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记载了一段阳明先生与薛侃关于“持志如心痛”的对话,引出了先生关于持志阶段的态度:初始可“心痛”,功夫熟练后就应顺乎心性,让“志”成为自觉良知。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立志?阳明先生所持何志?今人又当持何志?
“夫志,气之帅也。”
“志”就是人的信念。一个人有了信念,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做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而立定宏大的志向是成就一切功业的前提和基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以四事规束学生,第一就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并强调这个“志”一定要高远,要立“必为圣人”之志。立定一个高大的志向,即使只完成了一半,也是一个不小的成果;而如果设立一个很小的志向,即使百分之百完成,也只是个小成果。
在立志上,阳明先生要求“只念念要存天理”,即要竭尽全力致良知,涤清良知里的私心杂念,做到觉知善恶,并时时扩充善念,遏制恶念。觉知、扩充、遏制就是持志的过程,如此存养延展,就可达到孟子所说“美、大、圣、神”的境界。
阳明先生教导弟子:“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并用种树来做比喻,树根就好比立志,栽培灌溉好比为志向而付出的努力。没有立定“志向”这棵树根,没有栽培灌溉的努力过程,就没有人生的开花结果。
很多人都有“常立志而不立长志”的体验,这就需要“持志如心痛”的修炼功夫来克服两大障碍:一是内在的懈怠心魔,做到“苟有恒”;二是外界的干扰诱惑,坚持做自己。
阳明先生认为,良知人人都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持志就要让人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良知良能。“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只有内生动力才是持志前进的生命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