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星
2021年4月,电影《我的姐姐》热映,引发无数网友关于亲情的热议,甚者还有网友共情地评论说:“她站在那望你一眼,眼里都是故事。”
在安徽六安,也有个姐姐,她叫王倩,她的弟弟出生才几个月,就被诊断为脑瘫。王倩的母亲生活一直不能自理,如今父亲也丧失了劳动能力。王倩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一家人的风雨和明天。
时光荏苒,转眼间20年弹指而过,王倩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然而,乐观开朗的她,不仅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还注册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说:“因为曾经淋过雨,我也想给别人撑把伞……”
“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我上班忙,我这就带你们去我家看看。”2021年12月初的一天,记者一行赶往六安,在到达王倩提供的导航地址后不久,记者终于见到了骑着电动车,穿着一身制服的年轻女孩王倩,她风风火火风尘仆仆,却笑容可掬,这笑容,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六安的冬天早已寒意逼人……
“我家离单位很近,骑车也就5分钟时间,可我妈和我弟弟都需要我照顾,就这5分钟路程,我有时都觉得很漫长……”王倩边走边和记者聊天,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王倩的家门口。王倩用钥匙打开了家门,只见她的母亲坐在客厅的板凳上,漠然地打量着我们,王倩说:“这是我妈,精神一直不好,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需要我照顾,我弟弟还在卧室里,我来把他背出来让你们看看。”
很快,王倩的后背上,背着一个大男孩,他嘴里不停地发出各种我们听不懂的声音,手臂也不停地乱动。王倩脸色通红,喘着气说:“这就是我弟弟,比我小几岁,我快背不动他了。”王倩把弟弟背到沙发上,打开电视,对弟弟说:“弟弟看电视吧,过会我来给你下面条吃。”
做好这一切后,王倩终于坐了下来,她叹口气地说:“好多年了,我的生活都是这样。很多人都劝我放弃,但有他们在,我们就是个完整的家,虽然很累,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的采访,也就此拉开了帷幕,依稀的泪光中,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徐徐展现在记者的眼前,让人感动,让人泪目……
今年25岁的王倩出生在六安一个叫龙门冲村的小山村,山里地势陡峭,出行不便。王倩的母亲一直患有精神类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自王倩记事起,一家人的生计就全靠父亲砍毛竹维持。
王倩5岁那年,弟弟出生了,那段时间,是父亲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他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同时看到了这个家的未来和希望。谁知,这样的快乐,如昙花一现。仅仅5个月后,弟弟便被确诊为脑瘫。
父亲的天空坍塌了,亲友们都劝他把孩子丢了,父亲却说:“他是我的孩子,我怎么能忍心呢?”当别的孩子还需要父母照顾时,懂事的王倩每天很早就起床了,给弟弟换洗衣服,帮母亲穿衣起床,有时还帮父亲干点农活,忙完了一切,这才背着书包去上学。
王倩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只要有点空,便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砍伐毛竹出售。毛竹很重,再加上山路难走,父亲即便从早忙到晚,不仅收入非常微薄,而且还危险重重。
王倩记得有一次雨天路滑,父親在运输毛竹时,一脚踩空,人迅速摔落下去,身上多处受了伤,然而,为了省钱,父亲硬是忍着没去医院。
王倩心疼父亲,只要父亲天黑还没回来,胆小的她就硬着头皮去山上找父亲。因为地形复杂,山上人烟稀少,而且有各种动物出没,王倩非常害怕,但一想到父亲还在劳作,王倩便鼓起了勇气,嘴里大声喊道:“爸爸,爸爸,您在哪儿?”
