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姗姗
“月入7000 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不用坐班,时间自由”……看着网页以及短视频APP 中不时刷出来的考证广告,准备换工作的29 岁公司职员李欢很动心,正在考虑报班学习。
吉林市某大学大四学生高明宇回忆,自己所在班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去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
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为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少大学生和职场年轻人热衷考证,甚至什么证书“含金量” 高就考什么,难免浪费大量精力。专家提醒,“镀金” 不能仅仅指望证书,更须练“内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理性考证,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更为重要。
刚上大一时,高明宇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就跟大家分享过“考证秘籍”,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也会时不时发布一些类似“大学生必考证书” 的推文。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他也跟着考了几个。
“就业形势太严峻,像我们这种非985、211 院校的学生只能靠各种证书提升含金量,所以几乎人人都会考,有备无患。” 高明宇告诉记者,他身边有不少同学已经考了六七种证书。
梳理网络信息,每年都会有人汇总一些“含金量最高” “必考” 的证书,有统计称大学生可考证书种类多达100 余种。
“最火的就是教师资格证,待遇福利好,收入稳定,有寒暑假,尤其是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或者专业太鸡肋不好就业的学生,将来当老师是个不错的后路。” 高明宇说。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已攀升至900 万人。
考证热现象在职场上也不少见。2019 年,为增加就业技能砝码,李欢报了演出经纪人资格证考试。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演艺行业发展不景气,他又准备报考炙手可热的消防工程师证。因为厌倦销售想换一份“不用求人” 的工作,32 岁的高爽在两年前参加了成人高考,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前不久,她刚考下护士职业资格证。
2017 年造价工程师、2018 年一级建造师、2019年二级水利水电工程师、2020 年中级职称……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王红是名副其实的考证“达人”,今年因为生孩子带娃分身乏术,她才被迫停止考证,不过等产假结束后她还会继续报考建筑行业“含金量” 更高的证书。
“有了这些资格证后,我才真正有了安全感,不然感觉在公司就是一个可有可无、随时会被替代的人。” 王红说。
“考证确实比较牵扯精力,甚至会耽误正常的专业学习,如果以后用不上就更得不偿失了。” 高明宇告诉记者,在班里同学都在疯狂考证时,倍感迷茫的他咨询了几位亲友,得到中肯建议后,大三上学期开始便停止了一切考证学习,专心准备研究生考试。
“大三时很多同学都在考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费用挺高,不过就我所知他们毕业后没有一个是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我自学考下来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也沦为一张废纸。” 公务员王兰兰说,工作后,她还耗费不少精力考取了司法证,目前看来也无用处。
“年过30 岁重新上学,很多人觉得我很疯,实际上我自己也挺纠结。花了不少钱不说,原来的工作也相当于是放弃了,学医所需时间和精力太多,将来每步都是坎儿,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还是未知数。” 高爽说。
当年为了考证,王红破釜沉舟辞掉工作,在家上了近一年网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她这般“运气好”,她的一位大学室友在北京报班学习,成本高昂却一科未过。
“其实这些证书并不能证明你的实际业务能力强,更像是一种荣誉。建筑行业的潜规则就是证书可挂靠,像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一年差不多能给个三四万元,还给交五险,‘含金量’ 更高的一级结构师挂靠费能达到20 万元。” 王红坦言,有了证书后,她的收入确实水涨船高,但实操能力不是通过考证就能获得的。
“在职校人人都要考证,一人考三四个都很常见。但很多证书的含金量跟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并不匹配,有的学校‘保过’ 手段非常多,真正有实力、就业岗位抢手的大企业往往是不承认这些证书的,他们会建立一套自己的考核标准,最终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副院长刘洋说。
“目前,证书仍是很多企业招聘的门槛,很多时候会和工资水平直接挂钩,肯定是有用的,但不能盲目考,必须要有针对性,而且要保证证书的真正含金量。” 刘洋说,他建议职校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考哪些证,多学没毛病,但要有主攻方向,比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辅助考一些编程软件、制图软件等。
“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毕业生总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考研热已成为常态。” 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凤春说,该校约一半的学生都在考研,这也是一种就业的缓冲手段。“我认为就业难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校的培养质量问题,学生就是大学这个‘工厂’ 里的产品,质量优劣直接决定就业水平。学生如果没有真本事,考再多证书也没用,建议大学生更应该注重打基础、练内功。” 李凤春说。
李凤春表示,用人单位若想招到优秀的求职者,就不应过分强调文凭、职业证书、获奖证书等,真正指标应该是用实践进行检验。
针对职业资格考试过多过滥问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取消了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有专家认为,盲目考证,并不能给人带来未来的安全感,往往是“后路” 越铺越多,对“前路”却越来越迷茫。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是作出理性务实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