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翻译教育的发展前景与实践路径

2022-02-03 20:48王华树刘世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口译宇宙学习者

王华树 刘世界

引言

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它以人工智能、区块链、 云技术和 数字孪生作为核心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三维显示、提供沉浸式交互、 融通现实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的共享数字空间,具备沉浸式体验、虚拟身份、虚实互动等核心特征(毕马威中国,2022)。在2022 首届元宇宙教育前沿峰会活动中,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谈道:“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已经超越教育体系的演变速度,新知识技术的诞生、扩散、消亡的周期变短,新信息的生命周期缩短,使得各个教育主体和传统教育范式都面临新的挑战。”(郑金武,2022)当前,元宇宙与教育的融合应用探究已经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Barry et al.,2015;李海峰、王炜,2022;龚才春,2022;毕马威中国,2022),催生出 教育元宇宙概念,对教育元宇宙的教学场域架构、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机理特征等作了尝试性的探索( 华子荀、黄慕雄,2021;刘革平等,2022)。在元宇宙技术快速发展阶段,翻译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元宇宙概念重新审视传统翻译教育的时空局限,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心态寻求元宇宙时代翻译教育的创新路径,重塑新时代翻译教育发展格局,成为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当前传统翻译教育面临哪些主要困境?元宇宙在翻译教育领域有哪些潜在应用前景?具体实践路径又是什么?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传统翻译教育的主要问题

传统翻译教育在教育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动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等问题。重新审视传统翻译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翻译教育智能化发展,开启翻译智慧教育新时代。本文通过回顾传统翻译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数据等方面的表现,梳理出翻译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1.翻译多场景训练不足

传统翻译课堂以纸质化材料、PPT 课件为主,投影仪成为教学的主要多媒体工具,学习者学习过程仍以视觉、听觉为主, 多模态、立体化翻译教学多场景训练不足,导致学习者身份与学习过程“分离”,学习过程的活动性、探究性、交互性及沉浸感不足,给学习者知识体系构建、翻译场景熟悉、翻译能力实践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就笔译教学而言,如在医学翻译课堂中,由于缺乏立体化场景的呈现,学生们只能依靠视觉、听觉去想象有关人体构造、医疗器械、医药咨询等方面的表达,学习体验感不足,不利于学习者构建专有领域的翻译知识体系。就口译教学而言,口译场景模拟、口译现场观摩等成为口译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习者开口机会较少,且 在心理压力测试、临场反应、沉浸感方面学习者均不能获得与真实口译现场相比拟的体验。当前口译现场观摩在现实口译教学中成为稀缺机会,学习者人数较多而观摩机会较少,口译教学面临场景性缺憾。

2.师生/生生间互动不足

传统翻译课堂的授课方式常常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推进,趋向于“一言堂”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传统填鸭式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康晓芸、甄艳华,2019:86)。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在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下,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意识、互动引导、互动情感及互动体验等,课堂平等互动交流的机制难以建立;同时,课堂中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计算机辅助等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运用不足,也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引入翻译课堂,更加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而留出更多课堂时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例如学习孤独感倍增、学习情况难以监测、教学效果难以评估、学习环境明显失真等。

3.教育 数据 联通性不足

传统 翻译教育中教学数据、教学管理数据层面内部及层面之间缺乏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机制,形成了物理性隔离的“数据孤岛”,导致翻译教育的多模态数据未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在教学数据层面,“教”与“学”两方面的数据分别对应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不同的数据生产对象,教学中各个翻译课程之间数据不互通,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课件、音频、视频、参考资料)处于封闭状态,难以形成共享机制。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课堂表现数据(如问题回答、课堂讨论、课上展示)、课后作业、翻译实践平台数据之间缺乏数据融通分析机制。同时,教室内安装的闭路摄像设备所存储的课堂数据也未得到合理使用。以上情况导致了如下问题:孤立的平台数据难以形成全面清晰的学习者画像,不利于根据学习者的综合翻译能力现状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推送与学习服务;不利于授课教师全面了解学习者真实的隐性学习过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缺少全方位的调整依据,同时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及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在教学管理数据层面,大多数高校的教务系统与线上教学平台之间相互独立,往往孤立地发挥课程管理、成绩上传或共享资料的作用,缺乏深度的课程知识挖掘与融合工具,难以帮助学习者构建本学科的知识图谱,不利于各门课程知识碎片的学习从量变走向质变。

