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黑水县地处阿坝州中部,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市场发育滞后、基础设施薄弱。面对客观存在的发展制约因素,群众盼发展、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十分急切。黑水县主动对标对表,从服务好外出务工人员破题,不断延伸社会治理触角,实现“两联一进”全覆盖,打造基层治理样板区,夯基架梁稳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部支撑。
目前,黑水县已悄然成为全州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也培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走南闯北黑水人”劳务输出“新品牌”,打造了黑水县外出务工“新名片”。据统计,2021 年,全县农村劳动力3.04 万人,转移输出达2.17 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2%;务工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 万元,收入占比达农牧民群众家庭收入的50%以上。
从外出原因看,具有合理性。全县耕地面积仅为10.6 万亩,且9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高半山,土壤较为贫瘠。农业生产经营粗放且结构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狭窄且偏低。县域经济发展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形态较为单一,导致群众就业渠道单一、增收门路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导致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
从就业结构看,具有局限性。从年龄结构看,16-35 岁之间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38.48%,36-50 岁之间人数占47.36%,50-60 岁之间人数占14.16%。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93.75%,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仅为6.25%。从就业技能看,具有基本职业技能的仅有0.7 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3%,拥有“一技之长、以技谋生”的农民工数量较少,务工就业的“含金量”不高。从转移输出区域分布看,在县内务工就业的占32%,县外省内务工就业的占38%,省外务工就业的占30%。从行业类型看,按县外务工就业统计分析,在企业有固定岗位的有0.55万人;从事特色商品展销、固定摊位经商的有0.65 万人;从事建筑、驾驶以及打零工等灵活就业的有0.2 万人。
面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和外出务工群众的新需求,黑水县以破“四难”为切口,不断延伸社会治理的触角,创新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破输出之难。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不稳定、组织不规范的问题,黑水县坚持以点带面、局部突破,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这一契机,以创新建立外出务工输出机制破题,主动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桐乡市及成都彭州市建立劳务输出合作机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力度。2021 年,累计向浙江省帮扶地输送务工人员125 人,其中117 人实现稳定就业。以创新建立生态扶贫政策机制兜底,着力开发巡山巡查、地灾监测、林区道路管护、人工造林后期管护、卡点值守检查、河道监管等7 类管护岗位,实现户均增收1 万元。同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累计新开发应急公益性岗位1130个和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245个。
破服务之难。针对服务不规范、机制不健全、联户联情有空档、外出务工群众归属感缺失等问题,黑水县创新“五个一”群众暖心服务载体。即发放《致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一封信》;开展一份上门服务,帮助外出农民工异地办理身份证和残疾人证、办理医保报销、开展就业培训、提供法律援助等;赠送一份挂历,向外出务工群众送去关心与祝福;组建一支小分队,组织外出务工群众集中观看体现黑水本土文化、展现黑水发展成果的文艺表演;搭建一个平台,优化回引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撑,推动外出务工人员回引创业见到实效。
破融入之难。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差异,情感归属、公共服务难以实现有效获得等问题,黑水县创新探索建立驻外党群服务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为牵引,运用“放得出、牵得住、飞得高、收得回”的“风筝式管理法”,通过周通话、月算账、季见面、半年会“四条线”服务,与外出务工群众紧密联系,并开展清单式服务。针对外出务工党员教育与管理、监督与服务在流入地城市缺失等问题,创新探索建立延伸基层组织服务“触角体系”,坚持“两地共建+菜单服务”原则,建立联动服务管理新模式,健全党委会议、对接联系、服务管理、经费保障等机制,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逐步有效破解流入融入政策壁垒,加快推动实现共建共管共治。
破回引之难。针对“引不回、留不住、难见效”等问题,黑水县实施“筑巢引凤”战略,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业态,坚持“三支持+一优化”并举,努力提升内转就业和回引创新创业质效。支持从旅灵活就业,让群众“端”上旅游业灵活就业致富的“金饭碗”,可实现灵活就业人员人均增收4500 元;支持从农多元就业,建成1 个州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 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 个龙头企业、6 个联合社,辐射培育家庭农场170 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611 个,有效带动近万人从事“六大产业”发展;支持从商稳定就业,精准落实激励政策,提供县内用工岗位2800 多个,吸纳就业近3000 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 万元。优化返乡创业环境,以创建色尔古返乡创业孵化园基地为抓手,综合运用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等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公共创业服务。近两年,累计为32 人兑现创业补贴32 万元,为20 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0 万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返乡创业人数为1120 人,较2012 年增长5 倍。
目前,黑水县已悄然成为阿坝州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也培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走南闯北黑水人”劳务输出“新品牌”,打造了黑水外出务工“新名片”。
黑水县采取“发展带动、民生推动、服务促动、乡情撬动”的“四轮驱动”,着力构建“输出变回引、创业带就业、就业稳增收、增收促富裕”的发展新格局,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荣誉感。
发展带动,增强群众获得感。着力推动农业增收致富,做大做强做优“六大特色产业”,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力度,加快推进省、州、县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集农业发展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渠道。着力推动旅游赋能致富,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就业容量大、关联带动性强、就业方式灵活的突出作用,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创业兴业守业。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做大园区、做强龙头、做优主体为引领,推动更多群众就地就业与农业产业化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相融合,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对当地群众就业的吸引力和粘附力。
民生推动,增进群众幸福感。坚持以系统观念做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民生保障。办好群众满意教育,确保在外务工群众子女在自己“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保障服务能力,精准抓好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生活照料、应急救助、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用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浸润来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自治能力。
服务促动,增加群众安全感。护好“车轮子”,切实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管好“食盒子”,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守好“钱袋子”,积极创建无电信网络诈骗县,从源头筑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火墙”;用好“金点子”,创新设置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办公室,出台《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办法》,从机制层面固化服务措施,确保工作推动有力有序有质效。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分类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培训。加大生态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创造更多就地就业增收机会。创新推动“大三职+小三职+无职党员”“定户包点”全覆盖管理模式。精准整合政法系统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事项,向群众推出“法律服务套餐”,切实满足在外务工群众依法维权需求。
乡情撬动,增添群众荣誉感。研究出台促进返乡创业20条措施,确保“引得回、留得住、能发展、共致富”。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形成“互联、互助、互补、互带”的交流机制。依托红船农民工培训中心建设外出务工陈列馆,发挥典型引领、能人带动作用,吸引越来越多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以“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为抓手,常态推动以“五个一”暖心活动为主的关心关爱活动。以讲好黑水故事、传播黑水声音、弘扬黑水精神、展现黑水风貌为关键,让在外务工人员时刻以黑水县为荣、以黑水县为傲、以黑水县为耀,为建设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推动“六区建设”目标汇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