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2015年7月31日,伴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激动人心的一声,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中国再次迎来奥运圣火。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竞赛场地之一,崇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滑雪胜地。事实上,这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城,而且,它独有的气候特点让这里成为滑雪的圣地。
2021年3月24日,太子城高铁站客运枢纽正式启用,其“凤舞九天”设计理念与太子城高铁站“龙”的设计理念相呼应,彰显着中华文脉。而一年多前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开通运营,已使张家口飞速融入北京“1小时生活圈”,惠泽后世。
冬奥会之所以选在崇礼,是因为其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崇礼拥有黄金纬度、黄金海拔、黄金区位,使之成为冬奥会比赛雪场的最佳选址地区。
崇礼位于北纬40°,每年有近半时间是下雪期,特别是在坝下的大马群山南麓,南下的西伯利亚寒流与北上的热气流同时被北东向展布的大马群山所阻挡,冷热气流在此交汇,形成了多降雪的小气候区。
崇礼区气象局专家刘剑军有着30余年的气象工作经验,说起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数家珍,“崇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下垫面性质形成了降水量大、风力小、温度适宜的独特小气候”。
崇礼位于阴山山脉东端的大马群山余脉和燕山余脉西端的交界处,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划分条件,崇礼周边地区均属于半干旱区,唯独崇礼属于半湿润区,其年降水量为459.4毫米。
從当地地形来看,崇礼是张家口地区坝上坝下的过渡地带,也是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过渡带的一部分,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大山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和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同时,南下的冷空气在这里遇到热的下垫面产生热力抬升,动力抬升和热力抬升共同作用产生降水的必要条件。
崇礼的地貌特征是“山连山,连绵不断,沟套沟,难以计数”。众多的大山有效地阻挡了从内蒙古高原吹过来的冷风,所以崇礼风力在全张家口最小。风力小,人的体感温度高,而崇礼实际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12摄氏度,适宜户外运动。
此外,崇礼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这也给空气中补存更多的水汽,优良的植被有利于积雪存储。
刘剑军说,结合冬奥会的举办时间,近十年万龙滑雪场对雪深的监测数据表明,2月4日至20日期间这里最小雪深4厘米,最大雪深49厘米,平均雪深21厘米。十年平均全年降水量680毫米,冬季降雪量84.7毫米。
崇礼以北是“草”的世界,以南是“禾”的世界。
前者长久以来是游牧族群活动地带,后者是农耕族群定居地带。
某种意义上,中华文明在过去几千年就是“草”与“禾”两种要素碰撞、争执、融合的产物。崇礼族群构成,以汉族为主,其次为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朝鲜族。崇礼的特殊性在于,它处于交界的“分形区”,始终处于迎来送往之中,这里本身也是一个“熔炉”。
“崇礼”取“尊崇礼仪”“崇尚礼义”之意。也就是说,直到1934 年,才有“崇礼”这一地名。
18年前,崇礼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GDP为6.17亿元,到2020年已经增长到了34.12亿元。当时路上没有红绿灯,从县城到第一家大型滑雪场万龙滑雪场的道路杂草丛生,轿车都难以通过。可供住宿的地方只有招待所、民宿和小酒店。本地人以农业和矿业为主要营生,莜麦、土豆和圆白菜是最常见的农作物。
沧桑八百载,换了人间。毁于战火,而兴于圣火。挣脱八百年冰雪积压,这片雪谷依旧晶莹、剔透、静谧,但那一份经由考古而从冰雪下召唤回的遥远尊贵和神秘,令其有了再度傲立于世的尊崇和自信。
但随着冰雪经济被开发,崇礼在2016年撤县设区,3年后被移出贫困县序列。现在,崇礼拥有7个大型滑雪场,这座小城也因此成为冰雪城市。有数据表示,每5个崇礼人就有1人从事冰雪工作,区中心到万龙的道路已经被多次拓宽。随之改变的还有酒店,2022年,崇礼将迎来洲际、皇冠假日、悦榕庄等9个五星级酒店。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崇礼这座城市的特色并不鲜明,甚至有人觉得“跟其他北方小县城没什么区别”。
实际上,张家口市在历史上的存在感虽不如十三朝古都西安、天府之国成都和不服周的武汉,却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三岔口”,又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双向通路”,还是汉、蒙古、契丹、女真、柔然、鲜卑等民族文化的交流汇聚之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张家口包容、融合、开放的特点。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它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太子城”,但凡来过的客人都会听到有关太子以及金代行宫遗址的故事。这个八九百年前(公元1115年—1234年)的特殊建筑与这里即将举办的大型赛事似乎提醒着人们:体育或许会在这片土壤上改变着什么。
太子城村位于张家口冬奥村项目占地范围内。这个荒凉的小村子未曾想到,将开启穿越八百载之邂逅。
村南有遗址,并非秘闻。“1978年首次文物调查中,采集到铁蒺藜和白釉、黑釉瓷碗瓷瓶残片,但遗址性质并不清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说,当时只能推测约为辽金时期,但很难区别辽还是金。
