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惠芳,钟志良,祝文蕊
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 功能科(佛山,528333)
阿尔茨海默病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可见健忘、短期记忆缺失,早期起病隐匿,一旦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见语言、认知能力衰退,甚至认知功能障碍,而中晚期阿尔茨海默尚无有效疗法[1]。因此,早期及时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同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对于延缓患者病程、减慢其进展意义重大。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经济、便捷的检查手段,能实时提供患者脑血流动力情况,进而反映病情进展情况,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尚无完全定论[2-3]。故设立本研究,以100 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择10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病例组,另取100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并将其纳入健康组,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①病例组患者符合《2018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4]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诊断;②无视力、听力、言语等障碍及精神异常,可配合各项检查者;③临床资料完整,年龄60~80 岁,且有照顾人员者等。
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或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病等其他原因所致痴呆者;②既往癫痫病史,脑炎病史者;③伴脑外伤后遗症者;④伴严重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心、肺、肾疾病者;⑤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者等。
两组均予以瑞华RH3200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查,记录两组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颅内动脉包括: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左侧颈内动脉(LICA)、左侧大脑前动脉(LACA);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右侧颈内动脉(RICA)、右侧大脑前动脉(RACA)及椎-基底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LPC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大脑后动脉(RPC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等的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MFV)。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以P<0.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病例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评分[5]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伴糖尿病及高血压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经检查,病例组以下参数:LMCA、LICA、LACA、RICA、RACA 的PI 均高于对照组,MFV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颅内动脉PI、MFV 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ntracranial artery PI and MFV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颅内动脉PI、MFV 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ntracranial artery PI and MFV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接排)
经检查,病例组以下参数:LPCA、LVA、RPCA、RVA、BA 的PI 高于对照组,MFV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椎-基底动脉PI、MFV 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PI and MFV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椎-基底动脉PI、MFV 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PI and MFV between the two groups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血管因素假说、微管相关蛋白功能异常假说、Aβ 级联假说等,而近年来研究[6-8]指出脑血流灌注量降低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起始因素。海马区、基底、前脑、大脑皮质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改变部位,影像学检查可见弥散性脑萎缩,其中血管损伤致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床减少均可减少相应脑区血流灌注,而相应部位脑供血障碍与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血管危险因素所致神经血管单元(血管内皮因子、胶质细胞等)损伤可耗尽血管储备,使得血脑屏障破坏、大脑修复能力大大降低,亦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而脑供血障碍的变化远早于影像学病理生理改变,故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可为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由于脑灌注量降低,可致脑内代谢异常、血脑屏障功能、神经血管单元障碍;脑血管损伤所致氧化应激亦可诱发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死亡;以上病理改变均可诱发Aβ 的沉积、减少血流灌注,进而降低认知障碍阈值,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容易加快阿尔茨海默病情进展[9]。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ADL、MMSE 评分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后可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而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而拜合提亚·塔依尔等[10]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的增大,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亦随之加重。本研究进一步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显示病例组LMCA、LICA、LACA、RMCA、RICA、RACA 及LPCA、LVA、RPCA、RVA、BA 的PI 高于对照组,MFV 低于对照组,提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PI 升高、MFV 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后,血管床减少、血管损伤加重,可致丘脑灌注代偿作用丧失,而大脑低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脑内新生血管生成能力,影响大脑侧支循环代偿机制,进而减少患者脑灌注量、脑血氧供应等,使得PI 升高、MFV 降低。故临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PI 升高、MFV 降低时,应及时予以患者适当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或控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11-12]。
综上,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且患者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PI 均较高,MFV 均较低,临床可据患者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变化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