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冰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冠心病的发生和年龄增加、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食习惯、遗传等有一定关系。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在患者的治疗中,进行积极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1-3]。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组,传统护理干预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疾病宣传满意度、医疗卫生现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满意度、穿刺操作满意度、心理疏导满意度;冠心病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心血管改善药物服用依从性、持续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积分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级别;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组,每组40例。其中优质护理干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8.24±6.79)岁。心功能等级2级的患者有28例,心功能等级3级的患者有8例,心功能等级4级的患者有4例。患者体质量42~83 kg,平均体质量(62.88±2.15)kg。患者合并糖尿病9例,患者有高血压的有19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例,患者有骨质疏松的有4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2例、中专及高中13例、大专和本科5例。冠心病发病到治疗时间1~15年,平均病程(6.44±1.44)年。传统护理干预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24±6.34)岁。心功能等级2级的患者有27例,心功能等级3级的患者有9例,心功能等级4级的患者有4例。患者体质量42~81 kg,平均体质量(62.88±2.44)kg。患者合并糖尿病10例,患者有高血压的有19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例,患者有骨质疏松的有4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2例、中专及高中12例、大专和本科5例。冠心病发病到治疗时间1~15年,平均病程(6.45±1.55)年。两组资料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研究,心功能等级2~4级。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妊娠期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以及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该研究选择的案例是由伦理委员会和患者或家庭成员认可的。
1.3 护理方法 传统护理干预组:进行常规干预。优质护理干预组:①优化护理程序。在接收患者的短时间内迅速评估患者的基本病情状况,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及时转移到急诊室就诊,第一时间与放射科,心脏病学等部门取得联系。以便进行后续工作。同时指导家属为患者办理相关住院手续。②护理人员培训。成立冠心病护理小组。冠心病护理团队由接受过系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医务人员组成。事先准备好各种溶栓,抗凝和抢救用品,并制定用药单位换算表。定期检查溶栓药。③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职责分工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合理的任务安排。个人的急救和护理由主要负责的护士完成;护士长负责指导急救各个方面。对于那些明显有负面情绪的患者,安排负责的护士进行情绪咨询和安抚。④健康教育。详细调查和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掌握患者的病情,认识冠心病,针对患者的疾病,药物、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个人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知识教育。根据时间表的内容,患者及家人所需的科学卫生常识,能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焦虑;当患者掌握病情后,会告诉患者处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鼓励患者提问。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解答,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患者的误会。⑤心理治疗。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精神状况,给予有目的的辅导,把成功案例告诉患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在对患者进行激励和精神上的支援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4-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疾病宣传满意度、医疗卫生现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满意度、穿刺操作满意度、心理疏导满意度;冠心病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0~100分,分值越高认知程度越高)、心血管改善药物服用依从性(0~100分,分值越高依从性越高)、持续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积分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级别;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4.0软件统计,本文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行t检验后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1 疾病宣传满意度、医疗卫生现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满意度、穿刺操作满意度、心理疏导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干预组的疾病宣传满意度、医疗卫生现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满意度、穿刺操作满意度、心理疏导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P<0.05)。其中,传统护理干预组的疾病宣传满意度75.00%、医疗卫生现场满意度72.50%、基础护理操作满意度75.00%、穿刺操作满意度80.00%、心理疏导满意度72.50%。优质护理干预组的疾病宣传满意度90.00%、医疗卫生现场满意度95.00%、基础护理操作满意度90.00%、穿刺操作满意度97.50%、心理疏导满意度100.00%。
2.2 抑郁焦虑负面情绪得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级别比较 护理后优质护理干预组抑郁焦虑负面情绪得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级别均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抑郁焦虑负面情绪得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级别比较()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抑郁焦虑负面情绪得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级别比较()
2.3 冠心病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心血管改善药物服用依从性、持续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优质护理干预组冠心病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心血管改善药物服用依从性、持续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P<0.05。其中优质护理干预组冠心病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为(95.34±3.21)分、心血管改善药物服用依从性为(95.68±3.45)分、持续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为(2.34±0.52)d、住院时间为(8.41±1.21)d。传统护理干预组冠心病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86.31±3.25)分、心血管改善药物服用依从性(82.12±3.25)分、持续心绞痛发作的时间(3.34±0.51)d、住院时间(10.44±1.25)d。
2.4 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 优质护理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P<0.05。优质护理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共计2例,总发生率5.00%,不良反应共计1例,总发生率2.50%,而传统护理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共计8例,发生率20.00%,不良反应共计7例,总发生率17.50%。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与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有关[8-11]。冠心病的出现往往会引起胸部疼痛,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12-15]。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患者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因此,在对冠心病进行积极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其进行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调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当代护理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它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生理、心理、心理、情绪等因素进行有效的介入,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疾病的知晓率、缓解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优质管理注重护士责任明确、专业技能训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17-20]。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干预组疾病宣传满意度、医疗卫生现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满意度、穿刺操作满意度、心理疏导满意度、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积分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级别、冠心病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心血管改善药物服用依从性、持续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传统护理干预组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其应用可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减轻焦虑和抑郁,并提高疾病和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各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