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猪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

2022-02-02 08:20周定勇左
中国猪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贵州省养殖户母猪

周定勇左 丽

(1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贵阳 550001;2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贵州六盘水 553000)

生猪养殖业是贵州畜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被纳入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18年8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贵州生猪养殖规模有所缩减,对养殖户生猪出栏、补栏影响较大[1]。为夯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有效化解“猪周期”叠加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贵州省不仅在养殖技术等传统领域下功夫,也在积极运用金融手段等稳定生猪生产。贵州省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提高生猪保险投保率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推动生猪产业“扩面、增品、提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 530.48万头,同比增长12.2%;全年生猪出栏1 849.70万头,同比增长11.3%[2]。

发展生猪保险不仅可以增强养殖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还有助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3]。自2007年国家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以来,贵州省先后推出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生猪价格保险、仔猪养殖保险和生猪“保险+期货”等保险产品。虽然政府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生猪保险在贵州省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总结了全省生猪保险发展现状,探讨存在问题,以期为贵州生猪保险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1 贵州生猪保险发展现状

1.1 贵州生猪保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2007年,为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明确提出“国家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贵州开始实施能繁母猪保险,保额1 000元/头,费率6%,保费60元/头(中央补贴50%、省级补贴12%、市县各补贴9%、农户自缴20%),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为切实解决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中有关问题,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2011年,贵州省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召集人,农业、财政、监管、保险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贵州省能繁母猪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比照省的做法,也先后建立相应工作机构。

初步发展阶段:2012年,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提出将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育肥猪保险由四川、湖南和吉林3个试点省扩大至全国范围,生猪保险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开展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贵州开始实施育肥猪保险,保额500元/头,费率6%,保费30元/头(中央补贴10%、省级补贴4%、市县各补贴3%、农户自缴80%),保险责任和能繁母猪保险相同。2013年下半年,贵州育肥猪保险的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比例由10%提高至50%(即中央补贴50%、省级补贴12%、市县各补贴9%、农户自缴20%)。并率先在黔南州、铜仁市、黔东南州等3个地区开展承保工作,实现育肥猪保险零突破。

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贵州生猪保险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15年,金融、财政、农业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首个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统一了能繁母猪、育肥猪等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赔款标准,为贵州农业保险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同年,为了应对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保障农民和市民利益,贵州省印发了《贵州省贵阳市2015年政策性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贵阳为试点率先在全省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此后,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地陆续开展生猪价格保险试点工作。2017年生猪价格保险纳入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名录,保额1 300~1 400元/头,费率4%~5%,农户自缴保费比例20%~30%,生猪价格保险在全省逐步推开。为减轻养殖户负担,提高其参与生猪保险的积极性,2016年贵州省将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农户负担部分保费由原20%下调到15%,下调的5%保费由省级财政负担。2017年将育肥猪保险保额由原500元/头提高到600元/头,保险费率由原6%下调到5%。2018年相关政策支农惠农力度加大,能繁母猪保险保额由原1 000元/头提高到1 200元/头,保险费率由原6%下调到5%;育肥猪保险保额由原600元/头提高到800元/头,保险费率由原5%下调到4%;2020年能繁母猪保险保额由原1 200元/头进一步提高到1 500元/头。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为各地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同年2月,贵州省首例生猪“保险+期货”落地贵阳,为480头生猪提供了价值139万余元的价格保障[5]。

1.2 贵州生猪保险承保理赔情况分析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生猪养殖、价格等保险产品进一步丰富。根据《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月报》,结合工作实际,对贵州省2019—2021年生猪保险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见表 1)。

表1 2019—2021年贵州省生猪保险承保理赔情况

1.2.1 能繁母猪保险承保理赔情况

2019年,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有84个开展了能繁母猪保险,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承保能繁母猪72.01万头,保费规模4 054.85万元,同比增长15%,为19.52万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8.77亿元,赔款9 033.17万元,简单赔付率222.77%。2020年,承保能繁母猪91.56万头,保费规模6 061.64万元,同比增长49.49%,为18.95万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13.4亿元,赔款5 999.35万元,简单赔付率98.97%。2021年,承保能繁母猪99.90万头,保费规模6 738.72万元,同比增长11.12%,为19.42万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14.69亿元,赔款1.35亿元,简单赔付率200%。

1.2.2 育肥猪保险承保理赔情况

2019年,贵州省80个县开展了育肥猪保险,承保育肥猪454.79万头,保费规模1.34亿元,同比增长92%,为52.40万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36.36亿元,赔款1.43亿元,简单赔付率106.49%。2020年,承保育肥猪356.42万头,保费规模1.03亿元,同比减少23.69%,为43.44万(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28.21亿元,赔款1.05亿元,简单赔付率102.82%。2021年,承保育肥猪435.52万头,保费规模1.28亿元,同比增加24.67%,为40.31万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34.41亿元,赔款1.25亿元,简单赔付率97.66%。

1.2.3 生猪价格保险承保理赔情况

2019年,全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投保生猪83.24万头,保费规模5 281.18万元,为5 103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12.28亿元,赔款1 489.98万元,简单赔付率28.21%。2020年,全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投保生猪31.02万头,保费规模2 121.79万元,为1 354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5.47亿元,未发生理赔。2021年,全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投保生猪129.74万头,保费规模1.01亿元,为158户次养殖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提供风险保障21.56亿元,赔款2 362.56万元,简单赔付率23.47%。

