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论牌匾雕刻与工艺美术的融合发展

2022-02-04 06:04杜高峰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机械化

【摘要】 牌匾雕刻技艺从古至今不断承续发展,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演进。因其独特的跨媒介性质与美学价值,牌匾已成为融萃镌刻、书法、诗文、绘画、彩绘等多种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在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迭代过程中,牌匾雕刻技艺不仅没有因为丧失其原初的生存土壤而失去活力,反而成功地实现了两种生产模式的有机融合,在现代市场环境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牌匾雕刻的工艺价值、机械化时代手工技艺的现况和牌匾雕刻与工艺美术的现代融合趋势三个层面切入,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语境,系统阐释牌匾雕刻与工艺美术的融合潜力与发展空间,以期对牌匾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所裨益。

【关键词】 牌匾雕刻;工艺美术;手工技艺;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084-03

一、牌匾雕刻的工艺价值

牌匾的价值并不囿于基础的指示性功能,它彰显着地域的精神面貌、时代的文化风尚与审美的价值追求。纵观其上千年的发展及沿革历程,牌匾不仅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旧式民居、官府宅邸,亦多见于庙堂、书院、园林、宫殿及其他中式古建筑。与之相应的是,牌匾的实际形制、漆地色调、书法风格与文化内涵同样会因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各有殊异、体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和内涵取向。例如民居府邸类牌匾是宗族意识和家族传统的投影,其内容多以姓氏或行业为核心,主要起标志户主人身份、地位的标识作用。职是之故,此类牌匾漆地通常是黑色、红色居多,以营造庄重、正式和严肃的氛围感。而景观类牌匾则更多镌刻了绘景抒情的成语、短句,如“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清风徐来”“花好月圆”等内容,并以此来象征牌匾内人文精神与景观处自然景观的交映成趣、相辅相成,营造了游园觅句、吟赏烟霞的文人雅兴及文化氛围。另外,尚有楼宇殿堂类牌匾,如“滕王阁”“岳阳楼”等。包括颂德表功类牌匾,如“高山仰止”“桃李满园”等。凡牌匾所刻内容皆与文学、文化、书法紧密相关,显示出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底蕴。

除整体形制、内在意蕴上的万千气象之外,牌匾的实际美学效果还与其工艺美术的属性密切相关。如果说,牌匾的指示性功能尚可由路標实现。那么,其丰富的艺术元素、独特的审美观感与浓厚的文化底蕴则是其绝无可替代的。牌匾艺术效果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书法与刀刻的技艺性结合——将特定的书法或题词重新归置于牌匾之上,这一情况不仅关涉到等比还原、缩小放大或行距调整等基础性问题,更取决于两种艺术媒介的互动程度、结合方式及艺术成效。例如书法艺术中笔锋运行时形成的钩折态势、“干枯笔”的飞白效果乃至于虚实相生、和合圆融、力透纸背的书法意境,都需要凭借雕刻工具和雕刻技艺来完成。然而,在这一创造性“模仿”的艺术加工过程中,质地坚硬的雕凿器具又会与不同材质的牌匾底板相互碰撞,在其基础上创造出全新的艺术风貌,带给观者不同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牌匾的材质也会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牌匾美学效果的建构过程。具体来说,传统的中式牌匾主要以木质、石质、金属质为主要材质。相较而言,木质牌匾占绝大多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天然色泽往往能较好呈现出牌匾形制上美观大方、古朴典雅的外观,从而更好地契合于牌匾的整体设计与实际功用。同时,木质牌匾又兼具易于雕刻和不易损坏这两种特性。在雕刻上,木质材料具有易取材、易雕刻、易加工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设计者与雕刻师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其工作难度;在保存上,工匠亦能够通过为牌匾上漆、防腐等特殊工序来提高牌匾的使用耐久度,不至于风化破损或年久漫漶。

“匾额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文辞赋、建筑艺术、书法篆刻等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凝练的诗文、深远的寓意、精湛的书法,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1]牌匾文化的核心离不开其工艺本身。事实上,牌匾雕刻技艺本身便属于中国工艺美术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牌匾雕刻而言,这一技艺对雕刻者自身的技艺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材料选择、规划设计、走刀深浅还是线条流畅度,都要达到精细化、专业化、艺术化的美术标准;同时,它也彰显了自中国古代社会延续至今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内蕴,凝聚了手工匠人的精意覃思,形成了“以艺塑形,以文传神”的文化特质。

