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宸
同学们聊起自己的妈妈时,有人说妈妈太严厉,整天板着脸;有人说妈妈太挑剔,总是看他哪儿都不对。而我一想到自己的妈妈,嘴角就不禁露出笑容——因为我妈妈哪里像个妈妈呀,她简直就是我的铁哥们儿,确切地说,就像一个“战友”。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叠被子——叠军被!因为她大学的时候读的是军医学校,养成了军事化的生活习惯。她告诉我:“你不知道保持高效率有多美妙!比如起床、叠被、洗漱,保证在五分钟内完成,然后快速到达跑操的场地,你就会觉得自己好了不起!”我崇拜军人,所以愿意不厌其烦地学习叠军被、整理“内务”。
妈妈将被子叠了拆、拆了叠,用臂肘和掌缘一遍遍擀压被面,我也跟着认真练习。能让被子从软塌塌变得棱角分明,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当小床上呈现出一个立体几何图形似的“豆腐块”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一名合格的新兵,而我的“战友”老妈,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又快又好”是妈妈为我定下的做事原则。而我也因为遵循这个原则,两次参加军事夏令营分别被任命为队长和班长。我带领大家和其他班组进行多种项目的比赛,都拿到了优异的成绩。
妈妈是个乐天派,好像从来不知道发愁。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有时候要扛着50斤的大米上楼,放下后得喘半天。有一次邻居说:“瞧你,真不易,又当爹又当妈!要是我呀,早累哭了!”妈妈却“呵呵”笑着一摆手,用了一句广告词回答她:“我们从不生产粮食,我们只是粮食的搬运工!”大家都被逗笑了。
后来,每当我学习累了,想抱怨时,就总会想到妈妈扛大米时说的那句话。她用幽默消解了劳累,用乐观冲淡了日子的艰辛。无论每天有多少烦琐的工作、家事,她都欣然接受,从容面对,而我的任务只是读书学习罢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有一次,我擅自抱回家一只流浪猫。我对小动物有着超乎寻常的爱,妈妈却不怎么喜欢养猫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医的都对“寄生虫”格外敏感的缘故。爸爸说流浪猫狗身上病菌更多,他的意见是把猫丢回大街,可我哭着喊着不肯。妈妈皱着眉,戴上手套给猫洗了澡,又带去医院打了针,并对我声明:“猫是你带回来的,你要负责喂食和铲屎!”我满口答应。但第二天,面对猫砂盆里那难闻的一坨,我怎么也不愿靠近,还是妈妈帮我打扫了猫粪。每天的喂养也成了妈妈的事:买猫砂、猫粮、肝泥、鱼肉,给猫洗澡、吹风。她从不逗猫玩,对它的照顾却无微不至。后来猫越长越大,猫粪产量也更加可观,妈妈每次戴着口罩去打扫时都会嘟囔:“才把你养大了,又要养个猫,等于养了个‘二胎’啊!”但无论这位“战友”说什么,她仍任劳任怨地帮我承担了一切。
后来,妈妈经常加班,我的学习任务也日渐繁重,我们决定将猫送人。但这时,小猫突然患了猫癣,身上不少毛都呈环状脱落,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小猫。这种普通品种的猫生了病,很多都会被主人扔掉,但妈妈买来药膏和喷剂,每天按时为它消毒、抹药。历时两个多月,小猫终于恢复了健康,浑身的皮毛油光发亮。妈妈说,小猫来的时候是健康的,不能让它带着病离开,这是负责。我问妈妈:“是不是您也喜欢上了小动物?不然为什么对它那么上心呢?”妈妈说:“没有。即使不喜欢,也要保持尊重。”听了这话,我若有所思。
我一直不喜欢一个同学,因为他总是和我抢着回答问题。听了妈妈的话,我渐渐地不再对他存有敌意,而且每次他回答问题出彩时,我心里都会由衷地钦佩。不久,他成了我的朋友。
作为“战友”,妈妈和我还有很多“并肩作战”的故事,比如一起读书,一起跑步,一起走出“舒适区”……
如今,我已是十四歲的少年,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会和朋友们一起打球、骑行、出游,离妈妈越来越远。但是,这位“老战友”对我的影响,会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明灯,永远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指导老师:刘利辉)
点评
文章开篇点题,“入题快”是个特别好的习惯。“战友”这个称呼有新意,也很准确地写出了作者和妈妈和谐的亲子关系。文章选材比较有代表性,既体现了妈妈对自己的影响,又写出了母子如同朋友般亲密的关系。全篇紧紧围绕“战友”二字展开,扣题意识比较强。对妈妈的描写,能够抓住其典型语言和动作,体现人物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表现力,使得妈妈开朗乐观、严谨细致的形象跃然纸上,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李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