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02-03 07:48杜春梅
南方论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思政

杜春梅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0)

教师话语权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以其革命性的话语传播方式使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陷入困境。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基本特征,精准把脉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面临困境,有效探寻应对之策,进而有效提升教师话语权和教学实效性。

一、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基本特征

全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移动传播平台、5G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任何人均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形式,以全时空、多角度、多维度的方式生产、展示、传播、共享信息,是传统媒体(书籍、报刊、电台、电视等)和新兴媒体(微博、微客、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的新型信息传播形态。以与传统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对比为视角,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去中心分权化

去中心分权化是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重要特征,表征着全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核心差异。传统媒体传播形态的主体主要是具有权威性的主流媒体,话语议题设置、话语言说载体都被主流媒体控制和主导,大众只是被动地接受话语信息。这种“一对多”的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具有权威性、主导性、中心化和直线性等话语传播特征。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普通受众凭借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获得平等话语权,能够运用便捷即时高效的互联网技术在各信息平台发布、获取和传播信息,实现话语的赋权和增能。这种全新的媒体传播形态具有平等性、非线性、分权式的去中心分权化等特征。彭兰指出,“传统媒体总体的文化特质,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庙堂式’文化,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受众更多的是俯视的、教化的姿态,强调的是对多元价值观的‘统合'。而新媒体的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性的‘江湖式’文化,表现出开放、分权、兼容、 共享、戏谑、多元等特点。”[1]“江湖式”这一比喻恰是对全媒体时代去中心分权化特征的形象体现。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新选择、电商平台新标配”[2]。近十亿庞大数量的新媒体用户,在全媒体时代凭借移动网络技术,可以构筑一个个以自我为话语传播中心点或原点的话语圈层和信息圈层,实现人人可以发声、人人可以传播话语的革命性的话语传播图景。

(二)即时共享化

即时共享化是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过程层面的特征,表明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速度之快和无障碍之便捷。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技术和媒介的相对落后,话语传播速度相对较慢,话语传播的广度和宽度相对狭窄。在全媒体时代,利用5G、AR、大数据、短视频直播等技术,每一个话语传播主体都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即时发布共享在各网络平台,增强了话语信息的鲜度和热度,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滞后性和单向性,提升了话语信息的传播广度、效度和效能。同时,也会造成信息的“爆炸式”“裂变式”“病毒式”传播和增长,创造出一个空前爆炸、真假难辨的信息化社会,造成信息空前泛化、甚至大量有害有毒的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增加了人们信息辨别和选择的难度。

(三)具象娱乐化

具象娱乐化是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层面的特征,彰显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随着影像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7],以具象娱乐化为主要特征的视觉文化形态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文化形态。视觉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图像、影像和景象等能够引起人的感官极大刺激的具象化存在,与印刷文字等抽象化存在截然不同。全媒体时代依靠强大的网络技术、融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实现了对文字、图像、影象、视频、声电、灯光的有效整合,呈现出斑驳璀璨的具象化盛景,给人以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信息体验,甚至导致一些人陷入“娱乐至死”的深渊不能自拔。“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8]以网络游戏成瘾为例,2021年8月,一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引起轩然大波,痛斥网络游戏产业对未成年人成长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不仅对未成年人,更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的现象非常令人痛心。

(四)超越时空化

超越时空化是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时空层面的显著特征,标志着话语信息传播划时代的革命性意义。超越时空化是指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依靠网络技术彻底打破传统媒体话语传播的时空桎梏,使得话语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及,彰显着话语传播的时空效度和持久留痕。这一特征是基于全媒体时代的去中心分权化和即时共享化为前提的。处于话语权平等地位的不同话语人首先要具有话语的权利和能力,然后才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共享自己即时性的话语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从技术角度而言,只要你愿意,不管你身处何地,拿起一部联网的智能手机便可以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上把想要表达的信息、思想、观点、感受传递共享出去。只要平台不删掉这些信息,便可长久甚至永久在网络空间存在,进入这一空间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此信息。

二、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困境

话语权是连接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载体、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节点。通过透析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基本特征,发现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通过深刻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等方式,进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陷入极其不利的困境。

