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搭上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

2022-01-26 04:49邱慧
中国报道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速列车冰场冰球

邱慧

即便是极少与体育打交道的人也早有耳闻:2022年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举办。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举起“Beijing 2022”的标牌。这场以“冬奥会”为简称的国际赛事最终定于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两地举办。

冰雪行业从业者发现,正是从这一时间节点开始,与冰雪相关的运动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中国的冰雪经济也由此搭上这趟高速列车。

2015年冬,张家口崇礼滑雪场迎来冬奥申办成功后的首个雪季。这一曾处贫困县列表的县城在当季接待游客205万人次,直接收入超过14亿元。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在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的6年时间里,体验、参与冰雪运动逐渐成了更多中国人的选择。依托这场盛会的契机,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从以往的消费习惯来看,大多数中国人以往参与冰雪运动的不是太多。但在冬奥会申办的报告中,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并表示中国申办冬奥会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通过冰雪运动而受益,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记者注意到,冬奥成功申办后,国家层面陆续推出与冰雪运动有关的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大众接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梳理发现,《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文件中,都对冰雪运动设施、产业规模等作了详细规划。

2021年12月19日,小球员在“滑向2022”全国青少年冰球系列赛(武汉站)的比赛前热身。

其中,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发布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中就对于冰上运动的设施作出规划并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要不低于650座;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雪道面积达到10000万平方米、雪道长度达到3500千米。

这之后,一批来自地方、企业建设的冰场开始集中出现。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滑冰场和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317%和41%。

在冰上运动从业者冯飞看来,近年来,人均消费力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构成了助推冰雪项目消费的双重引擎,冰雪运动也正逐步褪去“小众”的标签。为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中国实施了“南展西扩东进”战略,让冰雪项目从北方走向各地。

程超功告诉记者,正是看到了参与冰雪运动已经成为中国人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各界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在持续走高,中国的冰雪运动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商机。此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国内的冰雪项目集中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等少数地区,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率远不及夏季运动。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中指出,冬奥为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带来新契机,冰雪经济成为冬季消费的新时尚。

冯飞介绍,在冰雪运动中,“冰”和“雪”是两种属性不同的业态。从参与人群来看,与“雪”相关的运动,多带有旅游属性且更受年轻人青睐。而“冰”类运动中青少年的占比更高,培训的形式居多。相比“雪”类项目,“冰”上运动与大众的黏性更大。

与冰雪行业打交道十余年,冯飞眼见着这一行业“有了起色”,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支持下走上冰场。他以“冰”类运动——冰球培训举例,“2009年,北京市仅有40个孩子在系统性地进行冰球训练。12年后,北京冰球登记注册的球员接近万人。”冯飞告诉记者,冬奥成功申辦后,国家也在积极推动着冰雪运动进校园,“冰上运动”也借此机会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开来。

在国内首座市场化的滑冰馆——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创办人杨扬的介绍里,从2015年开始,每年有来自25所学校的5000多名孩子,到飞扬参加滑冰启蒙课程。到目前为止,飞扬俱乐部的教练在上海30多所学校开设了短道速滑、冰球和花样滑冰的课程。

《中国报道》记者走访发现,与远在城市周边的雪场不同的是,“冰”类场馆多设立在体育馆或是商业街内。逢到周末,场馆内多是前来上课的学生,冰场外的家长“里三层,外三层”。

2020年12月,记者在位于京西的五棵松华熙HI-ICE冰乐园看到,尽管是工作日的上午,冰场仍有零星家长带着孩子在冰上体验。冰场配有冰鞋、头盔等装备,消费者在购买门票后即可上冰。冰乐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冰乐园多以散客为主,正常情况下每个月接待量达一万人次。而其中一部分人会在体验过后,选择购买课程,形成有频次、有规律的冰雪消费习惯。

距离HI-ICE冰乐园不远处是华熙冰上中心,这是冬奥会首个具备运营条件的二氧化碳冰场。2021年5月,冰上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冬奥会冰球训练馆。目前,冯飞就在这里负责统筹、运营工作,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冰上中心试运营的两个月里,前来报名冰上项目训练的学员已有200名。他预计,“明年冬奥结束后,场馆内学习冰球的学员能增至500人,花滑的学员将增至3000人。”

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提出:“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有分析认为,在趋向大众化的冰雪产业中,周边化、亲子家庭化、智能化、定制化、品质化、散客化成为消费主流。

《中国报道》记者注意到,冰上中心分为地上、地下各两层,冰场设置于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则是商业店铺。华熙集团董事长赵燕向《中国报道》记者提及冬奥结束后对冰上中心的规划。她表示,冰上中心将利用好冬奥遗产,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冰雪内容创新,融合冰雪产业及与文娱消费的联动发展,以文化体育产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生态链,满足更多群众冰上运动健身需求,助力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据介绍,冬奥会结束后,冰上中心将于2022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将集合商业与冰上项目打造多业态的综合体。

在首经贸特大城市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看来,当前中小学生较早地进入冰雪运动有利于建立冰雪经济的群众基础。冰雪运动有了较强的群众基础后,也能同步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等一系列冰雪经济衍生产业的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眼下“冰雪市场要无节制地扩张”。叶堂林认为,整体而言,我国冰雪运动的基础较为薄弱,冰雪运动前期投资增长较为可观。但随着冬奥临近,基础设施的长久高效利用成了这个行业中期的显性难题。他认为,由于本地化、近域化特征,京津冀冰雪旅游整体开发前景可期,但辐射范围有限、消费频次难以形成规律性,市场应谨防投资过热。

在多位专家看来,冬奥的契机不仅有助于冰雪运动的全民推广,更是让京津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程超功发现,随着举办日的临近,北京冬奥会对周边带动和串联作用愈发凸显。一方面冬奥联通和激活了北京、河北的冰雪经济和产业发展,促进两地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程超功指出,冬奥会的举办促成了“京张冰雪体育休闲旅游带”的形成,即以冰雪带动旅游、体育产业,两者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让冰雪資源“火热化”。他告诉记者,过去两年,京张(北京—张家口)高铁、京礼(北京—崇礼)高速的建成,将河北延庆、张家口纳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为滑雪爱好者铺就了实现“滑雪自由”的道路。除此之外,以冰雪主题搭建的交通轴线,也贯通了城市、城乡接合部和远在郊区的雪场之间“公共服务体系”。

2021 年12 月26 日,小朋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马鬃山滑雪场体验滑雪。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中指出,“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需要一个产业载体,从实践来看,旅游业是主要产业。冰雪经济中冰雪旅游是核心,加上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创意、冰雪文化等,共同组成产业体系支撑。

“借助冬奥会的东风,京津冀冰雪产业在短时间超速发展,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以及上下游的产业链布局。”叶堂林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京津冀尤其是京张两地只有做大、做优冰雪产业,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冬奥遗产,刺激冰雪文化旅游和绿色科技产业形成新发展增长点,才能让“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成为京张协同发展的“金山银山”。

尽管对比夏季运动而言,冰雪运动的消费频次不高,但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客单价高。程超功对京津冀的冰雪产业前景保持乐观。他表示,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大众对冬奥会的持续关注和冰雪运动的认知逐步提高,给京津冀地区带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发展机遇,也让三地冰雪相关产业搭上了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

猜你喜欢
高速列车冰场冰球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冰球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气动作用下高速列车响应特性研究
高速列车系统集成试验的工艺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