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色、底色与特色

2022-02-03 14:08高国林
南方论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华文明民主

高国林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这一科学论断,用先发优势夺取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发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宣言。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色、底色、特色三方面着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资本主义文明的翻版,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延续传统的中华文明的母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色。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资本主义文明的翻版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支撑,也是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形态和基本趋势。现代化最早产生于欧洲,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打破了人对自然的崇拜和人对人的依赖,为现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立了社会联系。资本主义文明是发育比较成熟、比较充分的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必然容纳着资本主义文明这一不可回避的历史内容。中国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时空条件,充分占有了资本主义文明在科技发展、生产变革、市场建设以及人文思想等方面的进步成果。但是,西方资本主义是依靠对外殖民侵略、对内残酷剥削走向现代化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在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社会形态下,资本成为奴役剥削人民的经济权力,金钱关系成为维系全部关系的纽带,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危机在资本主义文明内部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人类社会亟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突破资本主义文明的桎梏。人类文明新形态超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限度,在扬弃资本主义文明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它的超越,是表征社会主义优越性、昭示社会主义前景的文明形态,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

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社会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首要属性就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都属于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范畴,因而有着更多的共性。但它绝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它在对其他社会主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中实现了超越,是一种结合时代和国情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统一、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统一、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等等。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中华民族的,是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统一体,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鲜明中国特色,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延续传统的中华文明的母版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跨越时间维度最长的一种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经受了巨大的挫折和轮回得以重生,在苦难中迎来了辉煌,成为人类文明演化的“活标本”。积淀着充沛精神底气、蕴含着丰厚智慧滋养的中华优秀文明传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了不竭力量源泉。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创造的过程中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人类文明新形态所注重的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就具有中华传统文明的基因。但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中华文明的自然延伸,而是在珍视本民族文明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性研究,要求理论工作者深入古典文献中、深入历史史实中,将其中的优秀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课题相结合,为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一方面,我们把中华文明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凝聚社会共识、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另一方面,我们把中华文明汇入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大潮中,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并与世界各国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版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正确的,就在于它能够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内容,在复杂的冲突和矛盾中激发自身的生命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过程就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新时代,我们只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续写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才能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取得更大的胜利。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中既流淌着马克思主义文明的血脉,又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文明与中华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儒家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观念之间,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古代哲学物极必反之间,实现了精神上的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相融相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激发了中华文明最深层次的力量,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赓续向前发展。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两个结合”创造的伟大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中国人民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得更高更深。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底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人民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力量,人类文明新形态当然要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文明的创造主体、实践主体、享有主体都是人民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底色。

(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我们党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首先体现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小康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活需要的满足放在首位,并通过发展生产力、丰富产品供给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明确强调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这一价值取向表现在实践上,就是把党的领导一以贯之于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组织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工作人员,有效实施了一场大规模、高强度的脱贫攻坚战。经过多年的接续奋斗,我们党终于在2021年2月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消除绝对贫困绝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起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党将继续竭力解决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力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形态,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调动人民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从宏观层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政治取向,构成了人民民主的理论来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民民主在“中微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和工作安排”[2]。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通过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的不断完善来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过程特征进一步彰显出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是主体,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我们党从制度层面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规范和引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是内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从选举到决策、管理、监督的全链条化,保证了民主的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体现在民主主体、参与内容、覆盖范围、参与流程等方面,真正实现民主的宽领域、全方位。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贡献,丰富了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思想谱系,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理论层面的科学理念以及实践层面的行为准则,已经上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执政党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充裕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世界,人民对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开始追求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一个政治命题摆在了党和人民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科学应对自然环境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战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引导绿色消费,我们党牢牢抓住创新的发展机遇,以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从制度体系上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这一系列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部署突出了“环境就是民生”的执政理念,呼应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庄严承诺,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担当。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特色:协调发展、和平发展、开放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协调发展、和平发展和开放发展,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和魅力。

(一)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协调性是文明形态内在品质的表达”[3],文明形态内部的协调发展能够推动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文明系统的内部构成来看,文明是由物质资料、政治制度、精神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构成的集合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是这几个方面高度成熟的成果。从党的十二大报告注重“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我们党不断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规律,不断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过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协调发展,而且也致力于构建文明主体间的和谐关系,即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凝聚力不断提高、社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系列观念变革、实践变革,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二)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各地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式、人文历史等的不同决定了文明具有差异性、个体性,多种形态的文明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世界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彰显着本民族人民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个民族的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元素,文明之间只有相互拥抱才能促进世界文明的姹紫千红。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深化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摒弃傲慢和偏见,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4]这充分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提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原则。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为推动世界文明的永续发展,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从而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人文基础。

(三)和平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和平发展的新形态。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的,和平发展必然内涵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承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优秀传统,和平发展的基因已经内生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和平发展的理念付诸于实践的伟大创造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的发展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是迄今为止中国提供的最大全球公共产品,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华文明民主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陶德麟先生“辩证法的新形态”思想研究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新形态西装
张建五:深化改革 着力打造混合制经济新形态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