(一)去中心分权化的特征削弱了教师话语地位的权威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权威性一方面来自教育活动天然的权威性,凭借身份地位教师天然的是教学内容的专业理论掌握者和阐释者、教学实施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另一方面来自高校思政课独特的课程性质。高校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历史观的立德树人的主课程,重点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各种社会思潮、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社会现象的理论阐释、价值澄清、人生引路的多重职责,这些职责的实施和完成都依赖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第一主体的权威性。在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去中心分权化特征严重消解和削弱了教师话语地位的权威性。一方面,从话语主体来看,全媒体技术赋予大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在网络空间,针对社会时事热点、思想价值困惑开展广泛讨论交流,大学生话语权获得空前增强,如果教师不能积极有效回应,其权威性就会受到严重削弱。另一方面,从话语内容来看,全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取向冲击了教师话语内容的权威性。全媒体时代某些网络平台成为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价值观传播的阵地,“00”后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极易受这些错误思想和价值观的误导,严重冲击教师话语内容的权威性和主导性。概而论之,“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传统媒体时代拥有‘一言九鼎'‘一呼百应'和带有‘绝对律令'性质的话语权利,在新媒体技术‘逞威'的今天失去了存在的话语场域和技术条件,其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话语权利‘遍受质疑、普遭微词'已是不争的事实”[3]。

(二)即时共享化的特征削弱了教师话语内容的权威性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更多强调教学话语内容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如果不能把相对枯燥的理论性、思想性的教材内容有机转化为大学生乐意接受、能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即时共享化的特征加剧了这一问题。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即时共享化的特征对教师话语内容理论性和时代性的有机融合提出了迫切要求。在传统媒体时代,教师话语内容主要是依据课程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即使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仍然是处于主导,因为对传统媒体的占有和对信息的掌握一定是教师比学生更有优势。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即时共享化打破了教师话语信息的占有优势,作为全生态网原住民的大学生比教师更熟悉网络,更早接触到最新发生的时事热点、舆论动态、头条热搜,教师如果不紧跟网络时事热点新闻,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必然会落后于大学生,更谈不到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客观全面正确的分析和引导。正是从此意义上,全媒体时代即时共享化的特征要求教师话语内容要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时代性和现实性。

(三)具象娱乐化的特征削弱了教师话语表达方式的实效性

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接受的话语信息多是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图片、声音、光电、景象等非理性的具象娱乐化信息。在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如果接受的是理论性极强、呆板的印刷文字、枯燥的理论知识等抽象理性化信息,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两种话语信息形式形成强烈的反差,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具象娱乐化特征要求思政课教师改革传统单一理论说教式、知识讲授式、理论逻辑阐释式的话语表达方式,要多关注和研究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教师话语表达方式的具象趣味性。以网络语言为例,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流行,新奇独特、标新立异、个性鲜明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日益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髦”,并被广泛应用和传播,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凡尔赛文学、你造吗、融梗、硬核、柠檬精、懂王、奥特曼、佛系青年、骚欧瑞、割韭菜、我去买几个橘子、996、打call、duang、YYDS等等。这些网络语言、生动有趣、新奇活泼、雅俗并存,思政课教师如果不理解这些网络语言,就如同圈外人一样,不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甚至听不懂他们的话语表达,不仅拉大师生距离,导致话语交流出现障碍和隔阂,还会影响师生进行深入话语交流和思想引导,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超越时空化的特征削弱了教师话语表达平台的时空性

传统的教师话语表达平台仅仅是在三尺讲台或者是学校空间,学校之外的时空成为教师话语的“真空地带”“失声地带”“无人地带”。全媒体时代,其话语传播已经超越时空界限,使得话语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及。超越时空化特征对教师话语表达平台提出新要求,教师话语要创新话语表达平台,要传播到三尺讲台之外的时空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0]全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极易受网络平台思想的诱导和误导。有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网红主播、微信公众号等在网络平台的粉丝数量非常可观,其中不乏有诋毁民族英雄烈士、抹黑党和政府形象、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别有用心的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政客和西方民主价值的网络间谍。如果思政课教师不对其进行回应和反击,势必会造成这些错误思想和价值取向毒害大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另外,生活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大学生越来越不满足教师局限于三尺讲台的课堂讲授,而是更希望教师把课堂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更新颖的教师话语表达的网络平台。

三、高校思政课话语权应对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之困境的对策

面对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带来的严重困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积极探寻应对的具体对策。

(一)科学把握师生话语权的辩证关系

面对去中心分权化特征严重削弱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权威性,思政课教师要有效提升其权威性,以确保思政课教学的主导性和实效性。在大学生话语权式强、教师话语权式微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削弱和打压大学生话语权来提升教师话语权,而是要促进师生话语权的共同提升。要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师生话语权的辩证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具有主导性、权威性等基本特征,学生话语权具有平等性、参与性等基本特征,二者之间存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地位不同,教师话语权在思政课教学中处于主导引领地位,大学生话语权处于主体参与地位。二是功能不同,教师话语权是从主导性的外在因素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进步与提升,大学生话语权则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步与提升的唯一内在驱力。三是表达方式不同,教师话语权主要以权威式的主导性表达方式呈现,大学生话语权主要以平等式的参与性表达方式呈现。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一是二者共生于思政课教学之中,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思政课教学话语权中的体现,是确保教师主导地位和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共同需要。二是二者的价值和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即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二者是此长彼长的正向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逆向关系。科学把握二者的逻辑关系是有效避免过度强调教师话语权的“一言堂化”和过度强调大学生话语权的“去中心化”两个极端的重要前提。

