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美
(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厦门,361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且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多以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心肌损伤、坏死、缺血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为主。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持久的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胸部剧烈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时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疾病发作较为紧急,除去必要治疗外,还需辅助一定护理方式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病情康复[1]。为此,本研究在患者急诊护理中引入全局式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7~81岁,平均年龄(71.46±6.75)岁;发作部位:前壁15例、后壁17例、下壁12例、其他7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70.83±7.54)岁,发作部位:前壁16例、后壁14例,下壁15例、其他6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稳定的患者;2)意识清晰,可自主判断的患者;3)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2)合并其他器官功能性疾病的患者;3)精神类疾病的患者;4)中途转院或退出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注意事项,深入沟通以了解患者病情,增进护患关系,病房环境保持整洁舒适。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局式护理模式。1)专业护理人员护理。由医院选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科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对患者本人进行协同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对其生活行为、饮食习惯等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针对性护理。2)心理护理。因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易出现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针对其不良情绪,首先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其家庭的关心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其次,保证病房舒适、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声光的刺激,保证患者的良好睡眠,并通过护理计划,让其了解治疗方案,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讲述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3)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并督促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在保证每日营养的基础上,改善机体功能,增强患者免疫能力,避免并发症出现。戒烟戒酒,并注意饮食不宜过多,七分饱就好。4)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关于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治疗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也可引导患者家属学习护理技巧,以便出院后在家护理应对紧急情况。对患者在院的各项生命体征状况、用药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同时教家属协助监督。普及方式可通过视频、手册等,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5)皮肤护理。患者卧床期间,协助并引导其翻身,保持其皮肤干净与清洁,避免产生压疮。6)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制定早期功能锻炼计划,动作由易到难,锻炼时间由短到长。7)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家属办理出院手续,重点介绍用药方法,叮嘱按时用药,并做好延续护理,定期随访,及时掌握患者情况。
1.5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护理后2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N末端脑肽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进行评价[2],共7个项目,最高分为21分,分数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2.1 2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N末端脑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该疾病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其发病机制是在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之上,突发冠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故而导致心肌坏死[3]。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高血压发病率有直接关系,其发病逐渐开始年轻化,给患者身心健康、生命质量造成严重伤害。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特殊性,多数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时有濒死感,因此患者往往拒绝治疗,进而影响其心功能及睡眠质量,且预后较差。因此,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改善心功能,尤为重要。
针对患者而言,常规护理缺乏一定针对性与延续性,且护理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患者睡眠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全局式护理是从整体出发,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全局式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进其对治疗的信心及睡眠质量;通过饮食护理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其快速康复;通过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皮肤护理可避免患者产生压疮等并发症;通过功能锻炼可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通过出院指导可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减少复发[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全局式护理后,其N末端脑肽(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是左心室壁张力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T-proBNP水平的持续增加表明左心室重塑更明显,心功能进一步降低。由此可知,在全局式护理指导下,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全局式护理在急诊护理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