4.教学评价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大多数翻译课程 考核方式仍以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具有强大的决策效应(陈卉,2017:134),常常将平时作业、课程出勤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评价依据,期末考试的比例占到总成绩的40%—60%。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在当前翻译教学中并非个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教与学的过程性数据收集费时费力,学生课堂表现数据、学生自评数据、同伴互评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各项数据的综合利用度不高;二是教育相关方对于形成性评价、客观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精准化评价、智能化评价等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方式未给予充分重视。这导致传统翻译教学评价形式走向单一化,评价方式较为畸形,无法真实评价学生多维度的综合素质,难以推动碎片化评价向系统化评价转化;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评价者系统、科学地对教育活动作出客观判断,推动简单评价体系走向精准化、数字化、智慧化,推进翻译教育评价模式的创新发展。

除上述主要问题外,传统翻译教育在教育资源打造、教育技术应用、教育产品(工具/平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活动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翻译教育管理机构、人才培养单位在管理观念方面亟待更新,未充分重视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翻译教育中教育技术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技术提供方与需求方缺乏密切合作;学生数字素养有待提升,不熟悉智能化教育环境,缺乏接触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和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内容的渠道,在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方面存在困难;教师面临技术能力薄弱(王华树,2021:85)、教学数据 利用难、重复性工作繁重、个性化教辅时间分散等问题。元宇宙时代 的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赋能翻译教育,为翻译教育的革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支持,在应对上述传统翻译教育现存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翻译 教育元宇宙的发展前景

元宇宙相 关技术与教育之间的深厚联系由来已久,学者们尝试从技术(如华子荀、黄慕雄,2021:24)、育人(如刘革平等,2022:25)等视角对教育元宇宙的概念进行界定。虽然视角不同,但对于教育元宇宙的内涵解读具有共通性,均强调教育活动参与者在技术塑造的虚实融合教育环境中,以数字化身份与周边环境、人、机器等进行交互活动。翻译教育作为教育范畴中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一,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因此,笔者认为,翻译教育元宇宙是利用元宇 宙核心技术构筑的一种兼具虚实融生、沉浸式体验、具身社交等典型特征的智能化翻译教育新形态,是翻译教育从信息化2.0 演化到3.0 的新阶段。翻译教育元宇宙将会全面激发翻译教育活力,引领翻译教育模式变革,重塑全球翻译教育格局,发展前景广阔。

1.立体化教 学模式

翻译教育元宇宙将推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发生全局性变革,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场域等方面。在教学理念方面,将大大促进“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体特征,确保学习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实现从被动听课到主动体验式学习的立体化模式转变。例如,借助智能化教学分析平台记录学习者的兴趣偏好、认知模型,为其智能推送不同认知阶段的多模态、多题材翻译实践材料(如为游戏爱好者推荐游戏本地化实践项目、为影视爱好者推荐字幕翻译实践项目),以个性化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有效式学习。在教学方式方面,将助力与升级虚拟式教 学、游戏化教 学、探究式教学、差异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与活跃性氛围,有效地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体系构建。以财经翻译为例,区块链的挖矿功能与人工智能的自动计算相结合能改进财经翻译生态链,教师可依据此项功能判定学生完成的翻译实践量(以虚拟代币表示),以确定学生的实践分值。学生翻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越高,得到的分值也就越高,其学习、实践积极性也将得到有效的激发(王冬梅、何明霞,2020:29)。在教学场域方面,将突破传统翻译教育时空藩篱,拓宽授课场域,由固定线下课堂教学空间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虚实融合的教学空间延伸。当前口译教学环境方面已经形成一体化的云端虚拟口译教学平台,出现了可满足口译教学需求的多语种远程同传平台Cymo(王华树、刘世界, 2021:89),以及借助Web 技术和Second Life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营造虚拟口译实践场景的欧盟 IVY 项目(Braun & Slater,2014;邓军涛,2016)等。未来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物理边界以外的时空、关系、交流以及情感维度的边界都将有所突破(翟雪松等,2022:36-38)。

