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豪,锁美楠
(安徽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古代徽州地区民间雕刻工艺蓬勃发展,自明清以来兴起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中为重要组成部分,与石雕、木雕被人们称之为“徽州三雕”。徽州砖雕因其刀法精湛细腻、画面秀丽典雅,空间层次丰富,内容多样,并富有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民间地域文化的装饰艺术,是古徽州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其独特的雕刻艺术和风格,极具中华艺术文化价值,现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砖雕发展源远流长,尤为重要。古徽州以安徽歙县为中心,目前主要包括我国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部分,婺源等地管辖的三个区、四个县。
砖雕在周代瓦当、空心砖,汉代画像砖和汉代瓦当的基础上发展开来[1],早在商周时期建筑物便由砖组建而成。经过中国西汉、魏晋、辽宋金元时期的发展,宋代在题材、布局等方面都较以往成熟。由于当地的文化、审美、风俗不同,不同地区的优秀之处,往往蕴含着较为显著的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古徽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代表性,以明中期为分水岭,明初以为前期[2],明代中叶到清代为后期,此时的徽州砖雕进入繁盛时期,大批技术精湛的民间工匠涌现,其雕刻风格由粗矿到细腻,精致。随着明清时期徽商兴起,随着财富的积累和物质文明的逐步提高,在强调农业抑制商业的农业文明中,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建造砖雕展示户主的审美和文化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雄厚给发展徽州文化带来了充足的条件,并且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促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徽州砖雕的传承与发展。当时徽州的主流便是祖庙园林的建设,大批民间艺术家和工匠孜孜不倦地展示了徽州砖雕艺术的高雅精致工艺,徽州建筑艺术蓬勃发展。
古徽州拥有良好的土壤环境,长期以来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商人尤为注重落叶归根,由此徽州传统文化的传承至今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徽州砖雕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安徽省首批入选名录之一[3]。
徽州砖雕作为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徽州砖雕多装饰于古徽州地区的学校、寺庙等建筑,并在门楼(图1)、门罩、门楣、窗户等地进行装饰。徽州砖雕为徽派建筑装饰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传统建筑雕塑的重要部分[4]。具有明显的建筑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以及意味深长的教化功能。
图1 明清砖雕门楼(作者摄于宣城绩溪太极湖村)
徽州砖雕之所以成为我国砖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北方大气粗矿、质朴淳厚的砖雕,因极具徽州文化地域特色,继承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民间装饰艺术的地域文化,追求雅致的品味和艺术感染力,其构图讲究统一有序,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徽州砖雕尤为注重对称均衡,具有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保留了天然质地和原始颜色,未对其加以涂饰,体现了素雅、和谐之美。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较为相同,追求天圆地方的构图,重视对称均衡的布局,在数量上要求成双成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徽州当地文化影响,徽州人不喜单数,喜双数,双数则代表好事成双。
徽州砖雕打破了单调无趣的建筑物,巧思细作的砖雕匠人巧妙地将砖雕工艺运用于古徽州传建筑中。砖雕作为徽派建筑的装饰元素[5],格外生动有趣,造型精美精致。往往在门楼的斗拱、元宝、重花、挂落等门体构件上精心装饰,徽州砖雕的装饰手法不仅巧妙灵活,层次丰富、显得细腻繁缛。
由于徽州地区湿润多雨,应用于窗户上的窗楣和镂窗的整体砖雕修饰可以增进房屋内空气流通,需要满足人们白天工作生活的环境光亮,窗楣可以遮挡太阳和雨水,并雕刻了图案,丰富了建筑物的内涵,使得传统砖雕在徽派建筑中得以不断发展。
唐代张彦远指明了绘画具有教化功能,“成教化,助人伦”[6],绘画能够帮助社会树立伦理道德观念,绘画和雕刻艺术都可记录当下与过去,绘画与雕刻艺术不仅有着审美意趣,而教化功能往往更甚一筹,砖雕的立体生动特点为教化功能更好地发挥。
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促进了徽州砖雕和徽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经济实力雄厚的徽商特别关注文化和教育,试图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在当时封建社会的身份,他们开始建立学堂,新安理学的出现影响着徽州砖雕的发展,这些无疑丰富了砖雕的题材,徽州砖雕艺术将人们对生活美好憧憬的细腻情感,对子孙后代的期待以及社会道德理念融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情感道德、社会伦理等形态融合在一起,将说理和教育转化为具有感召力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7],从而体现了砖雕对于社会生活文化道德的教化作用。