(二)坚持教师话语内容时代性和理论性相统一

为应对即时共享化特征对教师话语内容的挑战,思政课教学要增强教师话语内容的时代性,坚持教师话语内容理论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第一,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维选取教师话语内容。全媒体时代教师话语内容首先要从需求侧维度回应网络原住民大学生的思想需求、行为选择、成长困惑,秉承大学生主体性原则,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明确大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坚持供给侧改革,与时俱进地创造丰富、多样、生动、理性的内容,不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4]。第二,坚持问题意识,解答大学生的现实困惑。思政课教学要善于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困惑和实际问题,并运用透彻的理论和真实的案例素材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来有效解答这些困惑和问题。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理论的彻底性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要能够回应和解答大学生思想困惑。第三,积极关注网络,及时跟进社会热点事件。全媒体时代社会热点事件被网民以最快速度传播到网络平台。思政课教师要经常浏览主要媒体的重大时事新闻、舆论热点。浏览主流媒体和学生喜爱媒体是思政课教师备课工作的必选项,提高教学话语内容的针对性,避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讨论、思政课教师对此却茫然不知的尴尬。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停留于浏览和了解社会热点事件,还要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等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网络空间的发展……要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嵌入‘00’后大学生的网络娱乐生活载体中”[6]。

(三)坚持教师话语表达学理性和亲和力相统一

为有效应对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具象娱乐化特征,教师话语表达要在坚持话语表达学理性的基础上,提升话语表达的亲和力,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去的方式讲清楚思想政治大道理大逻辑大实践。第一,运用具象化话语表达方式。具象化话语是大学生普遍喜爱的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吸收运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图像、微视频等具象化表达方式。“视觉文化有着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于其包涵思想和情感的林林总总的图像可以明快地得到机智而有效表达。抽象的内容经由视觉图像具象出来,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和认同”[9]。第二,运用平等对话式话语表达。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和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性,从“独白”走向“对话”,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积极创造大学生参与课堂思考和讨论的情境,课下作业的设置、课上问题的讨论都要从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出发,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问题,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交流碰撞中讲清楚思想理论知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第三,适时恰当地运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促进师生关系融洽的润滑剂。思政课教师要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更好地读懂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选择,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在课内外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不失时机恰到好处运用网络语言,缩小师生距离,拉近师生情感,使大学生认为教师是他们的“圈内人”,更愿意聆听教师的理论阐释和思想引导。在以上提升教师话语表达亲和力的方式中,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去哗众取宠、甚至刻意取悦学生,要时刻遵循“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

(四)打造传统与新型教学平台融合一体化

超越时空化特征要求高校思政课要打造全媒体新型教学平台,实现传统与新型教学平台融合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1]。第一,甄选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教学平台。一些网络教学技术研发机构已经研发出付费使用类型的配置较高、功能强大和免费使用类型的低配置、一般功能的全媒体新型教学平台。例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课堂、云朵课堂、网易云课堂、荔枝微课等。具有多媒体教室PPT播放投屏、大学生打卡考勤、弹幕等即时互动、支持平台播放微视频、在线开展学生讨论并统计分析讨论结果、线上考试功能并直接统计导出考试结果以及考试分析等不同功能。第二,开发本校或本区域专属思政课的全媒体新型教学平台。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开发适合本校思政课教学使用的全媒体平台,也可以与本区域的各大高校共同投入资金和人力研发。在研发时要综合考虑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课程需要、学生特点,打造符合思政课教学规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生成规律、教师易操作、学生喜欢参与的全媒体新型教学平台。第三,培养和提升教师使用全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从2018年开始,出现了抖音、快手等具有弹幕即时互动功能的新型媒体短视频网络平台,各大媒体、各大网红、娱乐明星纷纷进驻平台,吸引了大量青年粉丝,例如共青团中央、新华社等官方媒体也顺应形势进驻,以贴近大学生的形式,积极展现阳光、正能量的青年形象,斩获无数大学生粉丝,占领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拥抱全媒体时代,努力学习和掌握新型媒体技术平台特别是新型教学平台的使用。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要向思政课教师多开展此类型的学习培训。最后,要科学认识和处理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平台和新型全媒体教学平台的关系,二者不是取代关系,要把二者有机融合统一起来,构筑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无论是哪种教学平台,要始终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