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飘向世界

2022-01-28 07:09:34桂祎明
大学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维尼蒲公英社团

文/桂祎明

音乐、舞蹈等表演类的社团总是可以在主席台上大展身手,例如飞扬交谊舞协会、相声小品协会等,舞步跳动、快板响起,让人很难忽视他们的存在。另一边也有一些“安静”的社团,例如书画协会、蒲公英旅行协会等,后者改变了我大学4年甚至未来更久远的生活轨迹。

大一的暑假,我姗姗来迟地加入了蒲公英旅行协会,当时的会长是医学部的一位学姐,江湖人称“琳子姐”。尽管我比许多成员晚入会将近一学年,但是她还是很爽快地接纳了我这个厚脸皮的新人,让我直接担任骨干。

与其他许多社团一样,蒲公英的架构分为两部分:工作人员和普通会员。工作人员需要对集体出游活动进行策划和执行,会员根据需要参加活动即可。学生聚拢到这个组织中,大抵是源于对旅行共同的爱好。此后几年里,小伙伴在一起,不仅将这个组织发展壮大,还从中跑出了一个创业团队。再后来,这个团队和它的成员,也真的像蒲公英一样,不断地飘向了更遥远的世界。

我读大二时,社团的创始成员纷纷毕业,团队骨干青黄不接,只剩下了两位能够组织活动的领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们确立了“内外双向拓展,活动与宣传并举”的新思路,一方面吸收和培训新的工作成员,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吸引新会员。

向内拓展,补充新鲜血液

组织建设散漫怎么办?我们采取的方案是明晰架构,划分部门间责任。

兴趣社团并不像学生会一样有着成熟的组织架构,通常只是一些爱好者们交流的平台而已,但是一个组织如果过于散漫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于是在老搭档维尼的力推之下,我们成立了活动、宣传、秘书和人事四个部门。四个部门各司其职,在此后的运行中,前三者的协作逐渐走上正轨,而人事部的建设则一直稍逊一筹。一个兴趣组织并不需要什么严格的绩效考核和监察,人事部的设立也显示出我们曾经的雄心勃勃,却又有些过于理想主义。

迎面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是:缺人。对此,大家首先突破秋季“百团大战”的思维定式,将纳新安排到春秋两季,甚至将纳新常态化,在公众号的菜单栏里接入了“入会申请”的按钮。在入会工作比较集中的9月和3月,我们将招新信息与国庆、清明活动印在同一张传单上,以此来提高宣传效率。

“扫楼”和“摆点”算是各个学生组织线下宣传的传统方式,前者是学生干部拿着传单和报名表到宿舍楼里去敲门,后者一般都是安排在食堂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蒲公英旅行协会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免俗,现在回想起来,深入各个宿舍楼中敲门,也不失为一种老派大学生活的浪漫。尽管这种行为很像推销员,但学生之间的信任感总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疫情暴发后,这样的人员流动全线收紧,每一栋宿舍楼都装上了门禁,学生活动也很难再深入到宿舍之中了。

向外拓展,社团与企业合作

囿于缺少前辈的帮助,要维持这个兴趣组织的运转就不得不向外寻找合作的力量。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家远在哈尔滨的户外俱乐部,他们从黑龙江大学的旅行工作室脱胎而来。之所以选中他们,也是因为在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已经与他们有了颇多的交流,其组织的活动基本没有太多问题,手续也十分齐全。学生创业团队的性质令我们不用太过担忧诚信问题,而地理距离则为我们能力的施展提供了空间。

合作方为蒲公英旅行协会专门设计长线旅行活动,在活动期间会派出资深的学长帮我们培训新领队。随着冬季的来临,立足北国的他们也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蒲公英旅行协会借助外力,终于成功地研发设计出了漠河、长白山两条冰雪线路。从第一次开出东北冰雪线路起,社团的活动设计水平便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专业的领队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活跃旅行队伍的气氛,在数日之内提高凝聚力。旅行活动不仅为会员提供了相应服务,更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平台。

在参与活动的会员中物色骨干,也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方法。第一次与搭档维尼相识,便是在冬季长白山线路中。作为广东人,她对皑皑白雪有着强烈的憧憬,线路本身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她对蒲公英旅行协会这个组织的好感。

