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优势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思路
——以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旅游开发为例

2022-02-04 09:08
社会科学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景东精准特色

魏 莉

(南京邮电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扶贫不仅要提供物质补助、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和基本医疗、教育服务,而且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的民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赋予脱贫的制度环境,增强风险的抗御能力。在众多扶贫方式中,旅游业能够为贫困群体提供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收入,被多个国际组织作为扶贫减贫的有效工具[1],也在我国的扶贫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仍然存在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具有长期性、相对性、多样性、隐蔽性等特征,既难于识别与平衡,又易于增长与再生。[2]如何进一步发挥现有的特色资源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扶贫的作用机理及减贫效应

旅游活动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能够使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地区(即旅游者常住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产生联系,在空间上构成一个封闭环状。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从社会发展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到社会发展缓慢、经济欠发达的目的地去旅游。在经济层面上,相对贫困地区大多数都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原生态的环境,如果开发成旅游产品,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其次,旅游活动依赖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旅游扶贫能够加大对相对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4],并且旅游者在其常住地的日常性消费也会转移到旅游目的地,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增长极的作用。最后,旅游业的发展也给相对贫困地区的居民带来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对于具有旅游参与意愿的当地居民,能够通过经营住宿、餐饮接待获得经营收入;通过从事导游、向导等获得劳务收入;通过出售野生菌菇、水果等农副产品获得销售收入等,实现就业本地化,提高经济收入。[5]

在社会层面,相对贫困地区产业类型一般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产出率较低,或者地少人多,劳动力剩余。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一般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可以提供比其他行业更多、更广、更直接的就业机会。

在文化层面,旅游业能够给当地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另外,相对贫困地区大多较为偏远闭塞,民众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价值观念保守、生活方式传统,通过发展旅游业,也能够为相对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横向互动和经济联合提供交往的平台[6],带来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生产方式,激发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改变贫困现状的内生动力,起到了全方位扶贫的作用。

二、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的基础条件分析

在旅游扶贫的研究中,学者们按照旅游扶贫主体对象、旅游扶贫发展条件提出了众多发展模式,如政府扶持,农旅互助模式[6];“公司+政府+村民”模式[7];“景区+乡村旅游”“互联网 +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模式[8]等。在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区(缺土)、西北黄土高原区(严重缺水)、秦巴贫困山区(土地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以及青藏高寒区(温差大、交通状况恶劣)等区域,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也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9],需要针对特定区域和资源特色进行旅游精准扶贫开发。高舜礼等认为,开展旅游扶贫是一条比较好的扶贫思路,但是对实施地区有一定的条件要求。[10]首先,要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其次,要有一定的交通条件;最后,要有一定的区位优势。[10]文章以云南省西南中部的景东彝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县域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发思路。

(一)自然资源

景东彝族自治县有哀牢山、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留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被誉为“天然绿色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其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带谱。县域内有漫湾、大朝山两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拥有世外桃源黄草岭、高山明珠杜鹃湖等一大批品质优异的自然旅游资源。

(二)历史文化

景东历史文化悠久,秦朝以前属西南夷地;唐南诏时设银生节度,是南诏疆域最广阔的节度,被誉为“银生古城”;至顺二年(1331年)置景东军民府,辖开南(今景东县)、威远(今景谷县)、干远(今镇沅县)3州,隶属云南行省;1950年成立景东县,属普洱专区;198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东彝族自治县。景东现有保留完整的景东文庙、明代陶氏土司的卫城遗址、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清凉古街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厚重的遗址。

(三)区位优势

景东与楚雄、大理、临沧3个州市的8个县区相连,全县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5.5%、坝区占4.5%。总人口36.74万人,按常住人口统计,城镇化达到39%,有彝、汉、回、傣、布朗等26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8%,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9%。从地理区位来看,景东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景东-宁洱-思茅-景洪(西双版纳)旅游大干线的重要节点。

长期以来,景东彝族自治县没有机场,也不通火车,仅有一条省道小水线与外界相连。这条公路等级低、路面窄、弯道多,到省会昆明需要10个小时车程,到普洱市驻地虽然仅249公里,但也需要7个小时,到大理也需要5个小时,交通不便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扶贫攻坚阶段,景东彝族自治县的外部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19年,景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景东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为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美食特产