1.2.4 其他生猪保险开展情况

近年来,贵州省在统筹做好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和生猪价格保险的同时,围绕实现生猪从出生、保育、育肥全生育阶段覆盖和帮助生猪养殖主体规避生猪价格下跌风险等方面的保险,积极探索开展仔猪保险和生猪“保险+期货”,不断提升生猪产业链风险管理水平。2019年,保险公司推出了商业性仔猪养殖保险,投保主体主要为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承保仔猪38.6万头,提供风险保障8 240万元,赔款98.56万元[6]。2020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安排资金1 500万元,支持在习水等8个县(区)开展121万头仔猪保险,保额300元/头,费率5%,保费15元/头(财政补贴80%、农户自缴20%)。2021年,首单生猪“保险+期货”落地贵阳后,在首笔业务的带动下,生猪“保险+期货”很快在贵阳清镇、毕节赫章、安顺平坝和镇宁、铜仁沿河等地成功开展,试点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

2 贵州生猪保险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贵州省的养殖业保险经营基本处于亏损边缘。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保险亏损严重,2019—2021年简单赔付率均超100%,其中,能繁母猪保险几乎年年亏损,2019年简单赔付率高达222.8%。虽然出台政策提高了生猪保险的保障水平,但由于费率未做及时动态调整,导致风险和责任不匹配,定价不科学,逆选择问题突出。如能繁母猪养殖周期长、风险大,保险价值和出险率高,绝大部分养殖主体优先选择投保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养殖周期相对较短、风险较小、数量大,按批次全额投保,农户自缴保费高,养殖主体投保意愿不强或未全额投保。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风险敞口,影响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和保险机制的持续有效运转。

2.2 保险的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与广东等省份将仔猪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不同,贵州省开展的仔猪保险试点是小范围的地方特色险种,受地方财政紧张等因素影响,并未能在全省推开。受物价水平和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大,养殖成本逐年上涨,特别是规模养殖户,发生保险事故的规模大、损失重,但按照保险公司的受灾统计口径和理赔核算方式,核算出的受灾理赔额度与投资成本和产出差距较大。贵州省的头均病死猪的获赔金额能繁母猪不超过1 300元/头、育肥猪不超过600元/头,这与生猪养殖总成本3 000元/头(头均仔畜费和饲料费各占40%左右,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占20%左右)的差距较大[7],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保农户的获得感和生猪保险的实际保障效果。

2.3 保险服务品质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贵州省生猪保险以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2个传统成本养殖险为主,保险公司涉及生猪的产品创新不够,产品专业化程度不高。现有保险公司网点一般只设置至县级,每个网点的勘查队伍只有1~2人,且协保人员量质不佳,需要承保和理赔时,保险公司队伍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时间跨度过长。如贵州省某县的保险公司对能繁母猪保险赔付,需要收集3张生猪死亡图片、2张无害化处理图片,经过村级现场认证签字、上报乡级备案、乡级现场确认、填写报告单上交等程序,收集材料至少需要3~5 d,保险公司收到资料后,需根据报账程序进行报账,发放时间不定,一般按批次赔付,最少也要2个月以上。

2.4 数据信息共享需进一步加强

在生猪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对生猪标的而言,养殖场出于防疫需要,不允许外来人员入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不能入场的情况下,难以对生猪的数量清点准确。因此,保险公司面临“数量清点难度大、标的识别难度大”等问题[8]。此外,由于部分县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耳标佩戴的指导力度和监管力度较弱,与保险机构协作不强,数据共享不充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生猪养殖保险尚未有效衔接,导致当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难度大、保险覆盖率还不够高,行业统计数据、产地检疫数据、承保理赔数据、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据尚未实现互联互通[9]。

3 推进贵州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根据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2022年3月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等6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持续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防止产能大幅波动,促进贵州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 完善政策机制,理顺工作思路

贵州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农业农村、银保监等部门根据2021年12月财政部修订印发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加紧修订《贵州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保险费率调整工作机制,及时优化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等生猪保险费率,科学定价,切实维护养殖户利益的同时,有效规避逆选择风险。

3.2 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继续引导保险机构引进、开发更多符合贵州生猪产业政策和发展需求的保险产品,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生猪价格保险、仔猪保险和生猪“保险+期货”政策,创新开展生猪收入保险,探索拓展“政策险+商业险”模式,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支持。根据生产成本变动对保额进行动态调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保险产品吸引力,实现养殖户愿保尽保。

3.3 强化考核指导,提升服务品质

贵州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健全完善补贴险种承保机构遴选、考核等相关制度,总结2021年公开遴选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工作开展实际,尽早优化出台2023年贵州下一轮承保机构遴选工作实施方案,推进遴选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的通知》,结合贵州实际,制定出台《贵州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督促指导保险公司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与质量。

3.4 加强互联互通,推进协作共享

加快推进贵州省农业保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升级改造,提高数据传输准确性和时效性。推动实现贵州省农业保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承保理赔数据等保险数据与生猪行业统计数据、检疫数据、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和保险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落实国家要求,积极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生猪养殖保险全覆盖和全程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风险保障水平,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贵州省养殖户母猪
贵州省种公牛站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