在旅程行进到一半的时候,身为副领队的我被寒风吹得发烧了。把队员都送去休息之后,我一个人走到餐厅打开水,恰巧遇到了同在打水的维尼。共同的梦想将我们的话题拉到了一起——探索世界。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两个的所有爱好都比较小众,但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却能找到如此多的共同志趣。也正是那次带队结束后,我一个人直奔满洲里口岸,踏上了西伯利亚和北极的旅途,先她一步开始实践梦想。

校内孵化,走出校园

维尼和之后跻身核心团队的“干妈”在文案宣传上有着相当大的优势,从此我无需再为文案、美工这类审美事务操心。她们为社团想出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口号(Slogan):“不止是旅行,不只是旅伴。”

在这个3人核心组合里,我只需要用心打磨产品(旅行线路)、加强与校内外各个组织的合作即可。我们3人的分工几乎成了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

以往的线路主要都是在湖北和云南开展,但是很快蒲公英就将它的种子播撒到了东北、西北、江南和青藏。由于我本身就是一个背包客,可以站在队员的角度思考和设计产品,例如火车、酒店、当地包车方案等等要素的衔接。我向来对自己设计的活动信心满满,每次的队员反馈也大多不会让我失望。尤为令人富有成就感的是青藏、新疆和俄罗斯贝加尔湖三条线路,这些此后都成了团队的旗舰活动。

2015年,旅行与户外团队到新疆主要还是去游览北疆的自然风光,但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南疆的人文风貌了——喀什的古城、塔什库尔干县的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村庄、库车县的老城街区.......

南疆和贝加尔湖线路的规模并不算大,而青藏线则在一开始就成了团队的顶流活动。许多青年都有着去西藏“洗涤心灵”的梦想,以至于从第一次开行青藏线时的40人,发展到后来的一个暑期200人。线路的开发不可谓不艰辛,临近出发一个月左右,秘书部每天都要很早起床帮助队员抢火车票;出队以后最心力交瘁的便是活动部的领队们,行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需要他们来协调,诸如大堵车的时候安抚队员的情绪,彻夜排队去抢布达拉宫的门票,酒店出现数据误差时临时协调床位……这条线路从西宁出发,环绕整个青海湖,在祁连山下赏油菜花,一直走到拉萨和日喀则。武大、浙大和湖南大学的伙伴们齐聚在青藏铁路的车厢中,每当有傻傻的野驴在和列车“赛跑”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凑到窗边看热闹。拨开群山,面对着纳木错和羊卓雍错湛蓝的湖光,初次相见的旅行者很难抑制心中的惊喜,这种时候,我们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协助自己的同辈人走向梦想中的远方。旅行之外的惊喜,还有爱情——每一次长途旅行都会在队伍中孕育出数对情侣。这也是学生团队独有的一种氛围,爱情的火花很容易在同侪男女之间点燃,整个旅途都会因此而令人久久难忘。

正是有了校内社团的锻炼和孵化,维尼、“干妈”和我一道开启了创业之路。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公司来开展旅游业务,日常的运作就在武汉大学的创业孵化基地里。一个有些青黄不接的学生社团,后来孕育出了一个小小的创业项目。搭档们为了文案设计和团队内建绞尽脑汁,为了设计一版好看的传单、展牌和微信推文经常通宵达旦,我也时常需要坐上长途的火车和当地旅游车队、酒店和学生团队去谈合作。3个核心成员的努力,颇有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感觉。当我们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再多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后来,我们三个在本科毕业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出国深造。几年的时间,我飘到了50个国家,完成了梦寐以求的伊拉克考古工作;维尼飘去了20多个国家,还在联合国工作了一年;“干妈”也在多个国家学习深造之后,开启了在新加坡的工作。

“蒲公英”,飘向了世界。

猜你喜欢
维尼蒲公英社团
蒲公英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3:52
缤纷社团
蒲公英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1-11 13:03:41
维尼·阿噗历险记
维尼·阿噗历险记
维尼·阿噗历险记
维尼·阿噗历险记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蒲公英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