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2-02-05 07:36巴桑卓玛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先驱建党马克思主义

巴桑卓玛

(中共拉萨市委党校,西藏 拉萨 850000)

精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群体中形成的。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党的过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个标志性政治宣示和理论创新,为学习和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为研究和探索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提供了理论遵循,对党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有着明晰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和宣传上的认识偏差

正确理解是行动的前提,贯彻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基于科学认识伟大建党精神。当前,把握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还存在概念不清楚、逻辑错误的现象,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与误区影响和制约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体现。

(一)对伟大建党精神产生时段的模糊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党的系列活动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时间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到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为止,大致可以分为酝酿准备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和成立阶段两个时期,特别是第二个阶段,从1920 年6 月党的上海发起组成立,1921年的7月党的“一大”到1922年7月党的“二大”,经过“两年三会”完成了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解决“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历史课题中,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在奋斗中形成共识,在众多组织中选择建立了新型政党,找到了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这段历史的升华。从时间跨度上看,“伟大建党精神”特指在“一百年前”这个时间界限形成的,空间跨度主要包括北大红楼、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三个地理方位,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京、上海和嘉兴等地开展建党活动所体现的总体精神风貌。当前有个理解上的误区,将“伟大建党精神”理解为百年中形成的,所以,这就需要解决好百年前的“建党”活动与百年以来的“党建”活动两者之间的界限。伟大建党精神特指党在创建时期的文化意识,不能泛化为党的百年发展全过程。

(二)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主体的混乱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有着明确的主体构成,伟大建党精神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意识和思想状态。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特指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前后这批共产党人,他们分别隶属于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旅法、旅日等八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他们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备并召开党的成立大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运动,为筹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的思想及行为汇聚成伟大建党精神。建党伟业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活动中展现出的思想和认识,就不再属于伟大建党精神范畴,而是精神谱系不同阶段的体现。在解读和分析伟大建党精神时,如果用建党之后的党员思想和认识来论证,明显有失牵强。

(三)对伟大建党精神发展逻辑的冲突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有着清晰的逻辑定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精神谱系,后者是对前者的弘扬、发展。从逻辑上说,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谱系的“根”,此后诸多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支”。习近平同志“七一”讲话用了两个“时间段”来分析“一百年前”和“一百年来”,用了两个动词来阐释两者关系,前者是“形成”,后者是“弘扬”,这就充分体现了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源头;精神谱系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构建出来的,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并没有因为后来形成的精神谱系而归于消失,精神谱系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学习和研究中有将“精神谱系”作为“伟大建党精神”构成的现象,或从诸多革命精神中归纳、提炼、总结出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思维和逻辑错误,颠倒了“源”和“流”之间逻辑关系。

(四)对伟大建党精神着眼点的偏差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抓住关键和突出重点是提高理论学习水平的重要要求。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构词上看,每个词汇都是合成词,其基本形成格式是支配式,前者语素表示不同特点的动作,后者语素是动作的对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们行为与思想的真实写照,彰显了他们鲜明的行为品质,这些行为品质由一些具体特征构成,即先驱们对“真理、理想、初心、使命、牺牲、斗争、党、人民”的态度和行动,在行动中体现出“坚持、坚守、践行、担当、不怕、英勇、忠诚、不负”的精神面貌,从而铸就了建党的巨大丰碑。当前在学习和宣传中,着眼点在后者,弱化了对前者的探讨,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要将前后两个语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和精神风貌。

二、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社会条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长期走在世界各民族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和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苦难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自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以来,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面对近代以来空前的民族危机和深重的社会危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变法图强”到“振兴中华”,中国人民没有屈服,有识之士相继开展了救国救亡的运动。“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时代命题亟需解决。这种社会环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探索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也就成为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2]的奋斗目标,走到一起来促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3]到1920年10月,仅仅上海出版的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报纸、杂志和书籍就有300 多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自1898年就开始传播,但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才开始突飞猛进,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4],其主要传播者与接受者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先进性,知识分子在选择中感受到其价值,另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实践,即社会主义已经不仅是学说,而且能指导革命。同时,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俄政府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增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的好感,而且苏俄政府以及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有组织派员来中国,接触知识分子,翻译介绍俄国书刊,介绍俄国情况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这些综合因素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奠定了思想准备。

(三)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实践活动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精神体系,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建党活动所体现的总体精神风貌。北京是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北大为核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宣传、发展党团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等系列活动。上海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心地带,是先进知识分子走出去、先进思想引进来的交汇口,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中心,1920年中国的产业工人人数达到194.60万,而上海有近51.38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四分之一以上;同时上海具有“三治四界”的独特政治生态空间,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正好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政治上的“缝隙”开展活动。早期共产党人在上海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因此,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奋斗者的姿态实践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当代启示

(一)继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实践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解放斗争的学说。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和纲领的问题。共产党的先驱们在众多主义中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并与非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李大钊敬告世人,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5]所以,“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6]他们认为“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7]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做到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不能丢;另一方面,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进行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二)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勇挑历史重担

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就已大致勾勒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建党远景,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8]。一百年前,共产党的先驱们“投身革命,参与建党,并不是为迫于生计,更不是为了个人。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是自觉肩负的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9]。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后来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知难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彰显担当的自觉,自觉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锤炼善于担当的本领,在敢于担当中开阔眼界、提高能力,面对困难、沉着应对,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退缩、不放弃,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三)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应对伟大征程的风险挑战,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外化出的意志和力量。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采用多种形式与腐朽落后的政权进行激烈而又顽强的斗争,以强大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撰写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文章,引导青年学生走向马克思主义;以忘我的精神在革命征途中奋勇向前,“从狱中出来后,思想更激进了,革命意志更坚定了”[10],即便走上绞刑台,也大义凛然,不改其真,不移其志;在嘉兴红船上大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正式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强调用无产阶级原则组建共产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明确提出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斗争精神。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党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党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要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心中有数,坚持斗争方向和原则,树立必胜的信心,准确识变、精准研判,在危机困难和矛盾冲突中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四)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解决共产党员如何对待党、对待人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德和公德,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力量。“对党忠诚”就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担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组织能力,避免了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政治局面,而拥有这种强大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纲领和政策得以实现。新时代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1]。“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和道德自觉,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共产党的先驱们矢志以“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12]为己任,并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作为政策设计与制度架构的依归,持之以恒答好时代的问卷。

猜你喜欢
先驱建党马克思主义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肿瘤预防事业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