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主义住宅实践
——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为例

2022-02-03 14:55于洪飞YUHongfeiZHUYe郝希利HaoXili
住宅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组团步行片区

■ 于洪飞 YU Hongfei 朱 晔 ZHU Ye 郝希利 Hao Xili

0 引言

2018 年1 月3 日,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崔寨片区安置区,作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城市发展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等要求,对片区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和景观规划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营造符合现代生活特征,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的现代化先行区。

1 “新都市主义”的主要规划思想

由于美国大都市区城市急剧扩张与分散,造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20 世纪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新都市主义在美国应运而生,对遏制低密度蔓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新都市主义规划思想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①提倡内部的集约发展,强调城市功能的混合和集中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为片区提供就业机会;②主张邻里“布局紧凑、方便步行和功能混合”,把居住、工作、购物、餐饮、娱乐等设施结合在一起并安排在步行范围内,同时,规划步行网络以方便步行,减少私人交通工具出行频率,节约能源;③突出“共享空间”的重要性,将道路和公共空间作为“共享空间”,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促进邻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

新都市主义更为明确的定义在于创造低层高密的居住环境,提倡内部的集约发展。在项目中,这一定义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延伸[2]:①适宜的建筑高度及密度;②人性化的“五小”街区布局(即“小马路、小广场、小拐角、小绿地、小地块”街区布局形式);③居住和商业以及其他功能整合的复合型空间;④蓝绿引领,城市空间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⑤以道路为主要脉络,结合公共空间构建的“共享空间”;⑤对城市历史与地域特点的尊重与延续[3]。

2 崔寨安置五区案例

2.1 项目概况

崔寨片区位于黄河以北,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东部地块,是先行区两个地区中心之一,临近先行区核心区及临空经济区(图1)。崔寨组团安置五区位于崔寨片区南部、青银高速南侧、京沪高速东侧、220 国道西侧,同时,北邻崔寨站,西邻济南北站(规划中),内有城市次干道和南北向地铁快线贯通,四周路网密集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图1 整体鸟瞰图

2.2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基地的整体用地布局结构为“蓝绿引领、两带三环、两轴两核、五区三心”(图2)。

图2 规划结构图

2.2.1 蓝绿引领

在原有生态本底基础上,基于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结合青宁沟、大寺河支流五、休闲绿带、生态绿带等,形成多条生态廊道,构建蓝绿引领的生态网络格局。

2.2.2 两带三环

由青宁沟、大寺河支流构成两条景观休闲带。规划结合复合街区、配套服务区、小区级服务核心,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文体、教育等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活力环;结合城市道路绿带、居住社区公共绿地等,打造集游憩、休闲、康体等于一体的城市休闲绿环;结合 220 国道的城市防护绿带、基地北侧城市绿地等,形成集生态防护、绿色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绿环。

2.2.3 两轴两核

崔寨安置五区发展出主、次两条轴线。其中,结合二号路,以购物、娱乐、公寓、文化中心等城市公共服务为主导功能,形成南北向城市发展主要轴线;结合三号路,以社区商业、文化中心、社区服务等社区级公共服务为主导功能,形成东西向城市发展次要轴线。

崔寨安置五区规划社区级服务和居住区级服务双核心。结合上位规划、服务半径等影响要素,规划在220 国道与三号路交叉口北侧,布局社区级服务核心,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等功能;综合考虑崔寨组团居住规模、服务半径等影响要素,规划在二号路与三号路交叉口南侧布局居住区级服务核心,主要包括社区中心、文体中心等功能。

