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开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云南昆明 650031)
长期以来,农用地膜因其良好的保温、保湿、保肥、保药性能和经济便捷普遍受到农户欢迎,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劳动能耗、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力的不断增加,土地承载压力日渐增大,农膜过度使用造成的残留污染、土地板结、产出率下降、生态破坏等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构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推动农膜生产技术革新、提高废旧农膜回收便利性、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构建农膜消费新市场成为必然,是昆明绿色食品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
经调查,昆明市农用地膜用量较大的农作物有烤烟、玉米、蔬菜、花卉、中药材5种,用膜总面积达到14.05万hm2,其中烤烟2.3万hm2、玉米3.3万hm2、蔬菜5.76万hm2、花卉0.76万hm2、中药材0.22万hm2、其他1.71万hm2。地膜厚度规格0.005 mm~0.08 mm,其中厚度0.04 mm和0.06 mm的农膜用量最大;棚膜厚度规格0.06 mm~0.12 mm。不同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由于生产方式和耕作习惯的不同,用膜规格略有差异,但厚度薄的农膜由于价格便宜、经济性好,购买量和使用量最大,覆盖农作物品种最多,用膜面积最广。
据测算,昆明市烤烟用膜量2715.6 t,回收量2649.57 t,回收率97.6%;玉米用膜量1736.34 t,回收量1107.22 t,回收率63.76%;蔬菜用膜量2388.55 t,回收量1825.44 t,回收率76.42%;花卉用膜量59.32 t,回收量40.12 t,回收率67.63%;中药材用膜量10.05 t,回收量5.95 t,回收率59.2%;棚用膜量4912.99 t,回收量3985.37 t,回收率81.11%。总的来讲,昆明市农作物生产用膜品种和用量比较集中,但分布较为零散,下辖的14个县(市、区)都有农膜覆盖面积,用膜量最大的是石林、寻甸、宜良3个县,用量分别达到3402.56 t、2682.9 t、1339.83 t,用膜量最小的盘龙区和五华区,分别达到561.6 t、188.6 t,用膜量与农业生产面积成正比。
从实际调研看,昆明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式多元,主要有专业回收、社会网络回收和农户自行处理3种。
主要是针对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烤烟,烤烟膜在一些县(市、区)采取合作社统购统收的方式进行,购销渠道固定,回收渠道单一且回收网点方便,烟膜整体回收率达到90%以上,少数地区可达95%。
2019年昆明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工程在安宁市开展农膜回收网点试点,2019年3-6月共回收废旧农膜15.3 t,取得一定成效,但回收网点对废旧农膜回收的综合辐射带动效应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主要依托零散的废旧物资个体收购进行,回收后一部分以每千克上浮0.2~0.5元的方式卖给上游收购商;一部分直接粉碎成颗粒后作为原料卖给塑料管材生产企业。也有一些农户自行处理,直接将地里捡拾的废旧农膜堆在地旁或者焚烧掉,给生态环境带来二次污染隐患。
1.废旧农膜捡拾率低。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户更愿意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经济性更好的普通农膜,但是普通农膜厚度薄、强度低、耐候性差、风化后易碎,捡拾费工费力。
2.农户对农膜污染环境的认识不够。在对农户的调查走访中,大多数农户都知道农膜会造成“白色污染”,但很少能意识到农膜长期残留在土地里会对土壤团粒结构、理化性状造成破坏,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会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吸收,还会对畜禽健康和人居环境造成影响,在一些农户的意识里,只要农膜残留不对农业生产造成直接影响,都不是大问题。
3.废旧地膜回收价格低。目前,废旧棚膜的平均回收价为3.0~3.5元/kg,而废旧农膜收购价为1.2~1.6元/kg。据测算,平均每亩地需覆盖新膜5.0~6.5kg,完全捡拾后每亩可收废旧农膜4~5kg,废旧农膜回收按1.6元/kg计算,每亩地的废旧农膜可卖6.4~8.0元,每亩地捡拾废旧农膜需要1个工时,而且还要洗净、晒干,费时、费工、费力,农户捡拾农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农户为了减少残留农膜对土地正常生产的影响,也仅仅是把农膜捡拾后堆在地边或者直接烧掉,很少拿去卖。
1.专业化回收体系不完善。从调研情况看,除烟膜由烤烟合作社进行统购统收的回收率较高外,其他废旧农膜回收主要还是依靠农户及拾荒者自发捡拾、网点收集、企业初加工或交回收企业的模式进行,面多、量小,难以构建专业化回收体系,而且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处于回收末端,规模小、层次低、利润薄,无法承担带动下游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健全完善的重任。2019年年初,昆明市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工程选取5家农膜回收试点单位,截至2019年5月底,共回收农膜15.3 t,回收面积约85 hm2,专业化回收体系的建立对农膜有效回收利用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传统农资供销网络不健全。在传统的农资物品销售中,供销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供销企业的转制和体系改革,传统供销销售渠道受到了严重冲击,现有供销体系很难承担起农膜生产销售和回收利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2018年经昆明供销系统销售的农膜仅占全市农膜销售量的9%,销售量小,农膜回收利用方面也不容乐观。还有一些供销企业由于农膜回收量小、经营利润低、产能小和技术改造难等原因,逐渐将业务调整到废旧金属、废造纸原料、废橡胶、废塑料等废旧物资上,限制了供销体系对废旧农膜物资的有效回收。
