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萃萃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激活文本主题,开启思维之门”“梳理文本脉络,培养逻辑性思维”“挖掘文本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创造性思维”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1]。《课标》将思维品质的目标设定为“能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2]。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即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开展对信息的认知、理解与加工等思维活动,在理解英语文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发展思维、启迪智慧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3]。
纵观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其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表层信息,但缺少对文本深层内涵的解读与思考;学生能够大致掌握文本的主旨大意,但对文本的写作意图、写作技巧缺乏探究;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进行词义的猜测,但对文中的好词佳句缺少赏析与借鉴。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呈现出浅表化、碎片化的现象。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选修七第四单元Reading板块的“A letter home”为例,阐述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A letter home”以“Sharing”为主题,讲述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做志愿者教师Jo写给Rosemary的一封信。
一、激活文本主题,开启思维之门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背景知识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自由谈话式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引出阅读文本的主题,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图式,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即将阅读的文本联系起来,开启思维之门。
导入环节分为三步。首先,笔者通过一系列青年志愿者活动图片唤起做过志愿者的学生的记忆,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头脑中已有的志愿者图式与该阅读文本的主题接轨,同时激发未曾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的学生的兴趣。然后,笔者让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与生活经验,理解青年志愿者标志的含义,即“A heart stands for love. A hand stands for help. A dove stands for peace. A letter Y stands for youth. ”。标志概念的探讨既传递了志愿者工作的意义,也为之后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埋下伏笔。接着,笔者向学生介绍Jo工作的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概况,该国家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是世界上较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为后文介绍Jo的高尚品格作铺垫。
采用情境导入法和背景知识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认知系统中关于volunteering的图式被逐渐激活,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图式也已初步建立,思维之门渐渐打开。
二、梳理文本脉络,培养逻辑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包括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概念构建[4]。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把握文章体裁;分辨或归纳段落主题句,把握文章主体结构,还原作者的写作思路;捕捉起衔接作用的词句,辨识和理解文中主要事实信息及观点的逻辑结构,区分观点、事实与支持性事实,分清段落的组织特点。基于上述思路梳理文本脉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在“A letter home”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首先借助教材中的十幅插图及其注解,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信件的主体部分(第二至第七段),归纳出Jo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经历:
Paragraphs 2 and 3: Schooling
Paragraph 4: Village
Paragraph 5: Housing
Paragraph 6: Cooking
Paragraph 7: Belief
归纳概括文章信息,不仅可以为下文的细节信息分析作铺垫,而且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归纳逻辑性思维的作用。
然后,笔者在五个方面的框架下引导学生进行细节信息分析,具体如下:
在“Schooling”部分,笔者引导学生“Find the details about the tough conditions in Jo’s high school.”,并思考“When it comes to teaching, what’s Jo’s most challenging subject?”“Can you find a supporting example that shows how challenging it is?”“Based on these facts, what’s Jo’s puzzle?”,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艰苦环境与Jo备感困扰的事件,为之后深挖文章内容作背景铺垫,以及引导学生区分观点与支持性事实,关注段落的组织特点。
在“Village”部分,笔者设置问题“How does Jo describe their long journey to Tombe’s home?”“What language do the villagers speak?”“Can you find an example of the local dialect? And can you guess its meaning?”。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描述Jo的行程,关注当地交通的状况;另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推测方言内容,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
在“Housing”部分,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并完成任务“Introduce the hut including its outer appearance and inner decoration.”。這一任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住房的外部构造与内部装饰,让学生感受异国风情。
在“Cooking”部分,笔者设置问题“What’s their cooking method?”,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
在“Belief”部分,笔者设置填空题“They believe leftovers attract______________in the night. So they_______________the can to__________ the leftovers and__________it out of the hut.”,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人民的信仰。
三、挖掘文本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探究客观事实[5]。该思维活动是凭借生活常识、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在文本情境中进行独特而富有深度的阅读体验与表达[6]。教师在组织学生把握文本主旨、梳理文本脉络的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解析文本内容,深挖文本内涵。在设置任务时,教师不仅应明确思维训练的目标,而且应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任务,使得文本脉络梳理与文本内涵挖掘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A letter home”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在梳理五个方面细节信息的同时,在相应的关键信息处穿插深层次的分析,旨在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Schooling”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下三个细节性信息:
Q1: Despite these tough conditions, “many of them have walked a long way, sometimes up to two hours, to get to school”.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detail?
Q2: The sentence “there are lots of ‘good mornings’ for me from the boys.” shows that the boys are ______, which makes me feel ______.
Q3: Though teaching science is challenging and puzzling, one thing is for sure, that is, Jo has become ______ in her teaching.
Q1通过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还要长途跋涉去上学的事实,引导学生思考当地孩子的艰苦求学路;Q2通过孩子们热情礼貌的问候来分析他们的品质与Jo感到备受尊重的心情;Q3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在困境中激发创造力的正能量。
在“Village”教学中,笔者设置以下问答填空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当地人民的品质:
Q4: Kiak greeted us and “we shook hands with all the villagers. Everyone seemed to be a relative of Tombe’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se details?
Though living in a ____ village, Tombe’s family members keep a ____ relationship.
Q4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邻里关系的和睦。
在“Housing”教学中,笔者设置填空题“From ‘fresh grass laid on the floor’‘a newly made platform’ and ‘share the platform with us’, we can learn that though living in shabby huts, Tombe’s family ______.”,引导学生聚焦简陋住宿条件中所包含的温馨细节,感受主人的体贴与周到。
在“Cooking”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Q5: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inner atmosphere?
Q6: Can you find some evidence?
借助Q5和Q6,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分析出当地人民虽然吃得并不丰盛,却拥有温馨甜蜜的用餐氛围。
四、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和方法[7]。在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设计中,教师应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梳理文本脉络和挖掘文本内涵时搭建的支架,结合文本的主题,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A letter home”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环节,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考“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oys in Papua New Guinea, they benefit from Jo’s sharing in terms of education. However, does Jo benefit from the process of sharing? ”。该设问基于本文的主题“Sharing”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不再狭隘地认为只有被分享者才能获益,事实上分享者也能在分享过程中受益。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思考“The power of sharing”。该环节旨在升华主题,促使学生开展多向度探索,发展多维思维。接着,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订包含“What to share?With whom?How to share?What can both sides gain from your sharing?”等内容的分享计划。学生通过相互协作,达成共识,在反思文章主题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借助语言展现创新思想。
总之,强化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激活文本主题,开启思维之门”“梳理文本脉络,培养逻辑性思维”“挖掘文本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创造性思维”四个途径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6.
[3]陈红芳.指向思维发展的高品质阅读[J].考试周刊,2018(53):5,7.
[4][5][7]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72,73,74.
[6]戴军熔.评价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课堂的基本架构与核心关注[J].考试周刊,2016(11):58-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