景东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粮食、烟叶、蚕桑、核桃重点产区,是普洱市的“粮仓肉库”,也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无量山周围的安定镇、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主要产茶乡镇,据普查,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相传无量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此外,还有云南省六大名鸡之一的无量山乌骨鸡、无量山火腿、景东黑山羊、高山湖泊淡水鱼、甜笋、大麻菜、刺包菜、水晶豌豆、纯天然野生菌大红菌等特产。

三、基于资源特色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模式

(一)自然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景东彝族自治县可以依托哀牢山、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态环境,以山峰、森林、湖泊、动植物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体,着力打造自然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根据市场接待人群不同,细分旅游市场。

1.以大中院校学生为主打造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利用哀牢山、无量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开发以生物学、中医药等相关专业学生为主体的专项旅游。可以与相关大专院校联系,建立植物分类学、中医药学、生态学等专业学生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也可以与教育部门联合发展成为大中院校学生寒暑假的科普教育活动场所。

2.依托无量山大寨子监测站、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以专业科研人员为主体打造科学考察、国际学术交流基地。

3.以哀牢山的杜鹃湖为核心,加上景东“三水(澜沧江、川河、者干河)两山(无量山、哀牢山)两坝(川河坝、者干坝)”的自然风貌,借助远离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和海拔2500米的高度,以山地森林特有的宁静、绿色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为基础,以度假意向明确的散客或小团体为主,建设森林度假基地。

4.依托无量山的“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训练基地”、花山镇营盘村“云南省攀岩运动训练基地”以及哀牢山、无量山独特的地质地貌、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户外运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俱乐部队员为主体,开发徒步、漂流、林地探险、露营、攀岩等具有刺激性、挑战性的山地运动项目,规划森林探险基地。

5.以古茶树、制茶工艺、茶文化等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配以系统的配套设施设备,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活动。

6.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为模版,以无量玉璧、无量山剑湖等为主体,以武侠文化为基调,打造集武侠文化、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主题景区。

(二)农业观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景东,是傣语音译,意为“坝子里的城”。可以借助景东的锦屏镇、文井镇等四面环山的村镇、平缓的坝子、川河流淌的自然环境,依托文井土林、古榕树群以及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烤烟、蚕桑、茶叶、核桃、畜牧、甘蔗等农产品为休闲、旅游吸引物,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心理需求。

1.老班崴茶园游:以普洱茶茶叶采摘、制茶为重点,开发观赏茶园风光、了解茶叶生产、学习茶文化等旅游活动。

2.黄草岭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观景、采摘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赏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品尝新鲜果蔬,体验农事活动。

3.农家乐旅游:利用农民庭院、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体验农家生活等。

4.村落乡镇游:利用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结构,如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清凉古街、哀牢山区名盛一时的花山古寺以及古战场和古代兵营的寨门等古村镇宅院建筑为旅游吸引物;或者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引导村民建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民居,以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如景福镇的石头寨等。

5.高山生态农业园游:以黑木耳、香菌、松茸、鸡枞等名贵山珍采摘活动、高山生态农业产品观赏等为主体,利用地貌形态、气象气候风光、生物景观等在不同海拔高度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特点,与建设高稳产农田结合起来,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旅游产品。

(三)民俗文化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景东的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2.9%。在历史上,明朝初年的傣族土司在景东设府,目前景东博物馆珍藏着举世无双的陶府傣族出土文物等4000多件,境内至今流传着火把节、跳歌、跳菜、耍龙、耍狮、花灯、杀戏、洞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如安定镇青云村等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村落,被评为第二届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以其为基础,依托彝族、傣族等民族文化,开发彝族、傣族等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产品,进行民俗文化旅游精准扶贫。通过对彝族、傣族村寨建筑、原生态的民族村落、彝族傣族民俗风情、彝族傣族服饰礼仪和民俗、彝族傣族特色菜肴等的深度开发,发展民俗旅游,为彝傣少数民族提供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的平台。