2017年5月28日,根据考古先行原则,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时为崇礼区文广新局)等单位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进入太子城遗址,依惯例开启勘察,竟由此揭开浩瀚历史失落的一页——瓦当、滴水、筒板瓦、凤鸟、龙首脊饰、门钉、铁钉、铁蒺藜、瓷器残片……大量的长条素面砖和沟纹方砖上戳印有“内”字,有的灰砖还有“官”“宫”字样,钻探中还发现一铜鎏金小龙头饰件,瓷器以白釉印花瓷器为主,有一类内底印摩羯、内腹印花卉、外底刻“尚食局”款的瓷片……
之后,随着排水沟、城墙、护城河、瓮城、建筑基址等被逐一发掘,以及对城址地理区位、城内结构、营造技术等认真分析研究,并结合出土戳印、刻字建筑构件上留存的信息,再通过全面检索历史文献,最终作出判断——太子城遗址,是金代龙门县唯一具有皇家性质的城址,推断其为金章宗完颜璟夏捺钵之“泰和宫”。
2018年12月8日,太子城遗址年度考古发掘与遗址保护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考古及辽金史学专家们,一致认同对太子城遗址年代和性质作出的考古结论。
自此,太子城遗址这位“北方佳人”,找寻到失落数百年的名分。先后荣获“2018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与“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公布太子城遗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一种梦幻感觉。其实,山川地貌隐藏了很多信息,早就在暗示太子城遗址和北京的渊源。”摊开一幅高清地图,崇礼太子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黄信给记者讲述其中之奇妙。
高清地圖上,太子城遗址,正坐落在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上。历史上,这是游牧和农耕最后的交汇区域。不远处山峦间就是蜿蜒的长城,那是传统意义上中原王朝的最后屏障。以此为原点,辐射出去,东南距金中都约140公里,西南距金西京(今大同)约190公里,北距金莲川约100公里。三地之冲要,南拱京师,北控朔漠。一座行宫选址于此,可谓用意非凡。
“八百多年后,又是来自北京的缘分,让这位绝代佳人苏醒过来,寻觅到前世今生。”张文瑞说,这是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作为我国首次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其规制、建筑布局等在全国极为罕见,为历史补上了失落的颜色,从冰雪之下接续上中华文明不息的血脉。
传统堪舆学讲究依山傍水,太子城所在地负阴抱阳,北倚大马群山,东接燕山山脉,西连清水河,南望金中都,契合风水格局。“望山靠山连成一线,正好和遗址中轴线相重合,其南延线遥指金中都。”河北省文物局项目管理处处长贾金标说。
中轴线,是指太子城遗址中最重要的那条西北东南轴线。
正是根据这条158度轴线,考古确认太子城遗址为一座长方形城址。“南北400米、东西350米,东西南三面城墙存有地下基址,墙外有护城河,南门外有瓮城。城内确认建筑基址72座,道路22条,排水沟4条……”黄信说,中轴线就好比城池的脊梁,一切布局皆围绕这条轴线展开。其中,最重要的9号建筑基址,正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正对南门。经过分析,9号建筑基址为遗址内单体面积最大、磉墩最大、台基最高的建筑基址,推测应为遗址中规格最高的建筑。
“整个太子城按照前朝后寝布局建造。”黄信说,遗址规模不大,但遗存等级很高。比如,在一件鸱吻背板上,写有“七尺五地”。其中,“地”是位置编号,“七尺五”指尺寸,这个尺寸与《营造法式》记载的规范相吻合。
那么,金章宗又是怎样一位皇帝呢?
作为帝王,金章宗大力支持汉化改革。倡导节俭、重视农桑、南北讲和、与民休息,国力到达巅峰,选拔任用了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融合壮大作出贡献,史称“明昌之治”。
然而,北疆始终令其心忧。章宗朝军事强大,东制高丽,西服西夏,可正北方日渐崛起的另一个马背民族,令章宗深为不安。尽管不甘心,这位帝王在执政后期已很少去更北的捺钵之地金莲川了。即便这个位于中都城和金莲川之间的泰和宫,他也仅驻夏两次。据《宋会要辑稿》载,数年后(约1210年),金莲川和泰和宫均焚毁于“鞑靼侵扰”。“这一记载,得到考古印证。”黄信说,遗迹南边有火烧痕迹,与出土烧结铜铁构件相符。
“承上启下,意义非凡。”国内考古学者们指出,作为第一座考古发掘的金行宫遗址,其发现意义深远,既找到宋金的继承,也发现金代自身特色。围绕该遗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和团队开展多学科研究,最大限度挖掘文化内涵,取得诸多突破。
八百多年后,太子城遗址与首都北京,延续了行宫与都城的密切联系。而顺着历史轴线远眺,张家口自古就是中西、南北文化交流融汇之地。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这一被誉为“三岔口”的文明肇兴之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举足轻重,演变、冲突和交融,在互相影响中迸射出多元一体的火花,在奋进中演绎着东方人类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包容进取的优秀品质。
“太子城遗址将成为冬奥期间的礼仪场所,成为一个‘文化高地。”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说,将充分运用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把太子城遗址建设成为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冬奥广场,让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奥运历史上场馆建设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全球新典范,向国际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沧桑八百载,换了人间。毁于战火,而兴于圣火。挣脱八百年冰雪积压,这片雪谷依旧晶莹、剔透、静谧,但那一份经由考古而从冰雪下召唤回的遥远尊贵和神秘,令其有了再度傲立于世的尊崇和自信。
遗址不会说话,世界却在倾听。2022,北京冬奥会脚步渐近。
◎ 来源|综合河北文旅发布、新华社等
◎ 图片|中赫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