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 助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

2022-02-03 17:53:32王颖郎红玲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市场监管文化建设

王颖 郎红玲

摘要:市场监管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高素质的监管干部,只有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推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才能发挥市场监管系统文化的引领作用。监管干部人文素养的提升首先须做到理上通、心上通,更关键的是在实践中明理,在明理的同时实践,秉承“用生命唤醒生命,注重触动心灵的启发性教育”的原则,贯彻“致力于每次课程或活动要让监管干部有所期待并有所收获”的宗旨,运用“加强文化教育专题培训,注重提升培训质量,做到培训入脑走心”及“将文化素养理念贯穿于业务知识培训、实践及考核之中”的实施路径,以期形成可传承的文化精神,当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守护神。

关键词:干部人文素养;市场监管;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王颖,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郎红玲,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山东威海264210)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1-0051-04

市场监管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高素质的监管干部。干部是市场监管队伍的主体,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监管系统的高效科学运作就是一句空话。同时,由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组成的市场主体和由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等组成的市场客体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成效与干部队伍的职业素養有着密切关系。所谓“正人先正己”,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同时坚持提升监管干部的职业素质,尤其是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全面提升自我的基础上,为维护规范、有序、健康的市场秩序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推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其主要目标在于发挥市场监管系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执法水平,增强基层市场监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捍卫者和公平竞争、安全消费的维护者。

一、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助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的内容

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首先要做到理上通、心上通,思想上弄通学懂,需要在理论学习上舍得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1]。监管干部的理论学习也应如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实现文化对监管干部的以文化人、以文明人的指引作用。通过系统的强化学习增强干部干事创业及造福民众的内在驱动力。

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更关键的是在实践中明理,在明理的同时实践。近几年国家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合一的机构改革,使得日常工作中的办事流程、监管体系、乃至内部工作机制等方面面临着异常复杂繁琐的变革,监管干部一方面能够意识到改革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但同时也会产生对部门去留、个人进退及前途利益的担忧和焦虑等,此时亟需通过提升人文素养来化解此种困惑,从而使干部继续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之中。

监管干部人文素养的提升与职业能力的提升须并行不悖。监管干部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以守正笃实的心态致力于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加强的同时也伴随着积极进取、团结奋进、坚持不懈、愈挫愈勇等人文素养中的意志力提升及为民服务的初心延续等。“三合一”机构改革之后,县(市)、区市管局执行的法律法规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以工商机关作为执法主体的法律法规400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管理等领域的执法依据有200多部[2]。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监管干部来说,能够了解并能准确掌握这些法律法规是较大的挑战和压力。同时,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新形势以及市民和企业的办事新需求对监管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有些干部存在能力恐慌和畏难情绪,此时如何看待并勇敢面对、解决这些困难,依然需要人文素养及文化视角的介入。

二、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助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的实施原则与宗旨

(一)实施原则:用生命唤醒生命,注重触动心灵的启发性教育

儒家经典《尚书·大禹谟》中提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启发我们:人性中虽然有弱点,但任何人人性中都有道心,即良知、良心,都有爱国奉献、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善良友爱等“大我”的一面。监管干部中的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借助经典及自身的“道心”唤醒普通干部的“道心”。作为成年人的监管干部,其基本价值观已经形成,然而,价值观具有动态变化性,通过不断地、持续地接收外在信息与既有价值因子相碰撞,价值观念得到升华与提高,所以在人文素养提升培育与实践中仍需不间断地进行价值观念方面的触动心灵的启发性教育,避免陷入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形式主义的窠臼。

(二)实施宗旨:致力于每次课程或活动要让监管干部有所期待并有所收获

《论语》中提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改变他人的第一步是改变自己,对每次课程或活动的举办,举办方要首先明确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公事、敷衍了事,还是真心希望通过课程或活动的举行,使自己及他人实现自我成长。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是浪费他人的生命。因此,举办课程或活动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对他人负责的态度进行,做到精益求精、细水长流、宁缺毋滥,否则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南辕北辙的效果。

三、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助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文化教育专题培训,注重提升培训质量,做到培训入脑走心

在干部培训中,除了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外,还要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培训,如儒释道哲学思想培训。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有助于监管干部正确看待工作中面临的变革及遇到的种种困惑,辩证地看待挑战与机遇,从而厚植为民服务情怀,提升服务能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

一是聘请高水平的人文学者现场授课。高水平的人文学者可以做到“我讲的内容我肯定信,我不信的内容我不讲”“我讲的理念我已经做到了、至少部分地做到了或每天正在不断地坚持做,再分享给他人”“先说服自己,再感染他人”,用行动贯彻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儒家理念,所以要通过聘请高水平的人文学者现场授课等方式,坚持将培训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质量优先、效果优先原则,宁缺毋滥。