从昆明来看,绝大多数回收的废旧农膜更多的是进入到中小型塑料制品加工厂,大部分废旧农膜经过简单技术处理后被做成塑料盆、塑料桶,然后以很低的销售价格进入了农村市场,少部分被用来加工塑料管材、器件等,实现了废旧农膜的资源化再利用,但是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水平整体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回收企业不愿收,因为回收后清洗、加工、提炼等工序繁多,而且可利用价值低,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销售价格低廉,利润空间很小;二是技术改造难,废旧农膜要制成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需要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甚至还要进行厂房改扩建,涉及到筹资、环评等方方面面,而且还担心技术改造、产能提升后原料供应不足,产品市场销售困难等问题,因此,加工企业对技术改造、技术研发既无需求,也无动力,这也是地方各级部门在推进废旧农膜回收治理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因素,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1.对购买高强度农膜的农户进行补贴。长期以来,低强度农膜由于使用成本低,价格便宜,经济性好,农户购买量最大。举例来讲,同样是宽度为1.2 m的农膜,厚度为0.04 mm的10 kg农膜可用长度为185 m,厚度为0.08 mm的10 kg农膜可用长度为98 m、而厚度0.1 mm的10 kg农膜可用长度仅为79 m,分别减少了87 m、106 m。在同等宽度和同等重量的情况下,农膜越厚,使用长度就越短,因此对农户来讲,在不影响实际生产的情况下,更愿意以同样的价格去购买使用长度为185 m的农膜,而不是98 m和79 m的农膜。但是厚度薄的农膜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易风化,风化后易碎,捡拾难度大,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对购买高强度农膜的农户进行差价补贴,引导农户购买厚度更大的农膜,以提高捡拾率,减少农膜土壤残留。
2.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的补贴。经调研,废旧物资收购站回收废旧农膜的成本包括农膜终端收购、运输、利润等,据测算,1 t废旧农膜从农户手中收购到运送至废旧农膜加工厂,成本需要3500元,折合每千克的收购价为3.5元。为了鼓励废旧物资收购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建议加大对农膜回收的补贴,提高农膜回收的终端收购价,提高农户的捡拾积极性,同时根据废旧物资收购农膜的实际情况,给予收购站适当的运输补贴,提高收购站收购积极性。
废旧农膜回收率低除了农户不愿捡拾,废旧物资回收站不愿收购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捡拾后送交不方便。因此,可以参照一些县(市、区)烤烟合作社的做法,建立方便回收的固定收购点,提高农膜回收的便利性。具体来讲,可以鼓励废旧物资回收站依托村级小卖店,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固定回收点,一方面村里小卖店因为要卖东西通常有人守,有地方堆放,避免了农户去卖农膜遇不到人的情况,提高了回收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小卖店还可以通过设立农膜回收点从废旧物资收购站那里得到一笔佣金收入,既提升了小卖店的营收能力,方便了农户,也为废旧物资收购站收购农膜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农户、小卖店、废旧物资收购的多赢。另外,废旧物资收购站还可以动员废旧物资回收零散人员及村里有意愿的闲散人员参与到农膜的捡拾工作中,扩大农膜捡拾面积,为推动农业清洁化生产做出贡献。
2017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新标准,对农膜的生产规格、质量作出了新要求,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市场秩序,把不符合农膜新质量标准的产品清理出市场,确保农膜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舆论,一方面正面看待农膜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能耗,促进农民增收的正向作用,也充分认识到农膜无序化使用对农村生态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强化环保意识,自觉杜绝劣质农膜,提高农膜捡拾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禁止农膜搞“一禁了之”的一刀切,加快全生物降解膜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力度,尽早让农户用上价格适中、技术成熟、不污染土地的生物降解农膜,从而终结残留地膜给土地带来的难以解决的“白色污染”危害,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用地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