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
2021年12月16日,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与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笔墨丹青话汾酒 诗酒书画绘清香”——汾酒活态文化战略研讨会在汾酒萃元堂举办。来自文化行业的专家与学者以及众多书画名家,围绕汾酒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利用、汾酒品牌文化建设展开交流,共同开启清香文化之旅。
汾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谭忠豹介绍,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汾酒集团就一直致力于推动酒文化与书法绘画艺术的融合创作。多年来,汾酒集团不断认真、全面、系统挖掘和整理传统酒文化,这是汾酒对中国白酒文化乃至世界酒文化作出的独特贡献。
“文化不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谭忠豹介绍,近年来,通过不断活化、活用汾酒历史,不断丰富汾酒、竹叶青酒的历史文化内涵,企业已构建形成“企业文化+基础研究+文化创意+文化活动+品牌文化+汾酒文创+文化传播+消费者转化”的活态文化生态链。
谭忠豹认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中国酒业已正式进入“文化为王”的时代。文化汾酒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将汾酒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形成高连接、高密度的文化模式。在2021年发布的新版《汾酒企业文化手册》中,汾酒集团全面梳理了企业文化,实施“211985”中长期文化宣传战略。扎实钻研基础研究,构建杏花村汾酒文化学;举办数十场大型文化营销活动,形成创意、文案、组织、执行、转播、评估等一整套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打造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汾酒封藏大典、行走的汾酒等面向世界的文化活动。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文化IP,完整地呈现出“文化汾酒”的发展脉络,汾酒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演绎与延续。
未来,汾酒集团要打造世界酒文化活态中心,打造兼具“中国味”“世界范”“汾酒风”的文化品牌。谭忠豹表示,让“中国酒魂”带着品质美酒、带着清香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本次研讨会主持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健康部主任武静表示,多年以来,汾酒集团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始终深耕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活态文化”战略,不仅为汾酒自身的价值提升加档提速,更为清香型白酒的振兴树立了典范。
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顾立林表示,作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历史组成部分,汾酒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为汾酒品牌赋能,探索汾酒文化的全新表达,赋予汾酒文化新的艺术内涵,推动汾酒集团继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会顾问、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认为要以“保护和利用融合、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融合、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为指导,做好酒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认为,制酒是中国农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非遗技艺,汾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有序,这种历史的承接性,已成为保护汾酒传统酿制技艺的坚实基础。
中国文物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王立平表示,汾酒非常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已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未来企业除了加强对技艺保护,还可从营销、饮酒、消费者体验等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原院长、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黄升民表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空间仍在不断扩大,企业需将生产和消费两者进行适配,打造独特文化场景,从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品牌高端化、品牌走出去以及文化品牌打造四个方面加快品牌塑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承忠认为,可将活态文化战略融入国家战略,通过制定品牌文化提升战略,推进文旅融合向文化与休闲融合战略转型,开展校企合作战略等推进活态文化战略提升。
中国文联原机关党委常委、中国书协党总支书记吴震启表示,汾酒“有历史、有文化、有品牌、有声誉、有潜力、有未来”,围绕文化战略,企业可以持续征集相关史料并进行整理,还可将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进行整理单独成册,以增加企业文化的厚重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负责人、参考消息副总编辑刘砺平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诗书画与酒文化的又一次碰撞,也是汾酒文化守正创新、保护与传承的又一个里程碑,不仅为酒文化与酒产业如何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也为扩大汾酒文化影响力提供了建议,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将一如既往关注汾酒,为汾酒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