(四)书院文化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景东是滇西南的历史文化名邦,汉代就是滇西南的重要通道,还是南诏时期的南方贸易重镇。景东从明正统七年,即1442年设学至今,已有580年教育历史。同治皇帝的老师刘崐、四省巡抚程含章等都来自景东。目前还有保留完整的景东文庙、明代陶氏土司的卫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以文庙、开南书院等为依托,营造浓郁的书院文化氛围,塑造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开发书院文化旅游。

(五)特色餐饮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景东具有独特的彝族、傣族等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景东乡村特色餐饮业发展迅速,主要有无量山乌骨鸡、火烤猪和火烤乌骨鸡等景东县独特烧烤、三尖角粑粑、无量山火腿、高山湖泊淡水鱼、甜笋、大麻菜、刺包菜、大红菌等,以其为依托,开发特色餐饮旅游。

四、县域旅游精准扶贫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相对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存在着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简陋、项目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可以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旅游精准扶贫开发,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凝练特色,科学合理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县域旅游开发中,主要手段多是依托山林、水塘、农田、果园等乡村自然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特色不鲜明。应该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开发。第一,要注意避免低端化、同质化、规模化、商业化、城市化等旅游开发误区,凝练特色,突出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人与自然的融合。根据其旅游资源,重点开发自然生态、农业观光、特色文化等旅游产品。第二,要解决好市场定位问题,仔细思考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吸引什么样的客源市场。需要从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市场需求、空间竞争状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旅游客源市场最初几年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本地客源,二是吸引到大理、西双版纳等地旅游的客源,让其顺路到景东旅游。

(二)把握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将旅游发展与消除贫困直接相连

旅游精准扶贫核心是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净利益,在旅游规划、发展中应该优先考虑为贫困人口创造机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和利益,避免外来资本与贫困地区民众间的利益冲突。要注重相对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激发与旅游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多,为了使旅游精准扶贫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要注意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一产业可以围绕旅游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旅游农业;第二产业以旅游市场为导向,调整工业产品结构,依托种植业建设农业、林业等资源加工工业体系,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可以考虑将整个旅游产业链中的各要素纳入精准扶贫的思维,进行旅游特色村镇产业层面的规划设计,使农业生产与旅游市场紧密衔接。

(三)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旅游污染问题

类似景东彝族自治县等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受制于外部交通的限制,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目前还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大规模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旅游污染等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纳入旅游扶贫战略中,实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应该依托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在旅游项目选择、旅游设施建设、旅游线路设计等环节注重环境保护,尽量采取原房屋、原住民、原生产、原生活、原生态的发展模式,不仅投资少,而且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四)旅游从业人员缺乏,文化素质、服务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产业程度较高的服务业,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旅游服务水平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旅游经营、管理、服务等人员,在相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在文化程度、文明意识、市场意识、经营理念等方面都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基层服务人员很多是由农民转变而来,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系统培训,必须从制度层面上制定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政策,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县域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建议

在我国脱贫攻坚阶段,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从主要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为了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本地特色,提高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

旅游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产业,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在类似景东彝族自治县等县域旅游精准扶贫开发中必须突出特色。特色一般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面,因此在旅游精准扶贫开发中,要仔细思考本地的旅游资源类型和优势,凝练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转化成文化优势、旅游优势。在景东彝族自治县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可以突出自然生态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1.突出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赋予的,也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开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大多数相对贫困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可进入性提高,城乡居民出游的机会逐渐增多,如果旅游产品的质量品位不高,就会失去吸引力。目前景东彝族自治县可以依托哀牢山、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态环境,以哀牢山国家公园为依托,建设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

2.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景东彝族自治县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一大批文化娱乐产品,可以很好地开发利用。现阶段旅游市场需求已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挖掘出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3.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景东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是滇西南的重要通道和南方贸易重镇,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开发、挖掘,展现在游客面前。如明朝初年的傣族土司在景东设府,目前仍保留傣族出土文物和民间文化活动,可以开发出一些精彩的节目。景东的清凉古街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茶马古道是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可以从“史志”中挖掘开发出一些精彩的节目,以反映景东各族人民与对外交往的史实。

