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我在初中学生党史学习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握大势,突出重要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学生有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信不信中国共产党、举不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就要求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把党史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日常生活中,天天讲、课课讲、人人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长期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笃爱党之心、立报国之志。突出党史学习重要性,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要讲清楚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问题;要讲清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好中国、发展好中国的问题;要讲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
二、深入浅出,突出生动性。初中学生大多十三四岁,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背景分辨不清。这就需要教师的党史课堂更加生动,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首先,要吃透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较为单薄,一些会议、人物、事件等重要知识点未能在教材中呈现,如果教师仅是就教材讲教材,难免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师要反复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认真筛选重点和难点,慎重选取教学内容,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精讲精练,提升实效。其次,要摸透学情。每个班的学生不同,班级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異,只有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把自己在江西省于都县“长征第一渡口”景点参观时的照片做到课件上,学生看到老师的照片十分亲切、十分兴奋,我就从中央军委、红军总部等中央机关从“长征第一渡口”踏上漫漫长征路开始讲长征,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效果很好。三要渗透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为主的学科知识,还要关注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人的全面成长。我在讲授《抗美援朝》这节课时,我延伸拓展讲述了在抗美援朝中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的英雄事迹,并特别强调毛泽东主席一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感受了毛主席为了革命家庭遭受之惨、思想境界之高,学生第一次流泪了。
三、就地取材,突出可触性。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红色资源,就地取材,拓展党史学习平台,看历史博物馆、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烈士陵园,让学生感受到党史并不遥远,而是在身边,是可以触摸的历史。笔者学校地处桂东县沙田镇,是被誉为“第一军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地,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历史实践课,我把课堂搬到校外,带领学生就近参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纪律文化中心等景点,实地进行直观的考察、探访,零距离感受党史文化。同时,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邀请本地有威望的“五老”人员为学生讲红色故事,不断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
学习党史,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我认为,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方式和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