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杨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新疆 吐鲁番 838200)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甜瓜主产区,常年甜瓜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左右,甜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推动新疆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引擎,促进农户脱贫致富的助推器[1]。由于新疆幅员辽阔,全疆南北地跨纬度约15°,地形高差大,且三山夹两盆大格局等因素造成了新疆多样的气候类型。根据相应的气候特点以生产时间划分新疆形成了3个明显的甜瓜产区,即新疆吐鲁番盆地早熟哈密瓜产区;新疆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五家渠市、昌吉市,南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若羌县、轮台县、库车县、沙雅县等为主的中熟哈密瓜产区;以喀什地区的伽师县、岳普湖县,和田地区的和田县、民丰县,巴州的若羌县、且末县,新疆东部哈密地区的伊吾县和巴里坤县,北部阿勒泰地区的阿勒泰市、福海县、布尔津县等为主的晚熟哈密瓜产区[2]。笔者走访调查了五家渠市农六师(102团、103团、105团)、农八师121团等中熟甜瓜主产区甜瓜生产情况。
103团素有“中国甜瓜之乡”的美誉,已具有60a以上的甜瓜种植历史,曾于1999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批准为哈密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了具有全国知名度的“金皇后”甜瓜品牌,早在2011年103团甜瓜就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3]。现在年均种植甜瓜2.0千hm2,与之比邻的102团亦作为农六师瓜果优势区域,同样重点发展成甜瓜生产基地,年均种植甜瓜1.33千hm2,以102、103团为中心辐射带动105团种植甜瓜,现在105团种植甜瓜2.1千hm2,成为近年来农六师重要甜瓜生产基地。
农八师121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湾县境内,玛纳斯河中下游下野地垦区。属中非生态形高温干燥气候,有充足的阳光和较大的温差。其瓜品质优良、酥脆爽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瓜商的喜爱。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农八师121团场就建立了667hm2甜瓜基地对外出口,121团“炮台红”甜瓜至今为人称赞。据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年均种植甜瓜2.0千hm2。
相较于往年,新疆全区2021年由于气温回暖慢,前期有效积温偏低,甜瓜生产上市普遍较往年延迟7d左右。与5a前相比,成本至少增加了1倍(文献资料显示,2016年成本为1500元·667m-2),调研结果得知,除去农资成本逐年上涨因素外,甜瓜种植地块地租近年翻倍增长是导致成本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2021年地租1500~1700元·667m-2),其次是用工劳务的大力上涨(2021年320~350元·d-1),与往年同期相比上涨1.5倍以上。
据2020年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农六师农作物可播种面积190.45千hm2,瓜果类播种面积5.38千hm2,农八师农作物可播种面积278.81千hm2,瓜果类播种面积2.99千hm2,且大部分土壤属灌溉灰漠土,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好,适于甜瓜生长。广阔的土壤资源为甜瓜轮作倒茬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为甜瓜可持续、高效、绿色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表1 2021年北疆主要中熟产区甜瓜生产基本情况
五家渠市农六师、石河子市农八师均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肩负屯垦戍边重大历史使命的特殊组织,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更有利于兵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化程度优势[4]。这种高效率的组织化管理模式为高效果蔬生产奠定了有力的竞争力优势,在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人才引进、市场开发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组织推动作用。
据2020年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兵团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84.89千hm2,而2019年实际机耕面积就达1332.09千hm2,机耕率达到96.2%。温宏[5]对兵团农业的研究显示,121团场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4%、99.1%和38.0%,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数据表明,兵团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远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高程度的机械化水平,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规模优势、高效优势。据笔者实地调查,甜瓜生产完全实现机耕整地、铺设滴灌带、覆膜、播种、侧施肥一体化作业,考虑用种生产成本,部分地方尤其是精品甜瓜生产采用人工播种代替机播。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也90%以上实现机械化。
随着人们对精品哈密瓜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鲜水果电商模式的日益普及,经销商采用物流冷链运输哈密瓜模式日趋广泛,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如“西州密25号”哈密瓜已经实现了100%的疆外冷链物流运输,也带动了其它品牌哈密瓜冷链运输输出。笔者在田间实地调查也发现,正在采摘的甜瓜地块,超过50%以上都是冷链物流运输车在田间运输。新疆甜瓜使用冷链物流运输,有效提高甜瓜商品率、延长货架期的同时极大地推动和保持了新疆甜瓜的品质,更加助力农民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
虽然种植品种多,但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现象严重,以“西州密”品牌为例,目前市场上许多哈密瓜品种效仿“西州密25号”和“西州密17号”,外观相似,品质褒贬不一。部分育种企业为追求短、平、快效益,对新品种研发投入少,投机取巧仿冒品种,或以次充好,以至于品牌甜瓜真假难辨,好劣难断,种植户难以选择,经销商难以辨识,消费者难以满足。
甜瓜中熟产区甜瓜上市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且上千公顷的种植面积,大量商品瓜集中上市,加上内地此时正值多雨季节,势必会造成市场积压,压价压量,大批瓜卖不出去,只能低价处理甚而烂在地里,给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
甜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多,尤其是甜瓜成熟期,用工难、用工紧。成熟期采摘时间短,加上几千公里的长距离运输,要求短期内快速采收装运,当地劳动力无法满足采摘劳力需求,每年一到甜瓜成熟时节团场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异地招聘大量劳力。近2a由于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务工人员流动性减少,甜瓜采摘时节用工紧张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商品瓜采摘后,留下大量的残次果(淘汰瓜),大部分种植户直接弃之地头,即使有务工人员带走食用或者被家畜养殖户捡走,留在地里的淘汰瓜占比仍然巨大。种植户以及当地相关部门虽然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太浪费,但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希望相关科研机构能开展甜瓜残次果深加工研究,让残次果发挥最大附加值。
科研育种单位或企业保质提质,不急功近利,选育出高抗、优质、复合性状好、丰富多样的甜瓜新品种;相关部门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推广部门或企业因地制宜推广良种良法,多管齐下、齐头并进,营造良好、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优品、优种的产业环境。
根据历年生产销售情况,以及疆内外甜瓜生产供求信息收集情况,请相关专业人士做好大数据时代甜瓜供求比的大数据分析,及时发布科学、合理的产业信息或建议;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发挥好指导协调作用,有效引导各产区种植户适期适量合理种植,错期错量均衡上市,使市场产销供求尽可能平衡。
新疆农业农机化程度固然很高,但采收环节的农机化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西甜瓜生产采收方面,截至目前,尚未有关于机械化采收的使用或报道。除了现有品种不符合机械化采收的客观因素外,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对机械化采收环节的研究或开发力度投入不够或重视不够,希望相关农机部门加大对西甜瓜产业机械化采收配套农机具的研发,以机减人、以机代人。
据检索相关文献显示,截至目前,对甜瓜采后深加工或采后残次果的加工研究并不多,或者研究工艺尚不成熟,未能成功运用于生产。建议相关科研单位或企业加大对甜瓜采后加工研发经费或研发力量投入,如残次果中的上等品甜瓜酿酒、制干、制汁等开发,劣质残次果甜瓜制青贮饲料、沤肥等开发,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