2.2.4 五区三心

崔寨安置五区规划划分为配套服务区、复合街区和三个居住片区等五大区,三个居住片区包含三个小区级服务中心,布局幼儿园、便利店、物业管理等服务设施。

2.2.4.1 配套服务区

配套服务区位于基地东北侧,以崔寨南侧街道级社区服务、教育等为主导功能,承担整个崔寨片区的综合服务职能,总用地面积约16.02 hm2。社区级服务中心用地面积1.05 hm2,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中心、街道办事处、便民商业中心、融媒体中心、综合中心、创新工坊、公厕、信访服务等设施。围绕青宁沟两侧布局服务于整个片区的教育组团,包括:一所24 班小学,用地面积3.14 hm2;一所42班小学,用地面积5.32 hm2;一所42 班中学,用地面积6.51 hm2。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崔寨安置五区及东侧传统风貌住宅区的居民,是崔寨片区教育培训产业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2.2.4.2 复合街区

复合街区位于基地中北部,城市二号路与四号路之间,规划结合沿街建筑底层、高层塔楼底层布局,尺度宜人、空间多样、功能复合、富有活力。其中,结合城市四号路设置点状塔楼,延续南侧城市门户形象;结合城市九号路与二号路之间的街区,沿街建筑裙房设置集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内街,塑造尺度宜人的城市街道界面。践行“五小”街区布局的设计理念,营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尺度,规划将路网间距控在100~300 m 之间,合理划分地块大小,打造适合交往的街道空间,提升住区环境的舒适度和归属感,并通过城市口袋公园等构建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

2.2.4.3 居住片区

三个居住片区位于基地西侧和南侧,总用地面积 28.95 hm2。规划沿城市道路布局社区级商业设施,与居住组团形成动静分明的城市空间。在基地西侧的居住组团内,规划预留公共活动空间,以底商围合的设计手法,形成若干小组团空间,并结合小组团配套的公共活动中心,共同服务于整个居住社区。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配套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幼儿园、街道级社区中心、邻里中心、便民商业综合体、市政设施等配套设施(图3)。

图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2.3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分为城市道路、街坊内部道路以及城市公共慢行道三个层级。

基地内各组团内部的道路系统规划,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形成主次分明、环网畅通的车行路线。

规划中各地块内部道路采用部分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强化步行系统设计,并结合城市公共慢行道布置地块内部步行系统,形成与开放空间系统相结合、步行绿化空间良好,可联系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步行网络。

步行系统结合居民对用地功能、空间场所、交通设施和景观环境的需求,根据步行出行的特征和特点,对城市步行交通网络进行设计,构建10 min 社区生活圈的步行网络体系。围绕街坊及组团内的开放空间,构建活力步行道网络,串联各个居住组团、商业街区、公共空间及基地外围产业片区,结合水系及生态绿地,构建生态步行道网络,在道路绿化一侧设置林荫步行道路,形成完善的步行体系网络系统。

2.4 蓝绿系统规划

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空间、组团公共绿地,以及水系等生态资源,打造带状绿脉与多层次、多功能的街角公园、口袋公园,形成“开门见绿、500 米见园”的完备蓝绿系统:以现状水系青宁沟作为主要蓝色系统,同时,也作为生态雨水廊道,结合两边滨水绿地打造青宁沟景观带;以从内到外的中心组团绿地、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等作为主要绿色系统。绿地系统结合空间轴线和建筑布局,将建筑与绿化、广场融合为统一整体。绿地系统包括:社区公园、街头公园、街头绿地、组团绿地等四个层次。其中,社区公园依托青宁沟,以服务片区居民为目标,宣传及展示城市文化,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结合规划绿带及道路交叉口,构建街头公园,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休闲活动场所和日常休憩活动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城市道路两侧的街头种植应反映地方植栽特色,强调绿地生态环境设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整个规划区的绿地率达到35%,总体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24 hm2(图4)。

图4 景观结构图

2.5 建筑造型

2.5.1 建筑风格

根据上位规划,崔寨五区的建筑风格以新中式和现代简约为主,以新古典风格进行过渡和丰富(图5),旨在突出建筑因时所需、因势所需、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创造多样化的建筑五感体验。新古典风格较为注重装饰效果,用现代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中式风格将传统中式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结合运用,在传承中国建筑传统精粹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现代风格的精雕细刻;现代风格则外形简洁,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烈。

