管理工作时,彻底杜绝使用会对乡村环境带来影响与危害的塑料大棚以及带有化学成分的肥料以及除草剂,全面促进农业生态领域呈现科学化发展、生态化发展与现代化发展。

二、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1.优化产业结构。

结合乡村经济振兴这一角度展开分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可以有效拓宽乡村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传统农业通常以养殖业与基础农作物为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结构,农户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会受到外界影响因素的巨大影响,导致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而生态农业将环境保护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引入与农业相关的信息化技术,确保农民可以精准掌握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数据信息,培育出更加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丰富养殖种类,不断拓宽农村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为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提供保障。

2.优化资源配置。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科学分配农村地域经济资源,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下,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与影响。同时难以合理分配资金资源与人力资源,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生态农业侧重遵循生态发展规律,科学开展资源分配与资源整合,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与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借助代化技术手段,显著提升农业生产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的经济收益提供保障。

3.拓宽市场占有率。

传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背景下,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农副产品,只能通过最为基础、最为单一的线下销售渠道进行对外流通。不仅收益率较为低下,而且市场占有份额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宣传途径较为单一,宣传深度与宣传广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无法顺利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在移动互联网完成普及、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这一理念正式提出,生态农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在现代化物流行业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农产品销售范围更加广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与销售范围,极大限度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为农业生产效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4.完善农村经济服务体系。

生态农业发展在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助力,指明发展方向。举例说明,农村人才培训机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以及农村网络化服务平台,都是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服务体系。生态农业模式高速发展,会助力一系列服务体系完成升级与转型,从而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振兴。

三、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1.生态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规模发展不均衡。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经过多年探索与多年实践,国内生态农业模式以及生态农业技术取得巨大进展与阶段性成功。但仍然处于基础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存在生态农业模式与生态农业技术地区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具体而言,首先,生态农业技术主要集中于生产阶段,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技术作为支撑。不仅如此,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在农作物选择环节,通常结合市场走向,研究生态农作物开展一系列播种与试验。这样一来,生态农业模式无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严重影响到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与蓬勃发展。不仅如此,生态农业技术发展受到市场经济因素影响,由于农作物选择模式过于单一,而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多重技术集成。在生态农业领域,缺乏技术探索与新的研发成果,严重影响生态农业事业发展。除此之外,一系列相关政策处于完善当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完整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持,这也导致在生态农业模式选择与生态农业技术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而农业产业一项纷乱复杂的体系,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以及内部不稳定因素影响,缺乏配套管理体系,严重影响到生态农业事业的稳定发展与健康发展。

2.农民缺乏良好的生态发展意识。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在我国生态农业事业发展环节,多数农村居民对生态农业缺乏深度认知与应有的重视。而随着新时期背景下,乡村经济振兴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与不断推进,党中央号召我国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在农业生产环节引入生态化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我国农业事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与健康发展。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偏远地区农民对生态发展缺乏精准的认知。目前我国多数地区有关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已经逐渐完善,并且配备一系列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先进性管理手段,但在生态农业发展环节,农民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优势,对技术认知有限,自身素质较为低下,同时对生态农业发展缺乏深度认知与深度理解。在生态农业发展环节与管理环节,缺乏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严重限制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推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并未对农民开展科学培训与科学培养,生态发展思想传播效果不佳,导致农民生态意识教育淡薄,严重影响到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

3.受到经费问题影响。

经费不足这一问题也是限制我国生态农业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生态农业项目规模与数量的与日俱增,部分地方政府也对生态农业项目保持高度重视。但受到巨大的资金压力影响,导致生态农业项目并未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与资源支持。通常而言,经费问题主要集中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县级政府或镇级政府扶持力度较为有限,只能对规划阶段的项目提供支持。而在项目的规划区域之外一系列生态农业项目,需要依靠社会企业的投资。一旦在融资环节出现差错,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生态农业项目的正常运行与顺利开展。为此,在资金方面缺乏保障,严重影响到生态农业措施的推广效果。

四、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1.培养农村居民生态发展意识,创新农业发展观念。

由于农村居民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同时也是生态农业的主要践行人,因此结合乡村经济振兴工作发展,要求乡镇领导应当对农村居民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态发展意识。在乡村经济振兴工作当中,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改革力度,发挥农村居民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环境当中的主体优势,搭配多样化教育手段与培训手段,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劳动素养,推动生态农业高速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社会资源较差,部分农民自身素质教育低下,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对生态化发展缺乏深度认知与精准认知,生态意识较为薄弱,这也导致在生态农业措施实施环节,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凸显,主体优势也得不到有效发挥。为此,在乡村经济振兴这一战略背景下,应当将农民教育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内容。通过提升农民对生态农业的认知程度与了解程度,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态发展意识与劳动素质。与此同时,还需科学组建领导队伍,对外引进具备良好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大学生,加大生态农业发展力度,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支持,这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科学组建农业技术研发社、农民合作社等相关单位,科学应用现代化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并且做好系列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居民增收支付能力,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生态农业事业发展。