岁月在磨难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也磨炼了人的意志,王倩不仅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看事情也更为客观公正。在劳动和现实的磨砺下,王倩就像大山里的翠竹,笔直挺拔,却又阳光坚韧。
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王倩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来到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开学前夕,王倩的内心焦灼不已,自己离开了家,照顾妈妈和弟弟的重担,全都要落在父亲身上。多年的劳作,早已榨干了父亲的身体,王倩想到了放弃,父亲却说:“你放心去读书吧,家里有我呢,你把书读好了,我们这个家才会有好转的希望。”
带着父亲的殷切期望,王倩来到合肥。王倩每天都会给父亲打电话,她对记者说:“只要电话没人接听,我就会吓得不知所措,就会一直拨打,直到父亲接听为止,我太担心家人了,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上课时,王倩认真听课,下课了,她就会寻找一切勤工俭学的机会。王倩告诉记者:“我在学校干过很多工作,还记得在合肥一家超市打零工时,发现超市里的米非常便宜,我就悄悄买了几袋。”
每隔两个星期,王倩就会回次老家。“别的同学回家,是享受父母的爱,可我回家,每次都累得喘不过气来。首先,我要转很多次车,快到家时,这些从学校带回来的米和菜,就必须靠着我一点点背上去。山路难走,我一次只能背一点,有时要背几个来回,等我把东西都运到家里时,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弟弟看到姐姐回来了,有时会激动得大喊大叫,手舞足蹈,王倩会走上去,把弟弟搂在怀里,用手摸着弟弟的头发,先给弟弟换衣服,然后,再给母亲洗头……忙完这一切,王倩会一头扎进厨房,给一家人做可口的饭菜。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倩在合肥上学,靠着四处打零工,不仅不需要家里提供生活费,每月都还能略有盈余。舍不得花钱的她,把这些钱攒下来,等回家时,就给父母和弟弟买一些营养品。
父亲对这个孝顺的女儿赞不绝口,他说:“我经常觉得对不起这个女儿,她那么小,就帮家里干事,我这个儿子基本都是她背着长大的。没办法,谁叫她生在我们这个家呢?”父亲还没说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虽然家里条件有限,但父亲的爱却从来没有上限。每次上学前,父亲都会把钱塞进女儿的手里,让她好好学习,不要操心家里的事。王倩嘴上答应好好的,每次都是趁着父亲不注意,把钱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等到了学校,她会再打电话告诉父亲,钱放在了哪里,让父亲不要忘了拿出来。
王倩成绩优异,但在班级里并不活跃,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坚韧女孩,引起了老师卢晓玲的注意。
卢老师得知王倩的家庭遭遇后,对她充满了怜爱之情,不仅经常从家里带饭菜给王倩补充营养,还给王倩买了一套保暖内衣。王倩扑进老师的怀里,泪流满面地说:“卢老师,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穿保暖内衣,有了这件衣服,这个冬天我都不会觉得寒冷了。”卢老师对她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一定要跟老师和同学说,大家一起想办法,相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偶尔回家,也有亲戚劝王倩别读书了,早点出来打工撑起一家人的生活,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给了王倩莫大的鼓舞,她对自己说:“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相信明天会更好。”
从学校把米和菜背回家,在家多年如一日背着弟弟,年纪轻轻就背负起生活的重担,王倩的遭遇引起了很多热心人士的关注。还有一些好心的网友,不顾路途艰辛,来到王倩的家里,不仅送来温暖,还送来了很多鼓励。带着社会的关爱,王倩觉得生活虽难,但人与人之间滚烫的温暖让她感动。
最让王倩感动的是,父亲因为多年超负荷体力劳动,腰部严重受损,必须立即去合肥动手术。王倩好不容易联系好了医院,可父亲不在家,妈妈和弟弟就无人照顾,分身乏术的王倩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卢老师得知后,和家人开车将王倩的父亲接到医院,卢老师对王倩说:“你父亲就交给我们,你安心在家照顾你母亲和弟弟。”
一股暖流在王倩的心头激荡,她对自己说:“将来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当个老师,像卢老师那样,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知识和希望。”
2017年7月,王倩毕业后,来到六安一家商业广场从事管理工作。一天,王倩正在上班,接到父亲的电话。原来,弟弟的病情出现了恶化,他不吃不喝,偶尔还会出现昏迷。王倩立即赶回家里,背着弟弟辗转来到合肥。几个医生都劝王倩放弃治疗,王倩流着泪对医生说:“他是我弟弟,我怎么能放弃他呢?”
无法接受现实的王倩,就这样无助地背着弟弟走在合肥的街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王倩这才给弟弟办理了入院手续,捡回来一条命。松了一口气的王倩,发现脚下钻心的疼痛。原来,因为背着弟弟走的路太多了,脚底出了血,和袜子粘在了一起……
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在王倩的申请下,2019年,王倩一家搬进了公租房,单位离家只有5分钟的车程,王倩说:“我们能住上这样的房子,非常感谢国家,我要更好地工作,尽可能地回报社会的关爱。”
王倩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家里负担很重,王倩还是挤出时间参加了很多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王倩义无反顾地报名当了志愿者,她经常是把父母和弟弟照顾好以后,匆匆吃上几口饭,就骑着电动车,立即赶往社区服务点。很多志愿者都对王倩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特别佩服王倩,家里负担这么重,自身工作又繁忙,还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人觉得非常了不起。”
感恩,报恩,这两个关键词一直在王倩的脑海里闪现。在王倩的联系下,2020年4月,她终于注册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暴雨袭击,王倩和志愿者一起,四处奔走发动捐款活动,筹措救灾物资。
往主流方向走,朝着阳光方向前进,就像王倩最喜欢的一句歌中唱道:“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王倩的收入不高,一个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在王倩的精心打理下,她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月还能存下来一点钱。她说:“虽然我背着弟弟有20年了,他也从来都没喊过我一声‘姐姐’,但我一想到他,就心如刀割,等我有点钱了,我想带着他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找专家看看,看看他的病是否还有医治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王倩取得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毕业证书,她兴奋地对记者说:“因為曾经淋过雨,所以我也想给别人撑把伞。我非常感谢卢老师,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现在的梦想是,有朝一日,我也能走上讲台,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