2.沉浸式学习模式

元宇宙作为一个以数字孪生、增强现实、物联网和脑机接口等技术为基础的平行于自然世界且又独立于自然世界的高保真空间,具有深度沉浸体验、具身社交网络等突出特征(李海峰、 王炜,2022:49)。在翻译教育元宇宙中,5G/6G 网络及交互技术(VR、AR、MR、传感)将助力打造沉浸式、交互式全息翻译课堂,为学习者 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层面 的真实冲击,提供不同翻译场景中的沉浸感与临场感。数字孪生技术将赋能学习者从“自我”身份中分割出一个“虚拟化身”(Avatar),赋予其与周围场景自由交互、瞬时协同与积极探索的能力,在超时空交互的翻译教育环境中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和具身社交。例如,在国际航运翻译课堂中,学习者只需通过数字化身份扮演成海船船员,就能实现在船体内外部自由穿梭,自主掌握船体各部分构造的英文表达及其运作方式,或扮演成承运人去实地了解国际航运中的装货、卸货、存储、仓储和搬运业务,以提升自身对于航运翻译及其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获得沉浸式、化身性、社交性与愉悦性的学习体验,提高“心流”体验效果。心流体验 是一种沉浸式状态,其表征是一种基于沉浸式设备所实现的“境身合一”(华子荀、付道明,2022:29)。以口译训练为 例,口译技能训练与3D 虚拟现实世界深度融合,以情境化体验方式和角色扮演来帮助学习者开展体验式自主训练和角色融入协作训练,增强口译训练逼真的临场感,以利于学习者对紧张、焦虑等心理的体验与控制,更好地把握和应用口译技能,促进学习者口译能力系统的发展(刘梦莲,2018:82)。以上这些融合应用趋势将在最大程度上抵消传统翻译课堂中情境化教学不足、学习空间分散、学习知识抽象、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学习体验感不足等问题,促进学习者在沉浸式教育环境中开启入境式、立体化的深度体验学习。

3.生态化教育资 源

元宇宙技术将推动传统翻译教育资源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资源建设、资源融通、资源应用层面全面发力,革新传统翻译教育资源形态,形成元宇宙时代的翻译教育资源生态。在资源建设层面,数字孪生、大数据、智能交互与分析等技术有助于促进资源生成方式、资源形态发生重大转变。资源生成方式将形成集自创资源、群创资源、原生资源、过程资源、智生资源于一体的生成集合体(李海峰、王炜,2022:53),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精细化、多模态的教学案例资源,实现翻译教育资源的共建,而且可以提升教育多元主体的参与感与社交能力。资源形态将从单一化的“纸质教材”向数字化的“智媒教材”转化。“数字化使学习资源具有更好的可编辑性,资源不再是单方面的、静态的知识呈现,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知识共同体,允许多主体、多阶段的更新和发展”(翟雪松等,2022:38)。在资源融通方面,翻译教育元宇宙中数智技术的应用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共享与流转困难、资源利用率低、使用设备和平台受限等问题。教育主体在智能开放的环境中联手共建可共享、可创造、可拓展的标准化资源融通共享机制,充分激活翻译教育资源的神经末梢,打通不同区域、不同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孤岛状态,消除因教育资源地区差异、城乡壁垒形成的数字鸿沟,为公平、高质量的翻译教育提供关键支撑。在资源应用层面,翻译教育资源将基于教育资源平台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化归类、关联与聚合,引导学习者进行智慧生成。融合了学习分析技术的教育资源生态将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认知模式进行预测和干预,构建学习者知识模型,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对于教育资源建设、资源融通与资源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教育资源版 权难以保障的情况,区块链防篡改的特性(tamper proof features)可以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版权溯源(copyright traceability)的目的(Peng et al.,2021)。

