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松(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9)
随着上海深基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深度加深,承压水对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对此,一般采用围护或止水帷幕隔断承压水含水层,可以有效控制承压水对基坑的影响,但投入的费用也非常高。而采用悬挂式围护,结合坑内按需降压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围护费用,但是抽取承压水会导致含水层或邻近含水层的可压缩夹层压缩,引起地面沉降。
以上海市张江集电港 B 区 3-2 信息技术产业平台项目为背景,分析临地铁深基坑,在悬挂式止水帷幕的条件下,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寻求相对应的控制措施。通过精确控制降水水位、降水运行时间,并采取基坑外回灌来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效果良好。
上海张江集电港 B 区 3-2 信息技术产业平台项目位于浦东新区,祖冲之路张东路交界处。北临祖冲之路,西靠张东路,附近已建建筑有科博达和创企天地。西北角有已建变电站,北侧距轨道交通地铁 2 号线最近距离仅 8.5 m,须重点保护,如图 1 所示。
图1 项目基坑分区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项目用地面积 38056.20 m2,总建筑面积约为 233976.00 m2。本工程 ±0.00 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15 m,现场自然地面绝对标高约 4.55 m,相对标高 -0.60 m。
基坑面积约 28473 m2,开挖深度 14.95 m,分 6 个区施工,其中 1 号基坑开挖面积约 15728 m2、 2 号基坑开挖面积约 9988m2、 3 号基坑开挖面积约 1060 m2、 4 号基坑开挖面积约 751 m2、5 号基坑开挖面积约 655 m2、6 号基坑开挖面积约 520 m2。采用 800 mm/1000 mm 厚地下连续墙 47.5 m+ 三道混凝土支撑的围护方案。本项目先行开挖 2 号基坑,待 2 号基坑 B l 层梁板施工完成,且换撑安装完毕后,施工 1 号、3 号基坑。按照该顺序及要求依次逐个开挖施工 4 号、5 号及 6 号基坑。
本项目基坑开挖需对下伏第 ⑦ 层承压含水层进行减压降水,此含水层厚度大,基坑围护未完全隔断此含水层。通过降水试验和三维渗透建模计算和回灌分析进行研究。
本工程勘察阶段所完成勘察孔的最大深度为 100.0 m,划分为 10 个工程地质层及若干亚层。如图 2 所示。
图2 地质剖面及围护剖面图
其中第 ⑦1 层砂质粉土及第 ⑦2 层粉砂属上海地区第Ⅰ 承压含水层, 第 ⑨ 层含砾粉砂属第 Ⅱ 承压含水层,场地内第 Ⅰ 及第 Ⅱ 承压含水层不连通。场地下伏的第 ⑦ 层承压含水层分布稳定、连续,层顶埋深 30 m 左右,层底埋深 60 m 左右,勘察期间测得第⑦层水位埋深 4.98 m,其下为第 ⑧1 层、第 ⑧2 层粉质黏土层。本工程主要针对第 ⑦层承压含水层进行减压降水。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深 47.50 m,墙趾已进入第 ⑦2 层约6.0 m,由于承压含水层埋深大、厚度大,地下连续墙未能将承压水隔断,形成悬挂式止水帷幕。
深基坑开挖必须充分考虑承压水安全性,须对下部承压水含水层的顶托力进行验算。第 ⑦ 层初始水位按照本项目实测最浅水位埋深 4.98 m 计算,下伏第 ⑦ 层承压含水层层顶最浅埋深为 29.60 m(参考钻孔 C 28),基坑最大开挖深度 20.50 m,抗突涌安全系数为 0.69,小于抗突涌安全系数要求值 1.05,基坑开挖需对第 ⑦ 层承压含水层进行减压降水,基坑开挖抗突涌稳定性验算表如表1所示。
表1 基坑开挖抗突涌稳定性验算表
经计算,第⑦层承压含水层临界开挖深度为 15.85 m。即第⑦层承压水初始水位埋深在 4.98 m 的情况下,基坑挖深超过 15.85 m 时,需降低第⑦层承压水水位。当开挖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 20.50 m 时,第⑦层承压含水层安全水位埋深为 13.31 m。
另一方面,地下连续墙未完全隔断第⑦层承压含水层,坑内降压时,会引起坑外相当大范围的承压水位下降,引起周边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沉降,特别是基坑北侧紧邻地下轨道交通 2 号线(广兰路~唐镇区间段),基坑减压降水在尽量增加降水绕流路径的基础上,在需重点保护的北侧,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人为抬高坑外承压水水位,减缓沉降变形,保证周边环境安全。
