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高校大学生红色记忆认同研究

2022-02-03 07:48张小云
南方论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红色记忆历史

张小云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1]红色记忆是国家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书写的伟大历史史诗,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遗产财富。红色记忆会产生衰变,从而导致集体失忆,由此引发的身份危机已成为当下中国个体和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2]。传承红色记忆是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培根铸魂的主要任务,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深化红色文化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增强价值认同。

一、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红色记忆认同的时代价值

(一)有助于大学生精准把握规律

红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记忆,是近代百年以来全民族的集体记忆。红色记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深刻印证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现实合法性[3]。高校思政课,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不仅给学生讲授党的历史奋斗轨迹,还要讲透彻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红色记忆包含着我们党探索国家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也印证着我们国家发展和奋进的时代步伐。红色记忆的外显符号和内在意义,蕴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加强红色记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深入学习“四史”

红色记忆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是以红色文化体系作为记忆的主体,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创造的集体记忆。2020年6月,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4]。高校利用好课内外红色教育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与红色资源相结合,把理论教学与红色事迹相联系,把知识传授与红色价值培育相统一,加强对大学生党史教育、“四史”教育。深化红色记忆可以唤起大学生对是“四史”的深入学习,体验“四史”中蕴含的伟大智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砥砺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学生在历史的浸染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三)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红色记忆是历史记忆、民族记忆和国家的记忆,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优质红色基因,让红色记忆在大学生中心中扎根,使学生体验超越时空的红色精神。红色记忆蕴含着我们党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其价值底蕴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勠力奋进的伟大征程。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航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这些红色精神有助于大学生认同党的历史,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国家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认同国家的发展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红色记忆是人民团结的精神共同体,同时也诠释着其增强国家认同的合理逻辑。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集体记忆,共同体可能不会持久,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是‘记忆的共同体’,一个不会忘记过去的共同体[5]。”红色精神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红色记忆是他们心中长久不衰的精神引领。

(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

红色记忆是我们民族珍藏版的历史记忆。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红色文化是国家文化的灵魂基因。这些灵魂基因需要被挖掘、认同和延续,需要薪火相传。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记忆载体是红色符号或者红色场域、场景,没有了记忆,红色文化的延续性就会断裂,其时代价值就会断层,其社会群体就会断代。强化红色记忆,彰显了我们党一百年的红色历史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党把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段历史记忆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加强红色记忆,可以唤起对红色文化之根的探寻、继承和创新发展。深化红色记忆,实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中国文化强国的自信。

二、新时代影响大学生红色记忆认同的因素

(一)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

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鼓吹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到处传播与推广的“普世价值”理念,不断削弱、淡化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网络普及化的机会,不惜余力地宣传西方思想观念。通过抹黑、甚至是侮辱革命英雄人物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时期,没有很强的分辨力和认识力,容易被西方思潮所迷惑。当前,有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社会主义文化失去自豪感;有的甚至在网络平台发布不正当言论,甚至成为西方文化的代言人。以上事实说明,在西方敌对势力宣传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漠视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原则,背离了红色文化的核心意蕴。

(二)网络化的发展,舆情出现新的变化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传媒成为人们日益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舆情出现新的变化,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以及传播范围、传播速度等特点,大学生成为网络达人。当然,大学生被自由的网络空间吸引,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并且由于网络环境的道德约束力不足、可控性较差,在网上发帖、转帖时不考虑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恶意抹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得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局面更加复杂。特别是00后尤为突出,这一代对于红色记忆正在逐渐消失,对于代表红色记忆的符号和场域代表失去兴趣。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舆情出现新的变化,多元化、碎片化趋势不断加强,造成红色记忆认同过程中出现新的舆论舆情。

(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不够完善

近年来,根据中央的精神,高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意识形态交锋的今天,多种文化交织的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境。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内容多采取传统的教育手段,没有很好地契合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无法跟进他们价值成长的需要。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缺乏红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和校内实践场域。当下思政课教师队伍年轻化、经验不足,专业素养有待于提高。在理论与知识的传授中,部分教师没有把红色文化基因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大学生红色记忆的培育。目前,在“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加强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应该把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如红色经典著作、红色故事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加强红色基因在大学生血脉中的延续,培育当代红色文化的火炬手和传承者。当然,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同红色文化的价值,做到爱党爱国,在教育过程中,才能唤起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四)大学生红色记忆缺失

随着网络化与西方思潮的冲击,大学生对西方的制度、文化和理念有很多的了解。碎片化的知识架构使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评价缺乏客观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导致大学生对于红色记忆的缺失。由于知识结构的简洁化与浅层化,对于我们党的奋斗征程缺乏一定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发展历史、党的历史等一知半解。大学生喜欢西方的节日,喜欢追西方的影视剧,不青睐红色文化,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不屑做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递者、继承者和创造者。他们对于西方的错误思潮缺乏一定的判断与评价,常常被西方错误思潮误导,对西方文化产生崇拜心理。一些传播媒介大肆渲染西方自由民主观念,并且通过娱乐消遣的方式对西方文化神圣化,使得大学生忽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价值理念。

