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新零售模式普及,电商平台或网店会与厂家合作,订制一些特定型号的商品,只供网购用户,保证线上购物的渠道畅通。然而,在投诉平台搜索“电商特供”“电商专供”,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从直播间买入的皮鞋易开胶、鞋底易开裂;在线上自营店订购的婴儿纸尿裤透气性差,导致孩子起皮疹;官方网店的衬衫材质薄、不耐穿……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成了高品质商品的“缩水版”。〔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法》第17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按理说,既然标榜为“专(特)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和价格优惠应该并存。但实际经营中却存在大量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和盗用品牌等不实情形,与法律法规背道而驰。
网购压缩了商品供应链,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不再需要经过各级代理商和零售商等环节,成本大幅度降低。诚实守信是商家经营的金字招牌和法治底线,打着“专(特)供”的漂亮幌子,销售着质量不达标的劣质产品,耍了“小聪明”、赚了“不义财”,但对所涉及的品牌信誉和自身口碑却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靠忽悠牟利的“一锤子买卖”,不仅做不得,弄不好还会惹上官司。如果电商特供产品与线下商品同牌不同质,却在宣传上谎称与其一致,会构成消费欺诈,商家应承担惩罚性赔偿的责任。
应该说,“电商特供”模式的合理性值得肯定。这既有助于保持价格体系稳定、维护线上线下渠道的生态平衡,也有利于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人群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堪称一举多得的好事。有专家为此建议将“电商特供”改为“消费者特供”不无道理。但好事办好和行稳致远的关键,是要切实把好产品质量关。这需要商家自律,也要靠消费者监督,更有赖于相关监管部门零容忍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