4.智能化教学评价

人工智能、网络及运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助力教育评价数据的采集、处理、 分析和反馈全过程,推动传统教学评价形态发生重要变革,形成智能化教学评价体系。其中,区块链技术(如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将贯穿整个教学评价过程,助力翻译教学评价实现全流程留痕、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高信任度等关键性目标。在数据采集阶段,在翻译教育元宇宙的极致开放环境中,可借助智能感知、脑机接口、脑脑接口、认知计算等先进技术对多场景、多平台中的多模态数据实现伴随式、全方位的精准采集,例如对学习投入数据(含行为、情感及认知投入)(Fredricks et al.,2004)和注意力数据(Abiri et al.,2019)的精准采集。在数据处理、分析及反馈阶段,可利用量化、质化、混合性方法构建科学化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评价模型,借助边缘计算、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度挖掘多模态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将评价结果实时反馈给师生,促进学习者精准画像的生成,实现教学评价反馈个性化、精准化及智能化。智慧化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一条集评价数据收集、评价模型建构、评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反馈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评价流水线,具备集成化、个性化、伴随式、真实化、公平性等特点,可全面解决翻译教育中数据采集难、数据碎片化、数据质量差、数据无关联、数据不全面、数据使用难等问题,实现学生能力评估向动态性、形成性、综合性、高阶性的转变。同时,它还可为教育管理层、教学实施层、教育技术层等人员提供可靠、全面的决策依据,达到“早发现—早举措—早预测”的效果。

三、翻译教育元宇 宙的实践路径

随着元宇宙时代的 到来,翻译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合理规划和布局翻译教育元宇宙,做好顶层设计,塑造翻译教育创新发展新模态,对于促进元宇宙时代翻译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文科建设以及国家教育智能化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节立足于翻译教育本质,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从教育管理机构、教学主体及教育技术支持方三个层面提出元宇宙视域下翻译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1.创新翻译教育格局,强 化技术赋能机制

元宇宙打破了传统翻译教育的时空边界,正在孕育新型教育形态,引领翻译教育模式创新,促进翻译教育格局变革。在技术风起云涌的新时期,紧密对接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以及语言服务行业技术需求,树立“元宇宙教育观”,培养高层次、职业化、多元化、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翻译教育管理部门及翻译人才培养单位共同努力的目标。翻译教育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智能技术与翻译教育的融合机遇,加强翻译教育智能化顶层设计,及时转变和调整传统管理理念和指导方针,立足于学科定位开展科学性、前瞻性的学科建设规划,为人才培养单位提供技术政策支持;鼓励开放式翻译教育技术体系的构建,促进元宇宙与翻译教育的融合,建立人才培养单位、行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形成政 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型翻译教育格局。众多翻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镇及翻译教育政策和方针的实施单位,应革新传统翻译教育理念,注重行业及国家语言战略对于翻译人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智能技术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态化教学资源平台,以智能技术促进翻译教育流程再造和模式重构,构建支撑规模化、高质量、智能化、泛在化的翻译教育环境新生态;加大对智能化教学评价研究与应用的支持,充分利用元宇宙前沿技术建立起科学化、客观化、专业化、符合时代要求、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智慧教育评价体系。