2.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保护乡村环境。

环境治理工作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对生态农业开展深入分析与综合性考量,探索目前在农业发展环节当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建设生态文明保持高度自觉性,在环境治理工作当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与资源投入力度,为生态农业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农村环境治理环节,首先需要在生态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废弃物处理水平,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互联网管理平台,并且借助一系列技术手段维护生态环境。其次,保证农业废弃物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结合循环经济这一角度出发,农业废弃物同样具备一定的利用价值与开发价值。通过科学应用、大力开发农业废弃物,不仅可以保证生态农业资源投入力度,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污染物排放所带来的压力。举例说明,针对化肥与农药所导致的水质污染这一问题,需要做好污水处理规划工作,引进更为优质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且做好配套网管的布局工作,显著提升农业污水处理效果。确保农村地区水资源,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而针对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用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采取生态移民措施、退耕还草措施以及退耕还林措施,鼓励农村居民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与义务。最后,提升环境治理工作力度,结合生态农业整体发展目标,细致划分各项工作细节,打造美丽乡村环境,为生态农业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显著提升生态农业推广工作效率,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在生态农业推广环节,我国各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在推广范围推广深度方面存在巨大问题。为此,乡镇负责人需要提升农社合作效率,将其作为生态农业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打造出更加符合乡村经济振兴发展需求的新型生态农业合作社,确保农业合作社与农民通力合作,共同构建完整的整体。不仅如此,通过打造农业经济合作体这种方式,可以为生态农业项目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与资金支持,避免在生态农业项目实施环节,出现资金链断裂等现象,严重影响到生态农业项目的正常运行。通过合作这种方式,将最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服务,拓宽到包含公益事业与环境治理工作的综合性服务商,以此确保农村地区项目可以实现深度融合。除此之外,还需保证生态农业推广工作效率,形成完整的农业经济主体。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环节,便于对其开展精准管控,在技术层面,通过提升农业合作力度,形成规模化队伍。在生态农业项目当中一旦遇到技术性问题,可以在同一平台当中开展深度讨论与深度交流,群策群力的解决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自身素质,同时可以促进城乡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产业交流,为我国生态农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4.创新生态农业技术与农业规模,生态农业规范化发展。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在国内生态农业项目开展期间,存在生态农业技术与农业规模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为此,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的助力加持下,需要加大力度促进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型生态农业技术,并且在以往的工作环节总结工作经验,对传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作出针对性优化与针对性调整。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在项目开展环节,需要对产业链做出针对性优化与针对性调整。在传统农业产业链当中,无论是农产品运输,还是农产品加工制造,都会极大限度削弱农民的经济收益,农业生产效率也会受此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发展趋势。在此形势下,通过探索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发挥互联网平台技术优势,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整合与信息获取的有效途径。通过线上销售模式,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的无障碍交流平台,从而顺利实现产销对接。而农业生产也可以绿色生产理念引入到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管理环节,打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产品,保证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并且将生态农业发展理念融入到产品当中,对生产者绿色生产理念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与培养效果。不仅如此,借助互联网电商销售平台,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环节,确保农民在农产品销售环节掌握话语权,顺利实现产销对接这一目标,显著提升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

5.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政策体系。

除以上对策以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对农业产品生态化发展保持高度重视,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政策体系。在乡村经济振兴这一战略加持下,生态农业项目规模与数量与日俱增,而此类项目,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具备充足的资金储备。为此,政府部门应当在加大力度普及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更加长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政策体系,并且通过科学制定生态农业保障体系、生态农业基地政策、生态农业制度体系,保证生态农业普及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农业生产加大管控力度,对农业生产环节当中的一系列违规操作行为,加大控制力度与追责力度,对农业发展开展科学管理。

五、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农业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助力,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通过培养农村居民生态发展意识,创新农业发展观念、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保护乡村环境、显著提升生态农业推广工作效率,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创新生态农业技术与农业规模,生态农业规范化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政策体系等方式可以助力生态农业事业实现平稳发展与创新发展,在实现乡村经济振兴这一目标的同时有效解决我国城乡两地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环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