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當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作为疫情控制的典范,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体———中国,表现亮眼,令世界瞩目。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为全球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展现中国担当。
百年大党展风采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号召,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社区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协调千家万户提供防疫物资保障,优化健康证明、返程登记、居家观察等方面服务,在群众身边打造抗疫的铜墙铁壁,让群众暖心安心放心。
企业党组织主动作为,开辟员工返岗快捷通道,助力打通上游下游产业链。从融资支持到法律援助,推动提供精准服务;从防疫物资到生活服务,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基层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他们行走在田间地头,推动春耕备耕顺利进行,让春天的田野又涌动起生产的热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立即响应,广大党员迅速行动、踊跃捐款,表达对疫情防控的关切。党员捐款号召发出后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已有7901万余名党员自愿捐款82.6亿元。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强大的抗疫力量,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平实质朴的话语,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搭建平台促合作
2021年5月6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参展。
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有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开放的中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正如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所说,展望全球市场,未来10到15年,没有一个市场能像中国市场一样吸引人。
作为中国搭建的多边合作平台,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已形成“矩阵”,不仅释放了中国“展会力”,也盘活了全球供应链:第四届进博会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已超过上届,“回头率”超80%,有30多家为首次参展;2021年4月,2.6万家参展企业在广交会期间上传展品276万多件;2020年9月,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中国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路。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利好举措,是中国实施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的生动写照。
一系列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细化举措,带动了中国外贸持续增长。海关总署2021年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的地位,在疫情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世卫组织相关领导表示。
“一带一路”稳供应
2021年8月3日,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列满载冰箱、液晶电视组件等智能家用电器产品的中欧班列(成渝)鸣笛驶出,沿着绵亘万里的新丝路一路向西,奔向千里之外的波兰马拉舍维奇。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中欧班列挑起了陆路运输的“大梁”,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截至2021年6月20日,在中央相关会议上发布消息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打通了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搭建了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带动了沿线通道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有关专家表示,中欧班列不仅把国际社会紧缺的防疫抗疫物资和生产生活用品源源不断地送达欧洲国家,也把大量国外优质产品运到中国。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保持贸易运输通道畅通,推动沿线国家复工复产和经济快速重启,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撰的《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已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
据海关总署2021年8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6.3万亿元,增长25.5%。其中,出口增长25.3%;进口增长25.7%。
疫情使“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遭受巨大冲击。中国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向沿线国家输送重要医疗设备、防护装备与疫苗援助,全面深化与沿线国家在需求、供给、创新、服务、金融等方面合作,为各国稳经济、保民生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疫情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加强疫苗援助、贸易、联合生产等合作,与相关国家达成了总量7.75亿剂疫苗和原液的合作共识,2021年中国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顺利推进;中欧班列去年上半年再次逆势增长;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
专家表示,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中国提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着眼点,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国内大循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必然会带动进口贸易上扬,拉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和投资,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
扩大开放注动能
新冠疫情蔓延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不断推出新举措、展现新作为,为各国合作提供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好戏连台”。举办一系列重大国际经贸展会。2020年以来,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已举办了第127-129届广交会、2020年服贸会、第四届进博会、首届消博会,聚焦不同开放领域,为全球企业搭建起开放共赢的合作平台。
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到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自贸区扩容至21个,到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从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向外资敞开大门。
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一年多以来,中国持续挖掘外贸增长潜力,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壁垒,主动扩大进口;签署并率先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互动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高水平开放为国际市场带来利好”“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中国给世界带来充沛的活力和丰富的机会……”各大外媒对中国高水平开放如是评价。
专家表示,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方面,中國率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正增长,向全世界提供医疗物资、新冠疫苗、工业制成品等,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国际贸易运转顺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自主开放政策打出“组合拳”,为受疫情冲击的全球企业来华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
全球合作作表率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疫情当中,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战“疫”贡献力量、注入信心、作出表率。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等多边平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建议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强调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在抗疫过程中,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合作,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并先后向世卫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的捐款,支持其开展全球抗疫合作。
从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到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从分享抗疫经验到派遣医疗专家组,从开展抗疫援助到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从进行药物、疫苗研发合作到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到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推动团结合作,中国倡议有承诺,更有行动、有作为。
2020年5月,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5项举措。
在一年之后的全球健康峰会上,中国交出一份务实守信的“成绩单”:中国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已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20亿美元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中非建立了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于2020年年底正式开工;中国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社会急切期待更多的信心、希望和合作。2021年8月10日,中国通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供应孟加拉国的首批170余万剂新冠疫苗运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几乎同时,97万余剂新冠疫苗也从中国运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这是中国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承诺的实际行动,亦是丰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一个个注脚。
除了对外供应大量疫苗成品,中国还致力于拓展海外联合生产,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疫苗生产能力,有效增加全球疫苗供给。
截至2021年7月,中国的新冠疫苗年生产产能达到了50亿剂,有效保障国内接种需求的同时,供应国外达到5.7亿剂;目前中国已通过援助、出口、联合生产等多种方式,向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8亿剂疫苗,惠及全球数亿民众;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一连串不断更新的数字彰显的是中国继续支持全球团结抗疫的满满诚意。
“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站在为人类谋健康、为世界谋发展的高度提出推进国际抗疫合作的主张,宣布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举措。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助力全球抗疫的标志性理念。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中国始终用行动诠释理念内涵,丰富理念肌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作出巨大贡献。从提高抗疫物资生产产能,到继续推进在多国的合作建设项目,中国的切实行动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 凌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