二是坚持培训的动脑互动性。培训中的动手动口是表层的互动,更主要的是能够动脑,动脑才有可能入脑,所以要注重对知识及逻辑产生的深刻阐释,更好地互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相比于追求“点头率”“抬头率”,她更追求“皱眉率”,更喜欢“鸦雀无声的互动”,因为此时受教育对象头脑中正刮过一场思维风暴。因此,要使得监管干部培训的质量有保证,真正做到“培训入心”,必须坚持培训过程中的动脑互动性。

三是以培训为契机引导自发、自觉、自主读书明理。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经典《增广贤文》中提到,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书籍可以为人的生命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所以要以培训为契机引导监管干部自发、自觉、自主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

通过文化教育培训,可以使得监管干部体会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其著作《心流》中提到的“心流”的状态,理解人处于心流状态时,即一个人全身心地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时是最幸福的时刻。从而推动监管部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穿于工作中的分分秒秒。此外,可以使其深刻认识到市场监管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而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成全国家社会的同时成就自己的职场人生。所以监管干部需要在工作中通过全面夯实政策、技术、人才和文化四大基础,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合法营商、合理消费和持续创新的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保证。

(二)将文化素养理念贯穿于业务知识培训及实践之中

外显的业务知识系统蕴含着隐性的内在文化属性。在业务知识的培训与实践中,监管干部需要自发地透过业务知识的表象认识到其内在的、深层的文化属性,总结提炼规律,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应对实践中纷繁复杂的状况。比如在市场监管制度设计中,需要区分市场主体违法造成的“假冒伪”产品和技术创新质量控制中形成的“劣”产品。两者由于市场主体“初心”不同暂时都不在规范标准之内,然而,二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市场监管事务处理中要深刻把握市场与监管的关系、处理好监管与规则秩序、发展活力的关系,其隐性的内在文化属性就要求监管干部须打破单向度的思维模式,树立系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既要考虑一般,又要关注特殊;既要谋划全局,又要剖析局部;既要筹划长远,又要管好当前;既要理顺市场秩序,又要激发市场活力。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担负起新时代市场监管的重任。

比如,在“三合一”机构改革过程中会出现工作部署条线交叉、工作任务头绪繁多的复杂局面,有的体制改革属地管理后,县(市)、区市管局还承担着大量地方政府部署的非本职工作任务,如市容整治、文明创建、社会综合治理等工作,让原本有限的监管力量又被进一步分散削弱,面对此种复杂情形,监管干部需要将正确的文化理念贯穿于实践工作之中。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更应积极地应对和解决。《道德经》中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孟子》中提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王阳明也提到需要“知行合一”“事上磨炼”。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启发监管干部以淡定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复杂局面,并将之视为职业心态及职业能力的历练与提升机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监管系统正深入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市场监管的现代化水平。面对业务方面的不断变革,监管干部需要认识到其内在的文化支撐。《论语?子罕》中提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一生以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来要求自我,随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调整自我的观点与看法。他的变化中一直不变的是“初心”,是“仁”的思想,即为民服务的情怀,所以他能够做到守经达权、初心不改;随时改变的是为民服务的方式与手段,这既是个人进步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政府的“放管服”改革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外显的业务知识系统蕴含着丰富的内在文化因子,只有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必然性与深刻性,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助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

(三)将文化素养理念贯穿于监管干部的选拔任用之中

监管干部的选拔任用基本决定了监管领域的政治生态,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的走向。

关于用人,《论语·子路篇》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要把正直的人放在领导岗位上。《论语·为政》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了从政当以德为先。德行、正直的判断标准关键是在利益处理时,是顾全大局、尽力维护员工的合理合法利益还是一味屈从于自我利益最大化,在工作中能否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给员工树立表率,正如《论语·子路篇》中提到的“先之,劳之。”“无倦”;另外,能否容忍员工的小过失,正如《论语·子路篇》中提到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监管干部的选拔任用直接决定了能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否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提升监管干部人文素养,有利于在实践中形成可传承的文化精神,通过有组织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自觉的学习实践,形成较为一致的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得监管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更具战斗力、向心力和执行力,秉持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建立人和气顺的监管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服务环境,主动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和行政执法的重任,当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张洋.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2(1).

[2]蒋英.“三合一”后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的苏州调查[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9).

[3]刘刚.对市场监管的一点粗浅认识[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9(9).

[4]李清栋.为市场监管队伍“铸魂”——对市场监管文化内涵及培育路径的思考[EB/OL].https://www. cqn.com.cn/zj/content/2019-09/03/content_7497677. htm.

责任编辑:罗钰涵

猜你喜欢
市场监管文化建设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河北市场监管周年回望
公民与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38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实施意见
青海政报(2017年24期)2017-04-18 09:18:13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6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2:12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41:35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33:32
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种子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