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的合理使用调查

2022-02-03 05:33李剑明徐文耀莫小杏
北方药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不合理

李剑明,徐文耀,莫小杏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茂名 525200)

精神病具有高发病、高复发及高致残率特点,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分为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目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效价低或者不良反应大而很少使用。精神药物在不合理的情况下使用,即对精神药物进行滥用,精神药物所使用的剂量较大、超疗程用药、使用频率过高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疗效过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毒副作用,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不良影响[1-3]。因此本次研究分析科住院精神病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合理性,将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100例诊治的精神科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精神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现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100例,将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审查统计分析。其中所抽取的病例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68±10.63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我院论理委员会对研究完全知晓,并批准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病的诊断标准;(2)病程资料完整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病变的患者;(2)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3)资料缺失的患者;(4)有颅脑器质性疾病者;(5)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者;(6)酒精和药物依赖或滥用者;(7)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8)患有其他肝病。

1.2 方法

将所抽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筛查,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精神药物名称、使用情况、用药频率、用药情况、利用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

1.3 评价标准及判定

将所抽取的100例病例资料的使用情况对比以下精神药物使用合理性标准综合评价,详见表1。

表1 精神药物使用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IBM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呈非正态分布分布的两独立样本或多组独立样本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两个或多个发生率或结构比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科药物的用药频率和种类

本次病例抽取中共使用5种精神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氯氮平,用药频率336;其次为利培酮用药频率260;第三为阿立哌唑,用药频率210。2019年6月-2020年1月精神病患者使用精神药物利用指数DUI均高于1.00,表示精神科药物中出现不合理用情况。详见表2。

表2 精神药物的使用种类及频率

2.2 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

本次病例抽取中,在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方式中,超疗程不合理使用药物例数69例,占比83.13%;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合理用药例数显示为4例,占比为15.38%;超疗程用药情况不合理情况与其他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n,%)

3 讨论

精神疾病是指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类疾病、焦虑症、智力障碍等疾病。虽经在历了较多年的研究分析下,经过临床的多研究下,所导致出现的精神类疾病,且所获得的发生的病因及相关的发病机理下,仍尚未获得明确的结果。但目前的诸多证据均获得表明,本病诱发出现的主要因素与遗传、社会心理、神经生理、脑结构异常改变及神经生化等。近期对于在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且获得相关的评价标准,都显示出精神疾病与遗传因素的发生发展中,也是目前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相关诱发出现的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以及个体心理等相关的易感因素的诱发出现的情况下,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类疾病的重要诱因。但是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结果均证实,无论是针对于分析遗传因素,易感素质,或者是由于相关情况所诱发的外部不良因素等,都可能通过在内在诱发的生物学因素,所导致出现的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情况,导致了出现不同患者发病的因素,还可能以某一方面中获得较为重要的一点。对精神科患者用药、药物的剂量、疗程必须符合患者的临床需求。

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良好的疗效。用药剂量准确、用法正确、疗程正确,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因患病后的病程迁延,因此较为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则在治疗上,往往需要进行长期口服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进行有效的维持性治疗,而在常用的药物选择上,通常则是分为不同时代更新下的药物,主要是以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目前上,由于临床上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效价低或者出现了较大的不良反应,使药物使用频率下降。由此,在临床主要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而目前多使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则主要是根据其作用效果的不同,分为如下几种:(1)5-HT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是有利培酮、奥氮平等;(2)多受体作用药,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是有氯氮平等;(3)选择性D2/D3受体拮抗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是有如氨磺必利等;(4)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是有如阿立哌唑等。而合理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精神科患者常见病合理用药情况有用药剂量或用法不正确、同一患者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相同药理机制的药物、拥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说明用药、盲目联合用药、频繁换药,不按疗程用药等[4-7]。

精神病患者中,在一般接受精神药物治疗是较为安全的,考虑到因抗精神病的药物选择上可见,在大多数的为多受体药物,其在药物机理的产生上,所产生的相关药理作用较多,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原因,所以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其中所产生的特异质反应也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会出现毒副作用。由此可见,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恶性综合征、诱发癫痫、抗胆碱能作用、粒细胞减少,代谢综合征,肝功能、心电图异常等。在接受了较为长期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可较容易的引起代谢综合征、肝功能损害、心电图异常等相关症状。常见的损伤表现主要是为脂肪肝、脾肿大、胆囊壁毛糙、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胆囊结石等,代谢综合征可能在严重情况下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趋于严重。而对于目前在精神疾病药物使用中,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合乎剂量的药物选择与使用,并开展个体化治疗,其获得的疗效是较为理想。因此,对于患者的治疗上,需要合理用药,以规避药物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如果用药不当,某些毒副作用对精神病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服药的期限以及对毒副作用的认识和预防都需要有所了解。精神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方面则需多加重视,合理的用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避免精神类疾病发生,并且导致再次发作的结果,而随着目前的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使患者可以获得相关的治疗机会,是目前较为多见的,且随着在目前药物更新速度的增快,患者的用药情况也随着增加,由此所产生的不合理用药,出现的相关现象也在逐渐的增加并获得相关的结果[8-9]。

精神科的患者中,药物不合理使用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康复情况所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严重时,则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在精神科患者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将增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副作用发生几率。由此可见精神科药物针对每个人的特殊需求都应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重点问题。使用药物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影响。针对患者诊断病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以及免疫等状态进行合理用药,医护人员适当的给予患者用药方案以及相关剂量要求,按照规定的疗程进行服用。安全有效地用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保良好的医疗效果,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会提高其康复的机会,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1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6月~2020年1月精神病患者使用5种精神药物(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以及阿立哌唑),精神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均为常用药物,其利用指数DUI分比为1.01、1.07、1.06、1.02、1.04,均高于1.0,说明药物药物的日剂量不在合理用药范围内。氯丙嗪每日服用300~600mg属于正常剂量,而本研究中服用日剂量为700mg,舒必利每日服用600~1200mg属于正常剂量,而本研究中总超剂量为1300mg,剂量明显与正常标准不匹配。本次病例抽取中,超疗程不合理使用药物例数为69例,占比83.13%;药物相互作用不合理用药情况4例,占比15.38%;超疗程用药情况不合理占比较高,与其他不合理用药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绍林《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调查》中显示,在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方式中,超疗程用药多于其他不合理用药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药物用药频率DUI均高于1.0,属于不合理使用现象。

综上所述,我院抽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100例住院精神科患者,对其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时,使用精神药物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加强对于精神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管理,严格管控药物的使用情况,可制定相关的药物使用准则进行合理用药。而考虑到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因此获得的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希望临床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明确用药合理性。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病不合理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