2.树立数字孪生理念,提升数字人文素养

在数字孪生技术加持下,翻译教育元宇宙中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逐步模糊,成为一个虚拟现实共存的数字化空间,推动传统翻译教育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层次的革新。师生作为翻译元宇宙数字孪生空间中的重要主体,应树立数字孪生理念,了解数字孪生技术在翻译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提升数字素养或数字能力,共同消弭数字鸿沟,快速成为元宇宙时代的原著居民。翻译教师应以身践行,培养终身化数字学习能力,加快翻译学科素养与数字素养的融合,主动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现代智能教育技术,能够在智能化教育环境中善用多模态、泛在化的教育资源重塑智慧教师角色,动态适应翻译教育元宇宙中丰富多元的教育场景切换,具备开展智能化教学、精准化干预、个性化支持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学生疑问的问题解决能力。翻译学习者应革新传统学习思维,熟悉智能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于自我数字化身份的认知,借助新手段、新工具、新方法,充分利用多模态学习资源,扩大自身接受智能学习的机会,在智能化教育数据分析、纠错与反馈中培养数字化高阶思维。同时,为避免因多元数字 化主体在多场景中自由交互而引发的信息隐患,师生应强化自身在翻译教 育元宇宙中的数字安全素养,提高数字安全保护能力,强化个人信息和隐私防护,共同促进翻译教育智能化转型升级。

3.升级智慧教育思维,共建新型教育生态

智能技术在智慧教育阶段以人机协同的方式与教育进行融合(顾小清等,2021:25),表现为人机共教、人机共学、人机共评、人机共管等协作模式(范建丽、张新平,2022:79-83)。这些模式成为当前智慧教育中的新常态,推动智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发生全局性的变革。元宇宙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拐点,形成虚实融生的教育形态,为教育带来泛在可验证的智慧学习范式、深度沉浸的体验性学习过程、跨时空深度协作的发现式学习及虚实融生的协同性知识生成等(李海峰、王炜,2022:50-51)。因此,翻译教育管理部门、翻译院校、翻译师生等相关主体应改变传统教育思路,升级智慧教育思维,共同推进元宇宙时代翻译智能教育体系大厦的构筑,形成全新的翻译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

在新型翻译教育生态构筑过程中,教育技术支持方的参与不可或缺,一方面,应积极与作为教育技术需求方的翻译院校建立密切合作,深入剖析翻译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翻译实践环境的应用场景,明确技术实践环境搭建的目的(王华树,2021:87),融合虚实融生的教育环境建设需求,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信息网络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应联同翻译教育管理部门、人才培养单位、翻译教学主体加强翻译教育技术工具/平台的开发与普及应用,开发与翻译课程教学相融合的个性化、交互化、智能化教学与学习平台,融通翻译教育多场景相关数据,构建集教学、科研、管理等于一体的生态化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新型教育产业链条的形成, 融入元宇宙时代,达到良性循环的发展目的。同时,上述多元教育主体应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携手保护数字教育 资源版权及教育主体信息,为生态化翻译教学资源平台的安全运行、管理及共享提供保障,推动翻译教育形成创新发展新范式,促进全社会教育迈进智能化阶段。

结语

2020 年,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以做强文科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元宇宙作为现代新兴信息技术的规模性组合,正在引领开拓人类数字世界全新空间,对于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革新传统教育理念,促进文科教育融合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具有指引性意义。同时国家、省级、市级等层面也在酝酿或出台相关政策,有关元宇宙的探索 及应用陆续被写入地方规划(如《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地方政府报告(如武汉、合肥)中,旨在促进元宇宙产业链建设,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元宇宙与翻译教育深度融合,抢抓翻译教育元宇宙发展机遇,促进翻译教育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未来翻译教育战略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重新审视元宇宙视域下传统翻译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元宇宙核心技术特征,深入探析元宇宙技术在翻译教育中的发展前景,并立足翻译教育的本质,提出翻译教育元宇宙的创新实践路径。在翻译教育领域,元宇 宙还是一个新兴概念,有关翻译教育元宇宙概念落地、具体落地方案和发展场景的描述几乎为零,对其进行融合研究、探索翻译教育元宇宙发展新图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展望未来,翻译教育元宇宙将不断汇聚人类外化智能研究成果,拓展沉浸式应用场景,弥合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助力翻译教育者与学习者开展元宇宙时代的教与学,推动传统翻译教育模式与研究范式迭代升级。

猜你喜欢
口译宇宙学习者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宇宙第一群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这宇宙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