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

2022-02-04 10:30纪亚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文 纪亚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以历史的大视野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彻底扭转了中国现代化照搬西方模式的被动局面,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先进的思想源泉。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持续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出光明前景,同时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探索理想社会制度提供了全新选择。

被动中开启的中国现代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长期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马克思就此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中国的科举制度、文官制度、儒家思想不仅对周边国家产生了直接影响,也直接催生了工业文明兴起以后的英国文官制度,并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伴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利用和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华文明在封闭保守中逐渐落伍。以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为起点,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在此生死存亡之际,中国现代化意识开始滋生并不断增强,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开启。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现代化运动在初期以学习西方为基本方向。以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历史命题为开端,经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制度层面的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到文化层面的新文化运动,在前后80年的时间里,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态度逐渐坚决、行动日趋彻底。洋务派希望通过“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达到“国耻足兴”的目标,因甲午战争失败而破灭。经此教训,维新派更进一步,不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侧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其代表人物严复认为:中国目前唯一出路,就是要学习西方,进行全面变革,否则中国将自绝于世界民族之林。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现代化运动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革命的方式取得暂时的成功,但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认为:“中国文明之疾病,已达炎热最高之度,中国民族之运命,已臻奄奄垂死之期”,必须“以彻底之觉悟”,将其“根本扫荡”。

令人失望的是,中国历史的走向并没有按照前述志士仁人所期待的路线前行。就在中国日趋坚决、不断深入学习西方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命运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反而在西方列强持续的武力打击、经济掠夺、政治干预和领土瓜分下日趋陷入更加深重的生存危机之中。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精辟地总结道:“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以坚决态度步步深入地学习西方,反而遭遇一再失败的结果,固然与晚清民初的封建专制主义阻挠密切相关,但根本原因在于被动进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处受制于人,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而难以自拔。

掌握历史主动的关键选择

就在中国按西方之“图”索现代化之“骥”彻底失败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令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痼疾,开始跳出照搬西方的思维定势,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宽阔视野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李大钊深刻指出:“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显然,李大钊等先进分子敏锐地看到了中国传统之路和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都已为时代所淘汰,站在重要历史关头的人类,亟须开拓一条新的通往更加美好未来的文明之路。

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

此前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以西方现代化为模板的赶超型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使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摆脱了照搬西方的被动局面,开启了主动超越的新征程,体现着历史主动的精神。这种历史的主动精神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超越西方文明的科学的先进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有了引领中华民族主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另一方面,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走在时代前列去创造历史的主动精神。李大钊之所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是因为他看到了十月革命体现着“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面向未来,中国必须“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对于这一选择的重要历史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作出了深刻总结:“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由被动照搬转向主动超越提供了伟大实践的主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历史起点。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始自于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确定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的一贯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蔡和森就明确表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失败的历史考察,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正是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开辟出一条“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须始终坚持,须臾不能动摇。

在理论创新中开辟康庄大道

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的主线。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史清晰地显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依据中国国情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发展与飞跃,都是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着眼点,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底子薄、人口多、工业化基础薄弱的国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在工业化目标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积累了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紧密结合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也将对人类的前途命运产生深远影响。著名的现代化理论家布莱克认为:“‘西方化’和现代化事实上是不能区别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的成功,打破了所谓“现代化只有西方一种模式”的神话,打破了所谓“核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统治与依附的不平等体系,打破了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与让渡独立性之间的悖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其巨大发展成就有力证明,社会主义代表人类进步方向,历史不会因此终结,人类探索理想社会制度的脚步不会停歇。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