图5 建筑风格示意图

2.5.2 建筑色彩

上位规划对济南自然风貌及历史文化元素进行色彩采集,包括气候、自然风光、地质、地方特产、历史文化建筑、民居建筑、周边名胜及高新科技等多方面元素。提取色彩中出现量最多的米黄色为主色调,在其色相范围内选取相近的颜色进行组合。规划建筑色彩以“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为主题,从古建筑和民居中提取出能适应居住建筑沉稳需求的色彩,应用到建筑的立面上,色调大气含蓄,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同时,在自然环境中提取出明亮、鲜艳的色彩,适用于景观带、公园、广场、水景等处。

居住建筑立面主色调为浅黄色色系,造型强调块面组合和强烈的虚实对比,在绿树碧水的映衬下凸显自然魅力;并结合窗户、空调百叶等细部的雕琢,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建筑形式;商业建筑基色采用浅灰色调、轻柔色调、灰色调;辅色采用灰色调、浊色调、暗灰色调(图6)。

图6 建筑色彩分布示意图

3 A1 地块示例

A1 地块空间结构大致划分为两轴四区四节点,即商业配套集中设置在南侧,南北和东西两条步行街创造整个地块的生活景观轴线,四个小组团各自形成独立的景观节点,用园林道路与步行街道联系在一起(图7、8)。

图7 A1 地块鸟瞰图

图8 A1 地块规划结构图

地块出入口位于城市次干道与支路,内部道路采用内环的形式,组织交通网络,连接城市道路,保障内部交通网络畅通。规划区内设置毛细慢行系统,南北两组团相对独立,作为大规模慢行交通网络的一部分,并与绿地结构完全整合,提供了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安全环境(图9)。

图9 A1 地块流线组织分析图

景观结合规划布局特点,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结合地块现状蓝绿肌理,内设置公共活动场地、健康步道,构建毛细生态绿廊。并考虑项目使用人群的熟人、社会属性,利用空间层次,打造多层次社区会客及邻里休闲区概念(图10)。

图10 A1 地块景观设施布置图

设计方案在满足各项建设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建筑覆盖率,集约利用土地。住宅建筑楼层分为18 层、15层和13 层三种,由于裙房原因,同层数的住宅楼高度不同,各种高度不同的楼相互穿插布置,使天际线灵活多变(图11)。

图11 A1 地块天际线示意图

建筑风格采用新古典风格造型(图12),色彩采用济南市建筑色彩应用五大原则,整体偏暖的黄色调搭配褐色呼应了天空背景色,形成济南和谐的城市景观;采用黄色加褐色,尊重济南历史建筑物传统用色;色彩搭配契合先行区的独特位置和上位规划以及该项目的住宅属性。

图12 A1 地块建筑造型示意图

4 结语

传统的大尺度街区构成功能单一、封闭的用地单元,缺少邻里之间交往的氛围,同时,缺乏配套设施,零售商业布局不合理[2]。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崔寨片区以科学理论进行延伸,采用人性化的“五小”街区布局,将大地块单元分解,形成开放共享的居住公共空间,以小街区为核心的社区设计,将较大的居住片区分割为小组团,大量均匀且密布的间隙和通道,使城市区域获得较大的穿透性,增加与城市外部的联系;最大限度提高居住区功能混合度,倡导住区功能的多样化、业态的多元化、空间的活力化,商住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塑造多元复合型住区,增加经济社会活动;构建片区共享的活力休闲绿带,建立可生长的城市空间,通过慢行景观道路与组团中心相连,建立集约紧凑的花园生态住区,强调居住区中心共享空间[4];在建筑造型上,结合济南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提取出的色彩主题,展现了对济南历史与特征的尊重与延续。在社区环境品质、空间肌理与场所活力方面,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崔寨片区安置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与本课题研究其他成员:冯景明、石鹏玉)

猜你喜欢
组团步行片区
魔方小区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步行回家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