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昕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穿衣被排在第一位。那么你知道古人穿什么衣服吗?远古时期人们用树叶和兽皮蔽体御寒,到了新石器时代,有了原始的纺织技术,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变化,其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其中,陶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下面这件旋纹陶纺轮,就是用于纺织的。
旋纹陶纺轮的身份证
时代:新石器时代
年龄:8000多岁
现居住地:中国农业博物馆
外形:圆形,局部缺损,直径6厘米,中间有一圆孔,表面有回旋的纹饰。
纺轮是纺织工具里一种原始的捻线工具,在新石器时代随着纺织技术的产生而出现。最早的纺轮就是一枚石片,后来变成陶质,到了青铜器时代后则为铜质。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里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纺轮,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
纺轮这个名称你可能会感到陌生。那么“纺锤”你一定听说过吧?原始的纺锤就是由纺轮和穿过纺轮的转杆两部分组成的。把棉絮或棉线的一端固定在纺锤上,转动纺锤,就能把棉絮纺成纱或把棉纱纺成线了。
如果你多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纺轮中间都有一个圆孔,有的纺轮上面还有圆点或条纹等纹饰。你觉得纺轮上面的圆孔是做什么用的?纺轮上面的花纹仅仅是为了装饰吗?
那么小小的纺轮是如何开启人类服饰文明大门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彩陶馆去领略祖先的智慧吧!
小小的古代陶纺轮的结构看上去很简单,但却能够完成现代纺纱工艺的五大运动:喂给、牵伸、加捻、卷取、成形。那么纺轮是怎样完成这五大运动的呢?你如果有兴趣,用一根筷子插上一个土豆,卷着棉纱就能模仿古人纺纱、纺线的过程了。试一试,看看你能否解开纺轮纹饰和运动原理的秘密。
你的实验做得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在下面写一写,画一画吧。
我发现了纺轮上面纹饰的秘密:
我找到了现代纺纱工艺中五大运动的影子:(在图片的相关位置上标一标)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架纺织用的纬车。纬车又称纺车,从东汉时期到20世纪,其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你能找到其中和纺轮起相同作用的部件吗?然后想一想,它的构造比以前的纺轮有了怎样的进步。
“纺织”这个词中,“纺”和“织”是两种不同的工序,要先“纺”出线来,然后用纺好的线“织”布。
纺轮是早期的纺纱工具,有了纱,把纱织成布,才能做成衣服。那么早期的织布工具又是什么样子的?请走进成都博物馆寻找答案吧!
图中名叫腰机的织布机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织布机,用它可以织出平纹的布料。与平纹布料相对应的还有斜纹布料,那么如果想织出斜纹的布料要怎么做呢?
平纹和斜纹是按照经纱与纬纱不同的交织方法来划分的。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交织可以织出平纹布料;经纱和纬纱的交织方式为两上一下、三上一下或四上一下的,织出来的是斜纹布料。
看看下面的图片,你能分清哪种是平纹哪种是斜纹吗?
看,纺织里的学问是不是很大?请你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样织出五颜六色的布料的。在成都博物馆里藏有许多古老的织布机,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纺织的知识。
小小的纺轮和古老的织布机,都是简单又实用的纺织工具,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原始的发明创造是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地方开始的。这些就地取材但巧夺天工的发明往往蕴含着古人在劳动过程中的思考和智慧。
古代劳动人民正是凭借着朴素的智慧,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使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当然,未来各种各样的新科技、新发明同样藏在生活中的新思考和新发现里。请大家睁大双眼,开动脑筋,寻找身边可用的素材,给它们来一个大变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