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随着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绿色储能、硅光伏等产业加速发展,拉动新能源电池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前端包括原材料开采、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铜箔、铝箔和铝塑膜、其他材料生产,中端包括电芯和电池制造,后端包括应用领域和电池回收利用等。统筹谋划发展滇中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集群,是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牌”的决策部署,培育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
滇中地区新能源电池产业稳步发展壮大、创新力量相对集中、有关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在云南省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产业稳步发展壮大。滇中地区积极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在电池材料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曲靖市集群发展效应初步显现,规划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引入了宁德时代、德方纳米、亿纬锂能、远景能源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2021年建成和在建磷酸铁锂年产能规模33.5万吨。玉溪市已启动《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编制,借助锂矿资源预期影响力,正在推动恩捷新材料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德方纳米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锂电池联合实验室、新能源电池检测中心等落地。昆明市以安宁市为主,与云南裕能、云南氟磷、云天化等签约了一批重点新能源电池项目,力争将安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创新力量相对集中。滇中地区新能源电池有关科研院所、高校、研发企业集聚,除了引进的国内外科技企业,还有本土科研创新团队。昆明理工大学已建成“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拥有先进电池材料研发、先进电池研发、新工艺新装备开发、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科研平台;云南能投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20项有效技术专利,参与编制1项国家标准及2项行业标准。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滇中地区锂、镍、磷、铁、铝、铜等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可以有效带动磷酸、生铁、硅光伏等现有产业延伸互补发展。玉溪市红塔区小石桥乡的科研性勘察表明,该区域氧化锂储量可能超过500万吨,平均品位0.30%,局部区域氧化锂平均品位0.74%,并含57.35%的氧化铝。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滇中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链发展”列入云南省鼓励类产业目录。
云南省需把握绿色转型发展机遇,用好国家鼓励发展的政策,在产业链中深度融入创新链,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电池材料研发生产,电芯加工封装,电池模组智能管理、应用、回收等全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产业协作,统筹谋划滇中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一是加快政策制定。突出全省“一盘棋”,充分发挥滇中地区优势,出台《关于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绿色化、精深化、智慧化”发展导向,持续创新推动锂、镍、磷、铁、铝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产业布局、重点项目等方面引导州(市)错位竞争、统筹联动、集群发展,强化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立项、土地、林地、环评、安评以及能耗指标等方面的整体协调与优先支持。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广泛依托有关在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创新资源要素,将昆明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打造成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综合创新应用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北汽新能源汽车、云铝股份动力电池用铝箔等项目取得突破,将滇中新区打造成为新能源电池产业集成应用示范区;继续推动曲靖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能规模再上台阶,建成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电池绿色产业基地;宣传扩大玉溪锂资源产业影响力,在玉溪布局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支持玉溪产业园区调整优化,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打造“新能源+新储能”绿色创新示范区;加快楚雄“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在楚雄高新区布局光伏新材料产业园区,驱动新能源电池关联产业发展。三是支持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曲靖亿纬锂能年产20GWh新能源电池、远景科技年产10GWh储能电池项目,加快推进昆明、玉溪恩捷新材料电池隔膜生产线、德方纳米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云南裕能年产40万吨磷酸铁和4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云南氟磷电池氟磷新材料项目、云天化年产50万吨新能源电池前驱体及配套项目、云天化年产50万吨电池新材料项目建设。对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重点企业的用电确保应供尽供,力争尽早建成达产。同时借力培育本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锂电池及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深加工。
推进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一是支持在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二是开展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创建活动,强化对锂、锰、镍、铜、铝、磷等矿产资源的科学利用,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尤其是加强对共伴生于其他矿种中锂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创新利用,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并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三是启动锂电池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技术、安全、环保标准,鼓励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公司的发展,研究出台循环利用的激励机制,推动锂资源循环、废弃物资源化等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四是加强对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先进电池技术的跟踪和创新,避免“边发展、边落后”的产能,最大限度预判未来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方向。
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产业形成健康生态。一是开展精准招商,学习借鉴福建、江西、四川等先进地区经验,推广曲靖经验,在大力引进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业链前端企业的同时,吸引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后端龙头企业入驻投资,协同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二是组建产业联盟,强化与国内外的同行业、跨行业交流学习,推动科研机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相关生产企业、检测认证机构等对接融通,促进产业生态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省内投资,鼓励国有企业加大战略性投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成立新能源电池产业基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打造“绿色标准”,对标欧盟等发达市场,优化新能源电池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和用能结构,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电池碳足迹、有害物质、性能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