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靖道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关键字】东北抗联精神;高校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发展起来,并在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并在一次次战斗中凝结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因此,这也凝结了东北抗日同盟战士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和战胜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决心,革命英烈谱写了壮丽山河的英雄篇章,开创了东北抗日同盟的史诗精神。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社会乃至民族价值的交汇点,可以促使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网络的发达也传入了各种文化思想,其中不乏大学生分辨不出的不利于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恶性文化,这类文化腐蚀了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与思想。而东北抗联将士在与敌人对抗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可以起到强烈的唤醒作用[1]。只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东北抗联精神有机结合,将抗联精神核心坚定信念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在思政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将爱国主义潜移默化融入高校学生教育中去,使得学生真正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深化教书育人与育德育才继续作为思政教育的目标,使得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收获真知的同时,得到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双重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生规划的内在动力。
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时期,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丰富,精神生活也变得充实。但同时却也带来了铺张浪费、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工作岗位、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的作风与习惯,阻碍了青年大学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发展进程。而东北抗联的革命先辈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2],在当今时代,正是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习东北抗联精神中所包含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必须将大学生心中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唤醒,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新一代大学生,培养其奋发图强、奉献自己的精神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中华人民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入侵,肩负着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没有抗日英雄的勇敢,就没有今天的民主和富裕,没有今天的自由和民主,更没有今天的公平、法治。无数革命英烈牺牲生命,无数鲜血洒在革命的黑土地中,为国家完整,民族独立,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在当今世界严峻形势背景下,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在当代大学生中体现出来。而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梦想,对于外来不良思潮的影响,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定不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将东北抗联优秀品质与自身言行相融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传统,而东北抗联这一红色精神则是激发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克侵略的重要精神力量。当前,各高校都应该将东北抗联精神与各项理论课程相融合,将东北抗联建立、发展、斗争形成良好的脉络联系,各环节突出东北抗联的艰苦奋斗,与革命建设的艰辛历程。在课堂上应采用多元化融合方式将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外部载体,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导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面对部分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高校必须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正确价值观导向的校园环境。东北抗联精神是高校营造优秀校园文化的必经之路,各高校应通过开展东北抗联各类活动及周边服务,将抗联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优秀品质,构建东北抗联精神与优秀高校文化环境相结合的闭环校园文化结构[3]。
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下,搭建高校思政线上教育平台已成时代大势。网络媒介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发挥社交平台正能量作用,将高校思政课堂搬入线上,更好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高校应积极构建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网络社交平台,通过生动的内容,把握时效性与实用性,将东北抗联精神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传播东北抗联精神。
黑龙江省是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日寇的主要阵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红色遗址,东北抗联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赵一曼纪念园、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赵尚志烈士革命活动遗址、赵一曼纪念馆、中共北满分局等众多红色遗址,这一处处红色遗址深刻蕴含着红色教育的内涵[4]。
黑龙江高校对于这一地理优势应当充分恰当地利用起来。应将红色纪念场馆的参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更好地将东北抗联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一直是师生课堂,而东北抗联精神与课堂教育必须实现二者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发挥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思政课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独特性,丰富思政课教师理论知识,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东北抗联精神的专题培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将课堂教育的直观性优势发挥出来,在课堂教育中也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运用线上视频等方式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对于东北抗联精神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抗联文化,汲取东北抗联优秀品质,通过融入视频、课件、生动史实等引人注目的方式,提升思政课内容的独特性,使得思政课与东北抗联精神紧密融入,达到优质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局限于校园文化建设,还应积极组织以东北抗联精神主题的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实践中践行艰苦奋斗的抗联精神,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首先,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开展义工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红色文化的耳濡目染,让学生更加发自内心地感受东北抗联精神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环境,从而产生培养艰苦奋斗意志品质的强大内驱力[5]。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与当地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协作发展,培养学生将东北抗联精神与自身行动相贯通。
东北抗联精神深刻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国家,维护祖国核心利益的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东北抗联将士的精神事迹需要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堂[6]。依托黑龙江省的红色文化,将抗联精神良好融入到思政课堂中,推动高校学子传承抗联将士守卫国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面对敌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优秀品,通过学习革命前辈的榜样力量培养高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为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东北抗联精神是众多东北抗日将士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的凝结。同时也将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传承到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中。坚定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牢记在心的使命职责。东北抗日联军的先烈们依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与侵略者的坚决抵抗,英勇奋战,这些事迹也深深地感染者我们当今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处在新时代新起点的我们,必须将东北抗联精神继续弘扬与发展下去。高校大学生肩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继续将东北抗联精神与我们的意志品质牢牢结合起来,我们才能齐心协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