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02-01 10:21万小微程建兰
黑龙江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耳穴穴位维度

熊 晶,万小微,程建兰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现代医学认为眩晕与贫血、动脉硬化以及用眼过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出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并伴有剧烈旋转感。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易引起缺血和神经失调等表现[1]。针对该疾病,临床多采用血管扩张剂以及激素类等药物对症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但药物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不利于远期治疗。传统中医认为,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淤内阻、风阳上扰使得脑髓补充而导致,需进行排痰除淤[2]。穴位敷贴和耳穴贴压主要通过穴位将药物经皮肤吸收入血液,能够调控躯体内脏、发挥镇静镇痛功效[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的76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在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有效改善眩晕患者症状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的76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龄38~70 岁,平均年龄(60.53±2.89)岁;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平均BMI(23.65±0.57)kg/m2;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21±0.54)年;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17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7例。观察组患者男21 例,女17 例;年龄39~71 岁,平均年龄(60.48±2.95)岁,BMI 18~26 kg/m2,平均BMI(23.69±0.54)kg/m2;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2.19±0.61)年;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18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规定。①肝肾阴虚。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②气血亏虚。神倦乏力,舌淡,头晕目眩。③痰浊上蒙。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头重如裹。④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2)西医符合《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5]有关标准,头晕目眩、视物有明显旋转感,视觉延迟、模糊,头脑不清晰,有明显压迫感,存在头痛、目胀表现,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敷贴药物过敏,脑部实质性病变引起眩晕,双耳耳廓内皮肤受损,存在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存在全身性感染,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存有酒精、药物依赖史,哺乳期妇女或孕妇,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交流。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具体包括:调整病房光线,保持房间温度、湿度平衡;为其科普关于眩晕的护理知识,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在患者感觉眩晕时指导其卧床制动,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家庭温暖。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具体方法如下:(1)穴位敷贴。将白芥子、天南星、赤小豆、麦门冬等药材进行等份打粉过筛,充分混匀后采用生姜汁搅拌至黏稠状态,最终形成长度大约为1cm的药饼。风阳上扰者选取曲池、合谷、百会穴位;气血不足者选择足三里、气海、涌泉等穴位;痰浊上蒙证者选丰隆、太溪等穴位;肝肾阴虚者选三阴交、曲池等穴位。对以上穴位进行药物敷贴,4~6 h/次,1 次/d。(2)耳穴贴压。取额、内耳、神门、枕等穴位,同时针对患者病情状况选取配穴。风阳上扰者选三焦、心、肝等;痰浊上蒙证者选肺、肾等;气血不足者选肾、脾等;肝肾阴虚者选肾、子宫等。对全部穴位应用王不留行贴,双耳隔天轮流进行,于早中晚各按压3 次,3 min/次,间隔30 s,出现酸、麻感为止。两组患者均需干预30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1)眩晕症状严重程度:于干预前、干预30 d 后以眩晕障碍量表(DHI)[6]评估,量表包括功能、情感以及身体等条目,各条目0~30 分,分数越低表明眩晕程度越严重。(2)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干预30 d 后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判定,量表共14 个条目,总分在0~70 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评定。量表共74条目,4个维度,以1~5分的评分标准,各个维度的最终得分=(维度粗分-最低分)×100÷满分,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高低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4)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9]判定,非常满意为95 分,满意为76~94 分,一般满意为57~75 分,不满意为38~56 分,非常不满意为19~37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眩晕症状严重程度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HI内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眩晕症状严重程度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眩晕症状严重程度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功能情感身体干预前2.56±0.44 2.53±0.45 0.294 0.770干预30 d后3.59±0.65 5.45±1.13 8.795 0干预前2.49±0.57 2.48±0.56 0.077 0.939干预30 d后3.84±0.68 5.92±1.14 9.659 0干预前2.47±0.49 2.46±0.46 0.092 0.927干预30 d后3.56±0.57 5.83±1.22 10.392 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干预前36.74±3.67 35.78±3.62 1.148 0.255干预30 d后30.26±2.79 26.33±2.13 6.902 0 t值8.665 13.869 P值0 0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心理功能干预前60.54±2.79 60.46±2.71 0.127 0.899干预30 d后71.63±3.37 80.54±4.12 10.319 0躯体功能干预前62.36±2.83 62.41±2.89 0.076 0.940干预30 d后73.55±3.54 82.36±4.35 9.683 0社会功能干预前61.84±2.65 61.92±2.73 0.130 0.897干预30 d后72.75±3.39 83.84±4.45 12.221 0物质状态干预前60.56±2.47 60.49±2.41 0.125 0.901干预30 d后71.36±3.53 82.43±4.22 12.403 0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眩晕是由于机体对空间定位发生障碍而导致的一种动性错觉,该疾病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贫血、高血压均以眩晕为主要表现[10-11]。常规干预措施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作用不甚理想,故无法满足临床所需。因此,选择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近年来,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因其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单、作用好等优点,在临床多种疾病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备受临床所重视。

中医学认为,眩晕症作为“眩冒”范围,是由于风、火、痰淤所致的脑窍不通而致,虚者多气血亏损,实者多有风、火等外邪实症,故中医学多以通利脑窍、化浊为基本护理原则,主张采用穴位敷贴减轻患者痛苦[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DHI 与GQOLI-74 内各个维度的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较高,HAMA 评分较低,说明对眩晕患者采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的中医护理能够缓解眩晕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显著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穴位敷贴通过经络使药物作用于对应的脏器组织以此改善患者机体盛衰失衡状况,该疗法是结合中医外科和针灸为一体的综合疗法,是通过特定穴位和经络达到调节阴阳、温经通络、调理气血的功效,以达到护理效果[13]。同时,应用穴位敷贴之法于内关、太阳、风池穴组合,通于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并会与任脉穴,从而发挥理气和胃、降逆化浊之功效,改善眩晕感。《内经》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认为耳部与全身经脉、各个器官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解剖学也证实,对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与脑干、脊髓相连,对耳穴进行刺激可实现对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耳穴作为疾病的反应点,根据相应部位实施耳穴贴压护理,对经络进行刺激和疏通,并且肝藏血、肾藏精,两者同源,可改善机体内分泌功能[14-15]。本研究所选的肝穴可疏肝利胆、清头明目;肾穴可益肾降火、强腰壮骨;枕穴能够调节前庭系统功能;而皮质下穴能够醒脑开窍与镇静安神,应用耳穴贴压对以上穴位进行按压,恢复耳部血液循环,发挥开窍醒神、止晕定眩的功效,利于病情的好转,继而显著的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杨莉等[15]在原发性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中应用耳穴贴压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穴位贴敷于耳穴贴压联合应用于眩晕患者中,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可促进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缓解,以此减轻其负性情绪,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干预措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耳穴穴位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人生三维度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