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森煜 魏明全
(1.龙岩市中医院康复科,福建 龙岩 364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据统计[1],2020 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109 万,因胃癌死亡人数50 万,为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居第3 位[2]。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3]。但胃癌术后常发生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而长时间的胃肠功能抑制又可诱导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肠麻痹及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4]。外科手术也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很大创伤,加速患者机体的分解及代谢,使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水平进一步降低[5]。研究显示针刺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6],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异常脑肠肽水平从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7]。因此,本研究旨在对针刺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整合,以期提供科学依据。
1.1 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已发表的针刺治疗胃癌术后的RCT 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 年4 月。以“胃癌”“胃肿瘤”“胃恶性肿瘤”“针刺”“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1.2 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RCT 文献。
1.2.2 研究对象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癌,并接受胃癌切除手术的患者。
1.2.3 干预/对照措施 针刺治疗包括普通针刺、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TENS)、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选穴、留针时间、疗程均不限,为减少干扰因素,排除针刺联合中药。对照组为常规治疗。
1.2.4 结局指标(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
1.3 排除标准(1)仅提及“随机分组”而未说明具体采用何种随机方法;(2)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不一致;(3)患者实施姑息性手术治疗或联合放化疗;(4)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联合使用中药或穴位贴敷或中药灌肠或穴位注射等治疗措施;(5)综述、个案报道、个人经验总结等文献;(6)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资料提取参考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提取出文献基本信息。
1.5 质量评价本研究采用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作为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Rev 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首先运用Q 检验与I2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 ≥0.10,I2≤50%,则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则说明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差(M D),并计算95%可信区间(C I)。
2.1 文献检索结果检索获得文献1076 篇,剔除重复文献后得776 篇,阅读标题、摘要与全文后,最终纳入7 篇文献[8-14]。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本研究纳入7 篇文献共计48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42例,对照组241例,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表
2.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图2。
图2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估示意图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 项研究[8-10,13,14]报告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研究间异质性显示较小(P=0.17,I2=3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针刺组能够明显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1,MD=-19.82,95%CI=[-23.51,-16.13])。见图3。
图3 针刺改善胃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森林图
2.4.2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 项研究[8-10,14]报告了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研究间存在中度异质性(P=0.11,I2=5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1,MD=-17.13,95%CI=[-24.94,-9.31])。见图4。
图4 针刺改善胃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森林图
2.4.3 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吴晓亮等[9]采用连续听诊记录仪进行记录,通过观察术后肠率变化曲线来判断术后肠道功能快速恢复。结果显示,术后患者均在第2 天针刺干预后即刻恢复到正常蠕动状态。钱昌林等[13]研究显示针刺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
2.5 发表偏倚由于本研究中纳入文献数量不足10 篇,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容易受纳入研究数量的影响,因此没有采用漏斗图分析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
本研究筛选出7 项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RCT 研究。经Meta 分析显示针刺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共使用了31 个穴位,其中以足三里(6 次)、上巨虚(6 次)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研究显示[15]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谢鹏等[16]研究显示术前艾灸足三里穴能促进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胃肠功能。上巨虚,同属大肠腑的下合穴,在临床治疗中多用于肠道性疾病,如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以及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17]。尽管本研究为针刺干预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应提供了证据,但是纳入的文献存在以下局限性:(1)研究样本普遍偏低,缺少大样本或多中心的RCT研究;(2)纳入的人群以中国人群为主,仅1 篇文献人群来源于韩国,人种比较单一;(3)由于针刺疗法的特殊性,未能较好地实施盲法,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证据质量;(4)各研究间采用的针刺方法、选穴、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不同,可能对疗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后续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