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职业教育的价值,贵在面向人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新时代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实现高职学生人人皆可成才?如何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高职教育面对生源结构多元化的特征,亟需运用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运用评价树立学生的发展信心,运用评价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造就每个高职学生的出彩人生。
评价是学生发展的基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提质攻坚阶段,各学校纷纷建立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并对通过创新教学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但是,由于创新评价模式存在工作量大、课前评价不充分、促进学生发展效果不佳等瓶颈。[1]高职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评价目的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不利于树立高职学生发展自信心。我国教育评价的传统是在评价结果上个别人获得优秀,评价在无形中变为一种甄别的过程。[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是甄别和选拔优秀学生,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受传统招生录取模式的影响,高职学生普遍入学分数较低,理论基础较弱,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进步和个体优势,不利于树立学生发展自信心。
二是评价主体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不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发展潜能。评价的基本目的是展示学生的成就、发现不足,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进步。传统教学评价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教师的评价结果,学生总是游离于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之外,参与度较低,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地消极地被评价,评价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和负面影响,压抑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和潜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是评价内容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轻综合素养,不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评价是高职教育体现能力为重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受传统学科式教学评价的影响,教学评价内容仍然重知识技能轻综合素养,尤其对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等评价不足,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所有学生,不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多样化成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使高职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特别是高职扩招以来,学生的入学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学习和评价的过程应定位在如何实现学生自我更好地发展,因此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传统教学评价用“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生,不利于高职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多样化成才。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完善评价机制”的任务,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和机制,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高职教育评价要坚守类型属性,彰显职业教育评价独特风采。[3]实施发展性评价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还要体现跨界性、[4]职业性、实践性的特征。发展性评价主张面向评价对象发展的教学评价理念,具有多元性、发展性、情境性的特征,能较好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
一是发展性评价具有多元性特征,注重企业参与评价全过程,评价的各要素由校企共同开发、协商、确定。评价主体注重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作用;评价标准融入企业元素,将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岗位任职标准等引入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评价内容,营造职场化的学习环境。二是发展性评价具有发展性特征,评价目标以服务学生高水平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内容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重视知识以外综合素质的发展,重视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三是发展性评价具有情境性特征,通过创造积极的职场化评价情境,培养学生对专业实践活动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内容构建专门的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评培养;评价方法立足现在,诊断过去,面向未来,采用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与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胜任岗位的行动力。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发展潜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与时俱进、科学发展,适应社会对学生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变化,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实现高职教育“增值”,为接受教育的学生“赋能”。
一是面对高职院校多元化的生源结构,通过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成才。职教高考改革使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差异较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的进步速度和成长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目标和路径各具特性。发展性评价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身心发展规律,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学生“人人有增量,人人有进步”。二是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基础,通过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罗杰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倡导自我评价、自我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以激发学生发展内生动力。发展性评价打破传统教学评价过多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限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职业决策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多渠道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三是面对现代产业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通过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适应需求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性评价不再将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成绩方面,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评价,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的评价,同时重视行业、企业的评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场化环境,为不同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的学生享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渠道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搭建桥梁,有助于成就每个高职学生的出彩人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应对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个体差异化特征,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六个维度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以实现高职教育服务学生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的育人目标。
发展性教学评价目标具有发展性特征,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一,评价要激发学生发展潜力。在审视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肯定取得的成绩、诊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其发展潜力。第二,评价要树立学生发展自信心。摒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和特点,使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评价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因此评价要改变传统评价的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实施发展性评价时,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因素,从多维度确定评价内容。一是知识的评价。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教育性特征,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同时能实现知识的再生和迁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能力的评价。通常情况下,高职学生的能力可以分为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核心能力是学生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三是素质的评价。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发展性评价摒弃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量身定做”。首先,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依据评价目标,并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遵循,同时具备可操作性、可行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的特征。第二,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质制定具有个性化特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并积累经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第三,评价标准的制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完成,要坚持评价过程是公开的,同时注意评价标准分层化,体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发展性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通常由学生(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一是学生自评。