三、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红色记忆认同的对策

(一)深化大学生对红色记忆的认知认同

认知是指认识和感知,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红色记忆不是简单的符号记忆或者人名记忆或者红色地域的记忆,而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一种民族精神的凝结,一种人民的集体记忆。当时间与记忆互为一体,作为过去(pastness)的红色记忆就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精神现象”(moral phenomenon)、“政治现象”(political phenomenon),“并且始终是一个当代现象”(contemporary phenomenon)[6]。当下红色记忆这种精神现象、政治现象和当代现象被消解,被解构、被分化。大学生群体的红色记忆同时被削减,要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唤起他们对红色记忆的认知,有利于红色优质基因的传承。

通过多种渠道唤醒大学生对红色记忆的认知和认同。首先,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知代表性的红色资源符号。开展诵读红色家书、观看红色影视,吟唱红色经典歌曲、体验革命先烈精神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亲身感受每一段文字、每一位先烈、每一首红歌等背后的悲壮事迹,引导大学生领略红色人物的伟大事迹及其品格,让红色基因深扎在学生的心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抵制西方自由化的思潮,认同党的价值理念。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红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些红色革命印记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存活,大学生通过近距离地接触红色人物、红色故事,更能激发起大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和感悟、唤起他们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感受,从而保留对红色文化记忆的深刻性和完整性。

(二)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记忆的尊重认同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引论中特别强调: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7]。红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创造的不朽历史的厚重记忆。大学生不仅是认知红色记忆,更要尊重和敬畏红色记忆。国旗国徽和国歌等红色符号是祖国尊严的象征,是民族尊严的象征,是党的权威的象征。无论升国旗还是奏国歌,大学生一定要庄严肃穆,尊重红色遗迹遗址,对革命人物充满敬畏和感激,而不是嬉皮笑脸,甚至做出一些不雅的行为。没有无数英烈的牺牲,就没有国家的今天。大学生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记忆,是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国家观念、提升民族自信的体现。尊重和敬畏红色遗产和红色记忆,是对党史的敬意和尊重,也是对国家民族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红色记忆印证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独立、为国家谋发展的历史。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录,值得每个中国人珍藏和传承。钱穆先生曾说:“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感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8]。” 受西方思潮和互联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消极心理,恶搞红色文化,漠视红色记忆,甚至发表不正当言论诋毁红色历史。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党的历史失去了温情和敬意。没有历史记忆的年轻人是没有前途的。同样没有历史记忆的国家也没有发展的文化基因。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三)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记忆的情感认同

深化大学生红色记忆,引入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发挥红色记忆内在的情感价值。这样红色记忆自身的光芒被复活,才能打动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传承创新红色文化的新一代群体。情感认同就是在内心感情世界里的认同方式,即通过情感的表达流露,实现对红色记忆的心理认同,是对我们党的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只有在情感的互动互联中,才真正地将红色记忆升华到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一言一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无数的、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有视死如归的夏明翰,从容就义的李大钊,坚定信念的方志敏、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一星”的邓稼先等,他们身上闪耀着英勇不屈、奉献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建设,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引入课堂,引进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记忆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准则。同时利用网络技术,让红色文化记忆复活和再生,再现英雄人物的事迹,带入身临其境的情景之中,用VR和实景体验等创造红色历史的真实场景。通过再现、盘活红色记忆蕴含的精神力量,感受到鲜活的英雄人物及其光荣事迹,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传递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四)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记忆的践行认同

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是红色基因。红色记忆就是价值记忆,包含着我们党的初心,无数英烈大无畏的精神。不仅仅认知红色记忆,更关键的是要身体力行,把红色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红色价值内化成行为价值。大学生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可以利用一些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利用微党课,培养党性教育;扮演红色话筒的角色,传唱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做好红色讲解员和志愿者,践行党的初心,缅怀英烈的献身精神,亲自力行传承红色精神,才能真正感悟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和魅力,真心体验到红色记忆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在亲身体验中,将蕴含伟大历史经验的场域观感,内化为个体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并外化为真正履行对中国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实际行动,实现知与行的合一。

践行红色记忆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艰苦朴素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从小处、细处做起。红色记忆、感受红色熏陶、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获得思想和人格的升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大学生更应该多学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要脚踏实地、增长才干,真正让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做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讴歌者、创新者,坚定信念、塑造品德、探寻知识、掌握本领,真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奋斗过程中,红色记忆是最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丰厚的时代价值。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融合与冲突的时代,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深化红色文化的记忆,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的遵循和认同,进而为实现国家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记忆历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新历史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