根据第⑦层基坑抗突涌验算结果,并将地层概化为三维空间上的非均质各向异性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 Visual ModFlow 进行三维渗流数值法计算,如图 3 所示。
图3 围护与降水井三维立体示意
三维渗流计算模型符合以下假定:潜水的初始水位埋深0.5 m、第 ⑦ 层初始水位埋深 4.98 m;止水帷幕深度:整个基坑周边深度为 47.5 m、中隔墙深度为 33.1 m;降水运行过程中减压深井的单井涌水量平均为 10~15 m3/h;根据实际工况,分坑进行独立降水。
在坑内布置第⑦层减压深井,考虑基坑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加长基坑减压降水绕流路径,井深设定为 38 m,滤管长度为 5 m,减压降水绕流路径 10.5 m;降水深井均采用钢管井,孔径 650 mm、井径 273 mm。
经三维渗流模型计算:在满足第⑦层承压水水位控制在满足基坑坑底抗突涌稳定性验算条件时,需要在 1 区布置减压降水井 12 口(含 1 口观测备用井),需要在 2 区布置减压降水井 8 口(含 1 口观测备用井)。
另外在基坑外侧,地下轨道交通二号线(广兰路~唐镇区间段)50 m 保护线内均匀设置 15 口第⑦层回灌井,井深42 m,滤管 8 m,并设置 3 口观测井,进行水位观测,如图4 所示。
图4 减压降水井及回灌井平面布置图
2 号基坑首先开挖,在 2 号基坑坑内降水井及坑外观测井、回灌井成井结束后,进行生产性抽水试验。
由抽水试验结果可知:当 2 号基坑内承压水观测井 BG1承压水水位降到 13.80 m 左右,满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时,北侧(轨道交通地铁 2号线区间侧)承压水水位埋深约6.71~7.12 m,即水位降深为 1.73~2.14 m。根据本工程挖土工况及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需对坑外采取回灌以满足 2 号基坑减压降水时周边环境保护要求。
2 号基坑开挖实施过程中,基坑降水严格遵循“分层降水”“按需降水”的原则,基坑开挖至塔楼区域底板时开启减压井,进行减压降水,最终将观测井水位控制在 13.70 m 左右,在基坑内减压降水的同时开启坑外回灌井进行回灌补水,缓解坑外水位下降,保护基坑外地铁安全。
本项目回灌遵循同抽同灌、抽灌一体化的原则,坑内抽水地下水经处理后的地下水作为回灌水源。根据承压水水位变化实现回灌井的自动开启与关闭。
回灌期间测定单井最大回灌量可达 3.9 m3/h,北侧承压水水位埋深约 5.30~5.70 m,即水位降深约 0.32~0.72 m,回灌效果明显。抽灌一体化原理示意图如图 5 所示,水位运行示意图如图 6 所示。
图5 抽灌一体化原理示意图
图6 水位运行示意图
2 号基坑减压降水期间,在回灌同时开启的条件下,坑外承压水水位保持稳定,地铁区间隧道各监测点竖向位移均、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均表现平稳,变形量均在 3 mm 以内。回灌开启前管线日沉降变形量 0.5~1.2 mm,回灌后日沉降变形量 0.4~0.6 mm,后期则产生沉降恢复现象,上浮量为0.3~0.4 mm/d,最终周边管线沉降值为 3.0~8.0 mm,个别点位最大沉降值约 19 mm,未发生地下管线安全事故,周边道路无明显可见的沉降和开裂现象,回灌整体达到了预期效果。保证基坑安全开挖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悬挂式减压降水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减压降水运行期间配备备用发电机,保证一路工业用电停电后,发电机自动启动并切换,确保在基坑减压降水运行期间供电的连续,并为每口减压降水井布置水位报警系统,在水位异常时报警,便于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基坑安全。
(1)通过三维渗流模拟计算为基坑降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利用生产性抽水试验验证降水设计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分层降水”“按需降水”的原则。
(2)对悬挂式围护深基坑施工,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可以有效抬升坑外承压水水位,保证基坑周边构建筑物及管线安全。
(3)项目 2 号基坑于 2020 年 12 月 27 日完成基础底板施工,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坑内减压降水,坑外回灌的“抽灌一体化”降水方式对周边环境保护极为有效、实用经济。总结的成功经验可为本工程后续 2 号基坑施工及其他类似基坑提供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