二、机械化时代下手工技艺的传承、坚守与创新

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手工技艺的大规模机械化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绝不会湮没或消逝在时代洪流之中。客观来说,批量生产带来的是大量同质的文化商品,能够较好满足大宗产品的迫切需要;而手工技艺则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的特殊定制需求,使传统的技艺经验与独特的文化涵养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批量化生产与私人化定制相区分的特点,是多数手工艺在机械化时代中表现的普遍性特点。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牌匾雕刻技艺皆是以人工雕刻为主要生产方式。在这样的传承背景下,匠人们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专属的装潢指导、选材设计服务,还能够根植于木材特性,辅之牌匾内容的再创造环节,从而最大程度地激活并发挥文化、技艺与材质的多重性能,进行高度切合牌匾内容的深加工的作业方式。

从推陈出新的角度观之,有关于一切技术、理念和视野的更新尽数来源于雕刻的现实实践。千百年来,手工技艺传承者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挑战,因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反复探索、认真把握雕刻技艺的技术高地和实践张力。这一情况,也成为了推动雕刻技艺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化生产的加工模式不能离开原有的工业技术和艺术眼光,更不能脱离其文化内涵来单纯制作工艺作品。正如事实所昭示的那样,在“创新——生产——加工——销售——反馈”的机械化生产链条上,有关于理念创新之后的具体任务,仍然需要落实于一线手工艺人的专业思维与雕刻经验。与此同时,这一情况也成为了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也是市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客观标准。

“衡量文艺创作是否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看这一创作是否做到了‘合’‘活’‘新’”。[2]所谓“合”,正是指多种艺术类型、流派、要素的综合与统筹规划。对牌匾雕刻技艺而言,其技艺的关键正在于综合权衡并合理规划镌刻、诗文、绘画、书法、彩绘、篆刻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合及并置。一块牌匾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元素是否能够在同一块牌匾上各彰其彩、适其所适,又能形成统一、和谐、自然的艺术合力与审美效果。所谓“活”,即艺术作品应及时回应时代的新诉求,把握至为关键的时代脉搏,决不能故步自封、驻足不前,要真正地“活跃”在现代社会与大众生活中,以时代活力来释放艺术的自身生命。时至今日,当林立的高楼逐渐取代了庭院府邸,牌匾的应用范围看似在从“无处不匾”的“寻常百姓家”,转型为有复古情怀之文人雅士或知识精英阶层的“小众之选”。但是,在事实上,牌匾所承载和代表的家族意志、文化记忆和人文情调,始终流淌在现代文明的血管里。但凡有感于传统文化、有情于古典风韵者,皆是牌匾技艺的潜在受众。对于牌匾技艺的传承人来说,应当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付诸自身的努力。所谓“新”,即是在“活”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在使其文化内涵、艺术品位能够更为深入地内化于民族文化的肌体中,释放出持久的动能和旺盛的生命力。反观历史典籍,《庄子·天道》曾载“斫轮作手”之言,《庄子·徐无鬼》亦有“郢匠挥斤”之典。斫轮者之所以能够以此上谏桓公,是有感于其多年斫轮的实践经验;郢匠之所以敢于挥斤削鼻尖白垩,是相信其自身的技艺高明。两篇典故的哲学性思想,依旧在今天的时代闪耀光芒。

由此可见,一项技艺的完善与延续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匠人们事必躬亲的反复实践和无怨无悔的执着探索。恰如斫轮匠人的后昆无法直接运用其师的经验,而是需要通过自己付诸实际行动才能一窥堂奥。同样的是,牌匾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自然离不开所有手工艺者的亲身实践。正是实践所得来的雕刻经验与心得体会,构成了其文化生命力的真正内核和原动力。只有如此,匠人们才能够以此提升作品的技艺水平、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从而熔铸更多的工业美术内涵,进而提升牌匾雕刻技艺的艺术境界。

三、牌匾雕刻与工艺美术的现代融合

如何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挥牌匾雕刻技术的社会功能与美学价值?这是一个当前从事手工艺者所共同面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宏观角度出发,漆思将“现代性”界定为“现代化进程中所确立起来的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价值理念、思想态度及实践模式”。[3]由此可知,工业化是现代性的一种表征,与之同时发生改变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旨趣和消费取向。然而,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主要代表的民族文化,必须通过积极的态度来回应这一历史进程的深层次影响。

