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文
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原所长。
2021年,中国电影的表现好于预期,全年生产故事片565部,电影票房472.58亿元,蝉联全球票房冠军,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从中央要求、行业实际和观众需求相结合的角度看,电影行业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主流大片更亮眼。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近年来,电影行业紧扣重要时间节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事要事,涌现出《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攀登者》《金刚川》《1921》《长津湖》等主流影片。其中,《长津湖》有超过1.2亿人次进影院观看,票房超过57亿元,成为中国影史冠军。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围绕这一主线,一批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主旋律影片正在緊张筹划、拍摄制作当中。这些体现主流价值的影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有望得到观众的认可。
第二,电影类型更丰富。2021年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电影创作生产整体布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稳定产量、优化结构。这一年,《你好,李焕英》主打喜剧+亲情,最终票房超过54亿元;《唐人街探案3》主打“喜剧+推理”,最终票房超过45亿元;还出现了 《我的姐姐》《扬名立万》等票房黑马。在政策助推下,2022年,以往较少涉及的题材类型会得到更多关注,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中小成本艺术电影、戏曲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儿童电影和特种电影等,有望对接各自的目标观众群,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格局的生态,不断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提高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制作水平。
第三,电影市场再领跑。目前,我国银幕数已达82248块,为电影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持续蔓延,全球电影市场受到巨大冲击。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产出200多亿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472.58亿元,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电影第一市场。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国已经形成“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机制,将疫情带给各行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中国电影有望继续领跑全球电影市场。
第四,影院前景更可期。影院是电影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人民群众观赏电影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电影价值、回收电影投资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影院收入大幅降低,相较2010年前后收入高峰时,大部分影院收入下降了约一半。行业越来越意识到,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加快建设影院,而是要努力提高每个影院的营利能力,避免出现影院倒闭潮。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时有反复,但各地影院并未关门停业。这也给目前处在经营困境中的影院带来了曙光。
第五,网络电影更好看。近年来,网络电影进入减量提质阶段。从重点网络电影的备案数量来看,2021年通过备案的项目大约在3700部,2020年这一数字是4533部。从完成情况来看,2021年共制作完成网络电影686部,2020年是745部。虽然数量下降了,但社会对于单部网络电影的投资在上升,目前约为2000万元。从收益来看,有不少网络电影的收益在3000万元以上,最高的能达到5000万元。2021年出现了“网络电影春节档”,观影人次不在少数。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浴血无名川》、公安英模系列电影《扫黑英雄》、扶贫主题网络电影《绿皮火车》等多元题材网络电影登陆荧屏,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总体而言,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是中国电影走上新征程、寻求新秩序的一年,全行业应当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直面各种发展中的问题,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行业环境,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要以优质精品内容创作为内核和关键,带动中国电影走质量型、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迈向质量稳步提升、产业创新升级、保障机制完善的新时代,为实现电影强国梦想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