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视阈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2022-02-03 07:48饶鑫朱景林
南方论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景德镇陶瓷

饶鑫 朱景林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景德镇有悠久的对外陶瓷文化传播史,蕴含丰富的“陶瓷故事”。景德镇陶瓷是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是中华文化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智慧对象化、具体化的产物。它对外输出带来的不仅仅是外交实践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外输出的更多是陶瓷之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不断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和情感。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1](P156)从景德镇陶瓷文化出发,“古为今用”,对讲好“中国故事”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所谓‘中国故事’,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经验与情感的故事”[2],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所书写的光辉历史,它凝聚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风貌,表达了中国理念,同时也构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远景目标。

(一)抓住主流,明确方向——选好“故事”内容

“讲中国故事”的首要问题是要突出主流性,“如何做到突出主流,就是要重点讲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当代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的道路,所体现的主流思想。”[3]中国故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内容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等,这些都是“中国故事”的主线内容,都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中国经济在近些年飞速崛起,即使受到全世界范围的疫情影响仍然保持正增长趋势,但长久以来中国仍然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国际话语体系,这和意识形态缺失和核心价值观淡化是离不开的。所以,在“故事”选择上要抓住主流,明确方向,决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更不能“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

(二)创造方法,丰富形式——革新讲“故事”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4]讲“中国故事”容易,想讲好“中国故事”却是一件难事。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中国故事”已经被深深地印上了“枯燥”“乏味”的标签。这就要求革新讲“故事”的方式,让“中国故事”“专业化”,以高校为例,音乐类院校可以选择以歌曲演唱的方式,将“中国故事”唱出来、美术类院校可以选择以绘画的形式,将“中国故事”画出来、戏剧类院校可以选择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将“中国故事”演出来等,让讲“中国故事”形式多样,并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例如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V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让教育对象置身于“故事”之中,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对“故事”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只有把故事讲得美轮美奂,生动有趣,激发起讲述对象的兴趣和主动听“故事”积极性,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从理想假设转化为现实。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讲“故事”的对象

讲好“中国故事”,要根据讲述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去筛选“故事”内容,因为具有年龄差异的对象们无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是对事物接受能力的方面都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借鉴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根据每一个阶段思政课的侧重点对“故事”内容进行加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想要完全理解深层次的“故事”的较为困难,所以讲述人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用浅显易懂的史实或者著名人物的小故事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为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做铺垫;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思想层面比起上一个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讲述实践更加要注重内容的理论深度,更加注重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基础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了自主学习深层次的“故事”的能力,讲述人可以适当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选择“生教师导”的教学模式,引导讲述对象将所学的“故事”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讲好“中国故事”拓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思路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各流派文化都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丰富、发展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5]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所以能屹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林而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与对外交流中吸收了外来多元文化的思想成果,从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长久以来,我们国家同外部世界信息交流缺乏更进一步的机遇,在“中国故事”的视阈下,我们讲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一定要立足民族性,凸显中国精神,紧紧地抓牢“民族文化”这一张明信片,让世界重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的同时,也重新认识景德镇陶瓷文化。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兼容并蓄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兼容并蓄。外部世界国家对我国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更是了解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6]与中国交好的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非常愿意看到这种趋势,在中国取得发展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搭上这趟“中国快车”,从而取得发展,而一些国家因为仍然奉行“一边倒”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我国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对于前者,我们在传播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过程中,选择“精华”内容,要有代表性,能展现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优秀成果,体现出景德镇陶瓷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后者,在对故事内容的选用上应当更加贴近传播对象的文化需求,尊重传播对象的文化传统,兼容并蓄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当地不同文化的交融,易于他们接受。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既要自说自话又要借人之口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既要自圆其说又要借人之口,传播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前提是要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有深刻的认识,要有独到的见解,还要有说话的艺术,这样才能在讲述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自圆其说。“要加快媒体‘走出去’的步伐,增加媒体在全球同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媒体的自采率、首发率、落地率,提高传播能力和效果。”[7]在我国国际话语权薄弱的大环境下,媒体应当发挥自身媒介作用,通过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积极地与海外媒体进行双向互动,《汉书·赵充国传》中有一句话叫作:“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把外国媒体请到中国来,请到景德镇来,让他们亲眼看看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感受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丰富内涵,引导他们主动在youtube、tiktok等海外视频网站中上传作品,向全世界“安利”景德镇陶瓷文化。

三、讲好“中国故事”视阈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建好陶溪川,传播陶瓷文化“好声音”

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简称“陶溪川”,是中国首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创意园区,有“CHINA坊”的美誉,这也是景德镇制瓷行业高度发展的产物。在陶溪川当中,既有宇宙陶瓷厂遗址,又有新娱乐设施,例如精品酒店、餐馆、咖啡馆等,这样具有混合业态的复合型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前来参观。2019年11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景德镇时特地去了陶溪川一趟并且称赞道:“你们这里的创意产品可以说是与众不同,千姿百态”[8],他也给出了“创出千年瓷都新风光,打造国际千年瓷都”[9]的寄语。想要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前提是要充分挖掘景德镇陶瓷丰富的文化底蕴,必须要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抓好陶溪川文化创意园这个落脚点,使其不仅对中国陶瓷文化产生影响力,同时对世界陶瓷文化产生影响力。

(二)开好瓷博会,加强陶瓷文化密交流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简称“瓷博会”,2021年10月18日,第十八届“瓷博会”开幕,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会上的建党百年主题陶瓷艺术特展十分吸睛,特别是“长津湖之战”主题的瓷雕作品,生动地展现了长津湖战役的艰苦环境和士兵的伟大形象,不仅如此,当日夜晚的高科技LED实景演出展现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景德镇的历史文化和景德镇陶瓷文化,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展现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会展中俄罗斯皇家御用陶瓷、日本丸美陶瓷、德国唯宝陶瓷等国际知名陶瓷品牌也粉墨登场,与全国各地的陶瓷产品同台竞技,为国内外陶瓷的科技交流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正如同斯洛伐克驻华大使贝拉在瓷博会开幕式上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产品,在历经数百年后仍能产生如此持久的影响,本届瓷博会上展出的琳琅满目的陶瓷产品,就是最好例证。”[10]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景德镇陶瓷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载体,其自身的文化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传播景德镇陶瓷文化要在突出本国传统文化,反映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的同时,也要加强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外国人在欣赏景德镇陶瓷、了解并学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又影响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要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得国际话语权,我们应当把握好景德镇陶瓷文化这一媒介,积极地去寻找讲好中国故事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之间的共性,并付之于实践,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