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绵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术后有尿无法自行排出,称为术后尿潴留。尿潴留由于尿液无法顺利排出,患者小腹胀痛感剧烈,极难忍受。以往对尿潴留的预防措施主要通过聆听水流声刺激自主排尿反射、毛巾热敷膀胱区域相关穴位活络膀胱经络、皮下注射胆碱类药物兴奋膀胱平滑肌、定时夹闭尿管促进逼尿肌的自主排尿反射恢复等,但效果并不理想,仍旧有超过15.0%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1]。热奄包是中药热敷的治疗方式,有报道[2]显示,热奄包在预防及治疗产后尿潴留具有不错的效果,可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盆底肌训练是尿潴留预防的重要物理措施,通过增强排尿相关肌群的协调性,改善手术、麻醉药物对神经反射的破坏及抑制作用,实现促进自主排尿的目的。尿潴留是肛肠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发生率约为30.0%~40.0%[3-4],发生率较高。尿潴留增加了患者的躯体及心理负担,延缓了恢复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奄包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护理干预对降低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29±9.4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分级(ASA)[5]为I 级24 例,II级21例;身体质量指数(BMI)17.56~27.30 kg/m2,平均BMI(24.75±2.92)kg/m2;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1 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9例;手术类别为混合痔切除术23 例,肛瘘瘘管切除术12 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7 例,其他3 例。研究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36~74 岁,平均年龄(55.80±9.75)岁;ASA 分级为I 级26例,II 级19 例;BMI 18.60~26.75 kg/m2,平 均BMI(24.45±2.81)kg/m2;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8 例,高中及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8例;手术类别为混合痔切除术20 例,肛瘘瘘管切除术15 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6 例,其他4例。纳入标准:(1)均为肛肠外科手术患者。(2)年龄≥18 周岁。(3)术后均留置导尿管。(4)临床资料完整。(5)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严重心、肝、肾脏器官病变。(2)伴代谢及营养的内分泌系统疾病。(3)伴尿道狭窄、尿道解剖结构异常、膀胱肿瘤。(4)伴尿道损伤、结石、尿路梗阻及脊髓损伤导致的尿潴留。(5)伴神经系统疾病、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精神疾病。(6)近期有腹部及盆腔手术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辅助完成各项检查,加强营养,指导深呼吸、腹式呼吸、咳嗽排痰等训练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耐心宣教术后尿潴留的诱因,术后指导患者加强饮水,每日饮水量>2 500 mL 并配合定时夹闭导尿管,让患者自主控尿,以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术后待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通过听水流声增强自主排尿反射。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热奄包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护理干预:(1)热奄包热敷。 热奄包含吴茱萸30 g、莱菔子30 g、苏子30 g,将中药材研磨成粉,过80目筛网,与粗盐40 g混合均匀,放置于大小约20 cm×30 cm 的棉布袋中,完成热奄包的制作。选取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约1.5 寸)、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下3 寸)、中极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少量的水喷洒在热奄包表面,放入微波炉中加热2~3 min后取出,待患者手术麻醉消退后,将加热的热奄包(温度约40~50 ℃)置于患者的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热敷30 min,每日1 次,连续5 d。(2)盆底肌训练。 ①凯格尔运动。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弯曲,自然呼吸并放松腹部、大腿与臀部肌肉,注意力集中于盆底肌肉的收缩,深呼吸配合收缩盆底肌肉至最大耐受度,维持5 s后放松10 s 为一组训练,每次20~30 组训练,每日2 次。②屈髋抬腿运动。取平卧位,屈膝,深吸气抬腿直髋,抬腿时收缩会阴肌肉维持3 s,呼气时放松会阴肌肉腿部复位,每次30~40组训练,每日2次。③叉腿提肛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腿交叉,臀部与大腿用力上提,并收缩会阴周围肌肉,维持5 s 后放松10 s 为一组训练,每次20~30组训练,每日2次。④抬臀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脚掌向下蹬床面,脚掌、肘部、肩部、头部为支撑点,臀部与盆底力量带动下上抬臀部,并在该过程中收缩会阴肌肉,维持5 s 后放松10 s 为一组训练,每次20~30组训练,每日2次。⑤抬腿缩肛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吸气时腹肌及大腿用力双脚伸直抬高,用力收缩肛提肌,肛门有紧缩感,维持3~5 s,循环运动,每次20~30 组训练,每日2次。盆底肌训练均术后开展,连续5 d。
