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钦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以“二十四节气”开启的北京冬奥会,诗意、浪漫、美好、自信,时节流转的景致传递给世界中国风韵。
17 天,聚散匆匆;17 天,赛事精彩;17 天,奋力拼搏;17 天,圆梦北京;17 天,中国向世界呈现出一场无与伦比的绿色、科技、人文冬奥会。寄情折柳,依依惜别,北京冬奥会难说再见。
2022 年的二三月因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定格的还有竞技领域、服务保障领域中那些自信的笑脸、拼搏的汗水与激动的泪水,以及许许多多光芒绽放的“她力量”。
奥运会上永远不缺少激情澎湃,但拼搏带来的感动和力量总能直抵人心。在北京冬奥会赛场,拼搏中的女性最动人。数战冬奥终夺冠的“老将”范可新、徐梦桃、隋文静;直面差距与失败,年龄最小的17 岁小将彭清玥;曾经所向无敌而今在赛场外解说“出圈”的王濛……冬奥赛场内外,姑娘们向世界诠释着阳光活力之美、顽强拼搏之美、挑战自我之美、享受竞技之美、自信幽默之美。
17 天的北京冬奥会还开创了多个女性“新高”:历届冬奥会女性运动员人数和比例的历史新高;女性运动员参加项目数量,同样为历届冬奥会新高,北京冬奥会成为史上“性别最平等”的冬奥会。根据国际奥委会数据,北京冬奥会女性运动员参赛比例达45.4%,全部109 个小项中有女性运动员参与的项目占比53%。同时,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中女性员工比例高于40%,女性志愿者比例高于50%,女性志愿者管理岗位高于50%。赛场外,女记者、女医生、女赛事保障员、女安保人员、女厨师等等,成为北京冬奥里温暖的“雪绒花”。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马克·亚当斯在北京冬奥会第十场主题为“冬奥会上的女性力量”新闻发布会上说,奥运会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性别平等的一个好机会。
透过赛场内外传递出的强烈信息告诉我们,女性美的定义不止一种:可以是冰上花滑的柔美,是速度滑冰的激情,是大跳台的飒爽,还可以是志愿服务的默默付出与灿烂笑容,健康阳光、自信勇敢、挑战自我是女性永远美丽的底色。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不同。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让我们更充分地看到了女性的拼搏与努力,热爱与坚持,这是奥运会留下的另一种宝贵财富,这将鼓舞更多的女性去追求梦想,创造更多的可能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