(二)细分旅游市场,做好旅游精准扶贫的市场定位

根据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市场主要分为资源依托型和市场推动型,目前在相对贫困地区的旅游市场主要是资源依托型,凭借着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行旅游开发,但着眼点不能局限于观光旅游。旅游资源的优势不能等同于市场优势,在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初期主要客源市场是本地客源(主要是本县和车程在一小时左右的周边地区)为主。景东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0.3万人,加上周边的南华县(20.4万人)、楚雄市(59.7万人)、双柏县(13.4万人)、镇沅县(17.9万人)、云县(39万人)、南涧(19.3万人)、弥渡(32.8万人)等总人口不到200万,而且以农业人口为主,受到哀牢山、无量山两座大山的影响,车程远超过一小时。在这种状况下,要特别注意旅游市场的细分,可以重点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度假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已经进入休闲新时代,休闲度假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和生活新方式,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发森林度假旅游市场。二是养生养老旅游市场,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生养老日益受到关注,养生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养老成为社会热点,因此养老将成为未来乡村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三是特色旅游市场,依据资源特色可以开发科学考察、国际学术交流以及森林探险、户外运动。四是自驾旅游市场,景东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景东-宁洱-思茅-景洪(西双版纳)旅游大干线的重要节点,可以依托这些发展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吸引顺路客源,开发自驾游产品。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加相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阶段,贫困群体致贫的原因除健康原因之外,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以及缺内生发展动力。贫困群体受制于投入资金、权力资本、信息吸纳、素质技能、发展机遇等影响,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或收益比较低的工作。尤其是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还存在着“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现象,使真正贫困群体未能感受到“雪中送炭”,而富裕户却能借旅游扶贫政策“锦上添花”,降低了旅游扶贫的效率。[11]在后扶贫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是以旅游为载体,以实现相对贫困地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为目的。因此,要注重社区参与,使相对贫困群体作为重要的主体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的规划、开发、成本与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与监督体系中。[12]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进入渠道、培训体制、诉权途径和保障制度,引导更多相对贫困群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开发;政府应该更多地开展旅游技能培训,提供多样化的旅游就业路径;对于无法参与旅游产业的相对贫困群体通过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受益于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旅游产品品牌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是人们对产品及服务的认知和评价,也是区别同类产品及服务的重要标识。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旅游开发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县域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提高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应该从旅游产业涉及的行、住、食、游、购、娱六大要素中仔细思考,做好规划,提高各个要素、各个产品的认知度,创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

行:指交通,包括外部大交通和内部小交通两个方面,大交通是旅游者如何到达旅游目的地,主要依赖于区域合作的大旅游交通格局;小交通是联结旅游目的地内部各主要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环线,在县域旅游发展中还包括由县城的接待中心到景区、景点的旅游精品线路及固定旅游交通工具。“快进、快出、慢游”是旅游业对交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县域旅游发展中小交通系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住:在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初期一般是以县城为接待中心,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吸引和满足不同的旅游市场、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住宿要求以及节假日高峰期的接待需求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食、游:注重生态和文化元素的投入,突出地方特色。购:在旅游业六大要素中持续性影响较强,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娱:由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互动、参与类项目和夜间娱乐项目两部分组成,要开发一些特色娱乐项目,满足游客需求。

(五)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精准扶贫具有提升相对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传承等综合效应,在相对贫困地区进行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所依赖的重要基础是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并转换为现实的旅游需求,才能够达到精准扶贫目的。要依据相对贫困地区的资源特色、区位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从宏观上控制把握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科技因素的支撑作用,将旅游设施的布局和游客流量的设计建立在环境资源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要做好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等区域的划分及管理,通过宣传引导,提高社区居民及游客的人文素质,维护好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六)注重人才培养,推动旅游精准扶贫高质量发展

在相对贫困地区由于本地工业、服务业不发达,无法有效解决本地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加大人才引进、培养,通过科学构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景东彝族自治县受浙江大学的定点帮扶,可以借助于浙江大学的师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景东精准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景东县总工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企业活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逆风挥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云南景东欢庆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
大美之土无量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