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曼
(云浮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云浮 527300)
抗菌药物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且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该药物通常是指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儿科是我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所接受的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各机能仍处于发育阶段,且内分泌系统以及诸多器官均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临床用药治疗中需要格外的注意,尤其是抗菌药物,不仅会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部分用药不良反应还会直接损害患儿的相关功能和器官,影响其整体的预后情况[1]。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儿科收治的抗菌药物使用患者200例,针对其药物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寻找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并探讨其合理应用的有效方法。
研究资料为我院儿科收治的抗菌药物使用患者,纳入患儿一共具有200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所有患儿均符合本次研究内容及用药指征,排除存在先天性疾病、用药禁忌症、合并重要器质性疾病或家长依从性较差者。在本次研究选取的纳入对象中,女性患儿占比89∶200,男性患儿占比111∶200;年龄分布在4~11岁之间,均值(6.5±1.1)岁;主要是由于病毒、支原体、细菌感染、真菌、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胃肠道类疾病。
针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对其最终治疗后出现的相关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抗菌药物中不合理用药误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合理应用的有效方法。
观察指标:无指征用药、给药途径、抗菌药物联合、药物选择、用药时间不合理、重复用药等[2]。
如下表1所示,200例抗菌药物治疗患儿中,不合理用药发生患者为20例,总占比10.00%。其中抗菌药物使用误区中无指征用药患儿1例,所占比5.00%;给药途径错误患儿2例,所占比10.00%;抗菌药物联合有误患儿3例,所占比15.00%;药物选择不合理患儿8例,所占比40.00%;用药时间不合理患儿5例,所占比25.00%;重复用药患儿1例,所占比5.00%;所有抗菌药物使用误区中,药物选择不合理因素占比居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误区分析[n/%]
(1)无指征用药:在儿科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中,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家长均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部分临床医师在了解患儿的具体的相关症状后未采取针对性的检测和诊断,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而部分家长甚至把抗菌药物当做万能药进行使用,还会觉得药物越贵对孩子的身体越有好处。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需要综合患儿临床症状、血尿常规检测、分泌物检验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了解患儿确实符合相关指征后才能给药治疗,否则抗菌药物的使用将会延误患儿的临床病情,严重的还会致使患儿出现抵抗力变低,身体素质下降以及产生耐药性等不良后果。
(2)给药途径:常见的儿科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中主要包括静脉输注、口服、静脉注射等,但是部分临床医生及家长均会惯性的认为静脉输注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最好;在给予儿科患者在临床采用抗菌药物的治疗中应该遵循药物使用的准则,即:“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如果患儿实在不能接受前一种给药方式,则可以选择下一种;其中静脉滴注给药不仅会对患儿的注射部位产生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因药物本身的毒性、用量、滴注速度等引起诸多不良反应。
(3)抗菌药物联合: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是儿科临床用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用药现象,一般表现为双联、三联以及四联应用,且大部分的临床医师传统想法中,在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越好;但是实际上,抗菌药物的多药联合应用很容易致使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增加细菌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甚至是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而言,还会显得多此一举,并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
(4)药物应用不合理:药物选择、用药时间及重复用药等抗菌药物使用误区也是儿科用药治疗中出现较多的现象,上情况均会给患儿造成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其患儿的耐药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时的整体效果;而抗菌药物重复使用或用药时间不符将会严重损害到患儿的肝、肾功能,并致使其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现象。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4],细菌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而儿科患病率将高达26%,需要及时有效的采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帮助患儿提高临床效果和相关并发疾病的预防。目前,随着我国抗菌类药物使用频率的增加以及临床中应发不良事件的报道率逐渐增多,该类型药物已经成为临床用药中的重灾区域;尤其是针对儿科疾病患者而言,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用药安全一直被国家所关注,再加上儿童的年龄尚小,其相关功能和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一旦在临床用药方面出现安全性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5];因此,还需要针对儿科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合理性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干预和循证,以整体保障我国儿童临床用药中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本次研究中通过针对我院儿科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后,其结果表示:200例抗菌药物治疗患儿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0.00%(20/200),其中抗菌药物使用误区主要涉及:无指征用药、给药途径、抗菌药物联合、药物选择、用药时间不合理、重复用药等,分别占比5.00%、10.00%、15.00%、40.00%、25.00%、5.00%。
经过以上结果分析产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误区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因素和家长因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不仅会严重浪费抗菌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使用资源,同时也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其临床整体应用效果。而部分家长在医护人员的临床处方开具后不能够谨遵医嘱用药,甚至还会妄自判断儿童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直接致使相关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6]。综合以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误区及原因,在本次研究中提供了相关的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提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医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抗生素药物知识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和开展所有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学习,加强对于药方中抗菌药物的监督和审查,明确大量高效、新型抗菌药物的使用[7]。(2)注意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给药途径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状态、身体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药物本身性质决定,切不可盲目的“认为型”给药;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胃酸较少、肠管较长,且其抗菌药物治疗中胃排空和通过肠道的时间较慢,因此口服、鼻饲给药途径更加适用于儿科患者,同时也可以提高家长的依从性和配合度[8]。(3)合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在儿科抗菌药物治疗中,尽量不要进行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其原因主要包括小儿患儿的耐受性较低,会致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还需要注意抗菌药物选择中配伍禁忌问题,以免因药物毒性作用增强,严重损伤到患儿的身体健康[9]。(4)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在医院药房处抓取药物后,应配制相关的药学监督人员,为患者普及相关用药常识,并针对其出现的相关用药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同时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菌药物剂量的选择和用药时间安排中,需要切实根据患儿的病情实际情况及体重、年龄等身体特征进行,对于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用药调整,保障其良好的预后效果[10]。
综上所述,临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常见误区主要包括:无指征用药、给药途径、抗菌药物联合、药物选择、用药时间不合理、重复用药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对患儿的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及合理用药性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