(1)尿潴留。拔除导尿管排尿2 次后经床旁超声监测,残余尿量≥100 mL 为尿潴留[6],并记录残余尿量。(2)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拔除前采集尿液标本10 mL,送实验室培养,尿液培养显示革兰阴性菌落数高于105 cfu/mL,或革兰阳性菌落数高于104 cfu/mL[7]。(3)导尿管留置时间。符合导尿管拔除指征后拔管,术后至拔管时间为导尿管留置时间。(4)排尿症状评分。包含排尿耗时、排尿通畅情况、排尿费力程度、小腹症状4个方面,评价时间为拔除导尿管后第1 d。①排尿耗时:<40 s(0分),40~50 s(1分),51~60 s(2分),>60 s(3分)。②排尿通畅情况。尿液流速正常,呈连续粗线条状(0分),尿液细成细线条状(1分),尿流断成线(2分),尿液点滴而出(3分),尿液闭塞(4分)。③排尿费力程度。排尿过程自觉轻松(0分),排尿稍有费力(1分),排尿费力(2分),排尿非常费力(3分)。④小腹症状。无症状(0分),小腹有憋闷感、排尿中或排尿后无疼痛(1 分),小腹有憋闷感、排尿中或排尿后有轻度疼痛(2分),小腹满闷感、排尿中或排尿后中度疼痛,坐卧不安(3分)。得分越高,说明排尿困难程度越高。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及泌尿系统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 例(%)
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拔管自主排尿后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排尿相关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排尿相关指标情况(±s)
组别对照组(n=45)研究组(n=45)t值P值导尿管留置时间(d)3.50±1.03 2.70±0.84 4.037<0.001拔管自主排尿后残余尿量(mL)72.50±18.40 60.80±14.25 2.706 0.008
研究组拔管后第1 d 排尿耗时、排尿通畅程度、排尿费力程度、小腹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拔管后第1 d排尿症状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拔管后第1 d排尿症状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5)研究组(n=45)t值P值排尿耗时1.15±0.32 0.75±0.26 6.508<0.01排尿通畅程度1.58±0.46 1.19±0.38 4.385<0.01排尿费力程度1.22±0.35 0.95±0.27 4.427<0.01小腹症状1.10±0.33 0.82±0.26 4.405<0.01总分5.05±1.18 3.71±0.86 6.787<0.01
尿潴留是肛肠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手术导致膀胱收缩功能下降、麻醉药物残留、手术疼痛、排尿方式改变、心理因素、尿路感染等有关[8]。尿潴留的临床表现为下腹部胀痛,膀胱膨胀隆起,急于排尿,但又无法排尿;由于膀胱的被动充盈,经膀胱神经的牵拉可引起肛门疼痛、腹部坠胀及腰骶部的胀痛感,患者十分痛苦。尿潴留的诊断较为简单,未留置导尿管术后8 h 内无法自主排尿,且膀胱内尿量≥600 mL;或拔除导尿管2 次排尿后,经B超监测残余尿量≥100 mL即可诊断为尿潴留。
热奄包是传统的中药热敷疗法,通过将中药热敷在患者相应的穴位,达到预防尿潴留的目的。不同文献中关于预防及治疗尿潴留的热奄包组方差异较大[9-11],本研究中热奄包的主要成分为吴茱萸、莱菔子、苏子3种。吴茱萸具有降逆、散热、止痛、疏通经络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2]发现,吴茱萸的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具有舒张血管、发汗、松弛肛门括约肌及利尿的作用。莱菔子有消食祛胀、降气化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3]发现,莱菔子具有拮抗去肾上腺素的神经递质作用,加强膀胱的逼尿肌的收缩,舒张膀胱括约肌,起到增强自主控尿、排尿的作用。苏子有理气宽中、止痛的功效;苏子含有挥发油、脂肪酸、黄酮、酚酸等成分,有助于调节盆底括约肌收缩功能。上述中药经粗盐混合均匀后,在中药热敷前喷洒少量的水有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在热力作用下经相关穴位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取关元穴是因其可调理三焦、稳补下元,利通小便,《备急千金要方》曰:“劳淋、石淋宜选关元”;关元穴是与膀胱生理投射点位最为接近的穴位,选取该穴有助于让药物渗透直接参与排尿神经通路的修复,促进排尿反射。气海穴主一身之气机,选取该穴作为热奄包的热敷穴位,有助于起到行气通气、升气促化、疏泄水道的作用。中极穴有疏通三阴、宣气开解、调节水道功效,是治疗排尿障碍的常用穴位,选取该穴可补肾气、利膀胱、宣气开解、调节水道,促进术后自主排尿。
盆底肌功能训练是预防术后尿潴留的物理性治疗措施, 盆底肌训练可通过激活盆底与会阴肌群的紧缩度,提升患者的膀胱张力,锻炼逼尿肌的收缩力,进而实现恢复患者的自主控尿与排尿的功能。有研究[14]发现,盆底肌训练可提升膀胱颈与近端尿管的位置,并经腹压的协同作用调动排尿感觉,促进自主排尿,降低术后尿潴留的风险。凯格尔运动是盆底肌训练的经典内容,可协调盆底肌及毗邻肌肉、逼尿肌的协同运动,增强韧带收缩与张力,促进自主排尿。抬臀运动与叉腿提肛运动可增强肛提肌及其相关肌群的肌力,在自主排尿中改善排尿质量,减少尿量残余。抬臀运动与抬腿缩肛运动可增强逼尿肌、括约肌及附属的韧带收缩与张力,协调逼尿肌、括约肌的同步性,减轻排尿费力感,促进排尿通畅。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热奄包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热奄包热敷可疏通经络、补肾益气、宣气开解、调节水道,促进术后膀胱控尿、排尿功能的恢复;盆底肌训练可协调盆底肌、逼尿肌、括约肌功能,有助于增强自主排尿能力,减少拔除导尿管自主排尿的残余尿量,从而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在导尿管留置时间及自主排尿后残余尿量指标上,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热奄包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可缩短肛肠外科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减少拔除导尿管后自主排尿的残余尿量。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可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导致膀胱张力持续性下降,且可引起自主排尿相关肌群的废用性退化,导致尿潴留症状加重,不利于术后恢复。从拔除导尿管第1 d 的排尿症状评分比较发现,研究组在排尿耗时、排尿通畅程度、排尿费力程度、小腹症状及总分均具有显著优势,说明热奄包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提升患者的自主排尿能力,促进排尿通畅,缩短排尿耗时,减轻费力程度及改善膀胱憋尿带来的小腹胀痛感。
综上所述,热奄包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助于降低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减少导尿管拔除后的残余尿量,提升自主排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