参与评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学习所得,明晰发展目标,确定自我成长方向,是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最佳路径。二是学生互评。高职学生参与对同伴的评价,能更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并学会交流、合作、分享。三是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将个人与小组融为一体,形成捆绑式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提升沟通交流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四是教师评价。教师依据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激发学生发展动力。五是企业专家评价。企业专家根据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岗位任职标准等,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对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发展性评价理念认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螺旋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因而,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立足学生的当前发展态势,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其谋求未来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生价值。一是评价方法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罚依据,坚持在评价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形成促进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二是评价方法要坚持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并重,适应“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差异较大的现状,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三是评价方法要注重增值评价与成效评价结合,改变过去只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做法,转向对学生个体内纵向变化进行比较,同时对学生经过努力最终所获得的预期或者非预期的效果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发展性评价的评价结果注重如何为教学服务,如何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学决策的实践表明,任何科学的教学决策都是建立在教学评价提供的具有说服力的评价结果基础上的。一是评价结果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非智力的因素,难以量化,同时考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及身心发展规律,评价结果要能体现差别化特征。二是评价结果要能在横向上促进学生整体学业成长,在纵向上体现学生个体前后学习进步,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评价的反思,形成教与学——评价——反思——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三是发展性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分数,更趋向于能表征学生进步的个人发展趋势图、课程结业证书、课程作品等,坚持评价导向性与激励性结合、差异性与客观性结合的原则,呈现出每个学生的发展轨迹。
本文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某专业为例,创新实践“双贯穿、四融合”发展性评价模式。从专业的角度,将服务学生高水平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贯穿整个评价过程,从课程评价、专业实践评价、创新创业评价、素质教育评价四维度实施发展性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双贯穿、四融合”发展性评价实施框图
学生入校后,通过问卷调查和指导学生开展学情自评的形式,分析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基础等方面的规律,形成学情分析报告,分析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学情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维度。定性分析针对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发展自信心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小规模座谈、大数据分析课程平台学习数据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生成调研报告,定性描述学生的学习特征。定量分析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方面共设计15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学情自评表
学生按照学情自评表的指标,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完成自评,填写评价结论。为了方便量化处理,将选项进行百分制计分方式处理,非常好100分,比较好80分,一般60分,不好40分。以全班同学的平均分为比较标准,将每个学生的自评分用雷达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行个人学情分析,为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学生A的学情分析雷达图如图2所示,其中实线表示学生个人自评得分,虚线表示班级平均得分。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A的学情自评和班级平均情况基本一致,以形象思维、创新创业能力见长,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稍弱。雷达图近似正十五边形,学生A学情的各项指标基本均衡。
图2 学生A的学情分析雷达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发展预期目标及时间安排表。将知识学习目标、能力发展目标、素质提升目标、预期获得的证书、最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或素质等分解到每个学期的每项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大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通过制定给自己的寄语,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自己三年的预期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定量规划包括每学期在班级排名、课程等级等,定性评价侧重于描述每学期能力、素质的发展水平,以及三年发展目标的综合阐述。学生通过完成专业发展目标规划表,一是针对自己的现状,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阶段性总结自己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树立起发展自信心。
遵循评价目标发展性、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差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结果多维化的评价理念,分别从课程、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四个维度实施发展性评价。
1.课程发展性评价
这里的课程是指专业课程体系里所有课程,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主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里知识目标的评价、实践教学体系里的课程实践环节的评价和素质教育体系中职业素养的评价。教师以课程为单位,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和学生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性评价目标、设计发展性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其中,知识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以随堂测试为主,在每节课或每个项目结束时,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利用问卷星下发,学生扫描二维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课后教师生成成绩分析报告,并下发给学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知识评价结果以分数为主。能力和素质评价坚持定性和定量结合,以项目或任务为单位,教师下发评价标准量表,指导学生完成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在课后整理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的结果,按照各自占比,为每位同学赋分,生成评价结果,以等级、分数、课程结业证书、学生成长趋势图的形式公布给学生,并将学生的最终作品存档。
2.专业实践发展性评价
专业实践包括基础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其中,基础实训1学分,岗位实训1学分,综合实训10学分,毕业实习20学分。专业实践评价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生入学的基础实训开始一直到毕业实习。专业实践评价包括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作品质量、职业素养等六部分,专业实践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组成,按照各自占比,最后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3.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创业认知、创新创业进阶、创新创业实战等环节。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生入学的创新创业认知开始到创新创业实战结束。评价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项目、创新大赛、论文或专利等五部分,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构成多元化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包括等级、资格证书、大赛获奖证书、专利证书等。同时,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结束后,根据评价指标等级情况,绘制每个学生的发展趋势雷达图。
4.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成长、志愿公益、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环节。素质教育评价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素质教育评价结果包括等级、证书,教师在素质教育结束后,绘制每个学生的发展趋势雷达图,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情况,增强发展自信心。
根据课程、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结果,生成每个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结论,得到每个同学的发展趋势图,学生A的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为学生A入学时自评情况,虚线为学生学习一年后的自评情况。
图3 学生A发展趋势图
从雷达图可以看出,学生A在各方面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且各项指标发展逐渐趋于均衡,取得显著进步。同时,学生整体发展自信心显著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高,沟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均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获取“1+X”证书率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80%以上。
对高职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发展、服务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设计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坚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坚持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坚持评价为学生服务,生成差异化的评价结果。实施发展性评价,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进步,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成才搭建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