在古徽州,人们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无处不在,建学堂和寺庙,徽州浓厚的文化底蕴涵养,徽州砖雕得以发展,同时繁荣了徽州文化。砖雕手艺人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技艺而且有大量的文化知识储备于青砖上施展才能。他们巧妙地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如谐音、比喻、象征等,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转变为生动形象,把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变成生动、道德良好的实物和场景,他们十分重视建设道德伦理和社会教育,区分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对于徽州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徽州地域文化内容种类丰富,如徽州三雕、徽州文学、歙砚、新安画派等都属于徽文化范畴,徽州三雕在徽州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徽州砖雕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徽商的兴起拥有雄厚的财力,并且良好的文化熏陶造就了较高的文化素质,在思想上,微商敬儒重儒,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徽州建筑风格;在文化上,兴修学堂,供读书,培育后代。徽州工匠有着极高的文化涵养和知识储备,能够精通书法、绘画、雕刻是砖雕艺人的基本条件,徽州的文化特色融入砖雕中,如“荷花蟹图”“百子图”“梦笔生花天下奇”等现存徽州的代表性砖雕,具有很强的文化观赏性。
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活跃影响着当时的徽州版画,砖雕与版画在题材、构图、风格上都尤为相似,对徽州砖雕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从而使得徽州砖雕风格形成。新安画派具有枯静幽冷的绘画风格和鲜明的文人雅趣风逸。 徽商财力雄厚,注重文化修养,推崇并称赞文人画家,也反映出当时的砖雕偏向清雅风格。
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清《百子图》(图2),由八块大小相同的青砖材料制作而成。百子嬉戏,形象尤为生动,或坐、或卧、或站、或跑,整个画面流畅得体,布局合理,体现出了工匠极高的构图和制作能力。《百子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祝福恭贺的美好意义,祝福多子多福,家庭和睦的,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徽州砖雕《百子图》更是蕴含者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
图2 百子图砖雕(来源于安徽博物院官网)
1. 材料要求之高
徽州位于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地区,现今划入江西境内的婺源。地处中低山丘陵环境中,属湿润性季风气候,常年温和多雨。徽州砖雕的材料十分考究,能够经受日晒雨淋。青砖需先经加工先烧制而成,打磨平整光洁,质地需细腻、纯净,软硬需适度,敲击声音清脆,无劈裂,之后才能用于雕刻[8]。图案经设计后在青砖上雕刻,下刀从整体入手,琢磨细节,再到整体。
窑前雕和窑后雕作是徽州砖雕的两类制作方式[9],无论是窑前雕还是窑后雕的材料要求都极为严谨。窑前雕在没有烧制的砖坯上先进行图案雕刻,由于要求严格细致,烧制难度大大增加,故成品率较低。窑后雕则是在烧制好后质地为软硬适中,颜色分布均匀的青灰砖上进行雕刻。
2. 工艺繁复精致
砖雕的制作环节工艺尤为复杂,先是构图,可在纸上先进行起稿,将砖打磨平整,再画出所要雕刻的图样,用铁笔勾画。熟知所雕刻的内容布局后再打坯,即从雕刻的选题构思到砖面上的形象布局,进一步进行深入刻画,将繁复的内容画面雕刻得更加惟妙惟肖。
徽州砖雕雕刻种类繁多,主要有圆雕、通雕、平雕、沉雕、深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2]。沉雕的纹饰凹于砖面;平雕图案纹饰凸起于砖面;圆雕称为立体雕,具有较强立体感,从多种角度均可欣赏;通雕是多层次布局,多层镂空雕适合雕刻故事情节丰富、场面宏达的题材,代表了徽州砖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明代初期砖雕线条粗矿,总体呈现古朴民俗之美。明代中后期,雕刻风格也朝着精致、繁缛化方向发展,徽州砖雕艺术进入繁盛期。
1.题材之多
徽州砖雕的题材多种多样,山水花鸟、吉祥纹样、民俗故事、历史典故等,常常以一种主题为主,其他题材为辅进行创作,画面尤为丰富形象。
其中吉祥纹样在徽州砖雕中随处可见,如八宝当中的吉祥图样、如意、云纹等,这些图案均富有吉祥寓意。在徽州砖雕图样中动物花卉也较为常见,如竹梅双喜,是指竹子、 梅花和喜鹊,此外还有龙、凤、麒麟等;花卉图案纹样常见梅、兰、竹、菊;徽州砖雕中还有大量以具有鲜明徽州地域特征的山水景物作为砖雕的题材,常取自徽州秀丽风景,如黄山、碎石滩头、大屏积雪等,此类砖雕题材深受民众喜爱,展现了徽州的秀美风光的同时又寄托了徽州人对家乡的热爱。
2.风格之变
明以前的古徽派建筑传统砖雕的线条更加简洁粗壮,线条主要为平刻, 整体画面形象较单一,呈现古朴疏朗风格。到了明代中后期,出现大批民间技工,精致繁缛的砖雕由此而来。建筑外墙和房屋局部的雕饰也尤为重要,精心制作的砖雕无疑体现出自身户主的文化涵养与审美能力。随着徽派版画的兴盛也间接推动了徽州砖雕的风格转变,砖雕工艺日趋精致,促进了整个徽州文化的繁荣。清朝徽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徽州砖雕在设计和技法上注重细腻精致,追求华丽、典雅的特征。
在徽州文化的影响下,徽州砖雕艺术有着浓郁的徽州地域文化气息,对文人意趣的向往无疑对民间工艺有着深刻的影响[10]。不论是内容形式上还是风格表征上都体现了徽州砖雕的意趣之美。徽州人文的精致雅丽、气韵生动,继承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民间地域文化的装饰艺术,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文人雅趣和艺术情调,构图布局有条不紊,内容题材丰富,情节生动而繁荣。文人意趣融于民间意趣中,不仅强化了徽州砖雕的民间意趣,更是增添了徽州砖雕的文人书卷气,使得徽州砖雕艺术意义深远。
徽州砖雕造型语言生动传神 ,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动物花卉常常用作象征寓意,且表达的主题思想较直接、鲜明。常见的蝙蝠中的“蝠”与“福”谐音;松树和仙鹤寓意长寿;牡丹凤凰寓意为“富贵吉祥”;梅花和喜鹊图案为 “喜上眉梢”;花瓶中插如意则为“平安如意”等等多种图案寓意着多种美好愿望,反映了徽州百姓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雅、吉祥、富贵的追求。
徽州砖雕发展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徽州砖雕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标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徽州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徽州砖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徽州民俗审美趣味相结合民间传统文化,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徽州砖雕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古徽州砖雕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