落实至具体层面,首先应认识到牌匾艺术在中国社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不管是在亭台楼阁,还是在园林、庙宇,或者是在繁华的商业街,这些风姿各异的精美牌匾都会映入人们眼帘。可见牌匾艺术在弘扬古代传统民族文化、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在此基础上,牌匾雕刻技艺还需要经由以下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其同工艺美术更好地实现当代对话与有机融合。

第一,牌匾雕刻要坚持手工雕刻为主,辅之当前的先进技术手段。一方面,传统的锥刀雕刻法传承历史悠久、实践经验丰富,具有极高的灵活度、适应性和工艺价值,其精准度和实际效果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雕刻者自身的技艺水平。如前文所述,高水平的工艺美术从业者始终是牌匾雕刻技艺的核心力量,其技艺本身更应当获得充足的重视。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则提供了更多的雕刻模式和标准化的雕刻水平。合理使用现代的雕刻手段,如三维扫描、激光雕刻等技术,可更好地提升基础性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从而减轻匠人工作量,以便提升核心技艺水平,更为高效地回应市场需求。同时,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提升雕刻工艺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于牌匾雕刻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牌匾雕刻要更新技艺水平、创新设计理念,使其符合现代的审美要求。从受众角度出发,高超的手工技艺并非是影响大众认可度的唯一因素。因此,牌匾雕刻技术需要及时关注当代文化的走向与动态,及时更新技艺水平,在审美上借鉴现代工艺美术的审美元素和艺术设计理念,并以此作为牌匾雕刻过程中的文化参考和创作资源,从而与时代文化接轨,与人民群众接轨,获得更为广泛开阔的受众空间。与此同时,在品牌化效益日趋明显的当代社会,以独特的设计理念推动品牌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手工艺融入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牌匾雕刻技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高认可度产品的设计元素,打造突出技艺水平与文化创意的专属品牌,在市场环境中推广自身的代表性成果、取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

第三,牌匾雕刻要着重突出牌匾自身的文化内涵,并且使其同时代文化相结合。在牌匾内容的选定及雕刻过程中,既要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以突出表现牌匾的艺术性、历史性与文化性为抓手,又要结合时代要求,拒绝雕刻不良内容,以实践来弘扬主旋律。尤其是一些在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居民住宅区和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公开悬挂的牌匾,更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取得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平衡,从而使传统的价值追求与现代的主流理念相契合,达到以古开新、古为今用的良好传播效果。

总而言之,关于传统技艺与工艺美术如何实现当代融合的问题,并非是牌匾雕刻者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代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从业者乃至于所有传统文化传承人共同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对此,有学者指出,在现代性语境下,传统文化一方面“由于其异质性、历史性,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下得到了重視,并且创造出了经济价值”[5];但同时,“在传统民族文化具备了经济属性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逐渐向现代性靠拢,与现代性之间的联系逐步加深,最终传统民族文化的传统性、异质性、历史性将会逐步淡化乃至消失”。[6]这一论述,正是涉及到上述问题的关键: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化转型,已然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在这一趋势下,手工业者更需要坚持以其技艺优势为中心,牢牢把握自身技艺,从而确认、保持自身的文化异质性,使技艺本身成为其经济属性的核心依据。唯有在坚守技艺价值与保护文化属性的基础上,才能确保传统技艺的独立性,借鉴当代文化的优秀部分,规避工艺美术的不良影响。同时,手工艺者更要在两者的现代融合中保持开放态度、确保技艺平衡、坚持民族立场、不忘守艺初心,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良好的发展,在宽阔的前景中实现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娟.中国古建筑上的书法装饰[J].艺术百家,2010,26(S1):167-170+173.

[2]吴为山.创新,意在铸魂[N].人民日报,2020-09-15(20).

[3]漆思.现代性的命运——现代社会发展理念批判与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1.

[4]柳林,姜媛媛,刘俊骏.中国传统牌匾文化内涵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03):57+129.

[5][6]杨国庆,杨洪林.恩施州传统民族手工业的现代性际遇及其思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06):27-31.

作者简介:

杜高峰,男,汉族,河南新蔡人,专科,河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方向:牌匾雕刻技艺、书法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机械化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贵州省“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发布
我国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接近50%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