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应用于急诊内科治疗急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2022-01-20 11:32任建昕张宝贵杜梦云李海英
大医生 2021年19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氯吡格雷

任建昕,张宝贵,杜梦云,李海英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陕西宝鸡 721006)

在急诊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急性心绞痛十分常见,该疾病主要是由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硬化、阻塞、变窄等导致心肌缺血而引发,在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或是过度劳累时就会引发心绞痛症状[1]。急性心绞痛发病往往比较突然,病情进展极快,发现时患者会发生强烈的心绞痛,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急诊内科治疗急性心绞痛主要通过药物进行血管扩张、抗凝和降脂等,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总体疗效还差强人意,因此临床一直在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3]。氯吡格雷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有研究发现,在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4]。为此,现特就氯吡格雷应用于急诊内科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心绞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参照组39例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4.6±4.9)岁;发病至就医时间0.6~6 h,平均时间(3.3±1.2)h。研究组39例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3.7±5.2)岁;发病至就医时间0.5~5 h,平均时间(3.1±1.3)h。两组患者普通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绞痛[5];②均为突然发病,左侧胸部或檀中处存在憋闷疼痛感,时作时止。排除标准:①合并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出血疾病和精神疾病者;②处于哺乳和妊娠期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状况予以血管扩张药物、抗凝药物和降脂药物等,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规格:25 mg/片)100 mg/次,1次/d;硝酸异山梨酯(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816,规格:5 mg/片)口服30 mg/次,3次/d;低分子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96,规格:0.5 mL∶5 000 Axa单位)皮下注射5 000U/次,12 h/次;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10 mg/片)口服10 mg/次,1次/d。

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 mg/片)口服治疗,25 m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每次发作间隔时间;②比较总体疗效,总体疗效判定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缺血性ST-T段基本消除,或是较治疗前改善70%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除;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缺血性ST-T段较治疗前改善50%~70%,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经治疗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缺血性ST-T段较治疗前改善不足50%,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头晕、面红、乏力。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每次发作间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每次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且上述情况两组治疗后均好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发作频率(次/d)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min) 每次发作间隔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9 3.72±1.36 1.16±0.85* 24.33±5.72 6.12±4.43* 1.71±0.69 5.21±1.04*参照组 39 3.69±1.38 2.24±1.02* 24.28±5.74 9.79±5.57* 1.75±0.64 3.66±1.12*t值 0.097 5.080 0.039 3.220 0.265 6.333 P值 0.923 0.000 0.969 0.002 0.791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 研究组患者总体疗效97.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例(%)]

2.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69%稍低于参照组的12.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例(%)]

3 讨论

急性心绞痛是急诊内科在治疗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是由于心脏供血异常而反射至胸前区的疼痛,疼痛多呈剧烈绞痛感,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常在情绪激动或是劳累过度时发作,发作次数为每日1次或多次不等,每次发作时间可持续3~5 min,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严重者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确保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6]。

目前,急诊内科在接收急性心绞痛患者后多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如予以口服扩张血管、降脂药物,以及注射抗凝药物等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但是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长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进一步控制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提升总体疗效,临床一直在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学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应用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疼痛的持续时间,并延长发作周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7]。本研究也发现,应用氯吡格雷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每次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总体疗效97.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9.4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稍低于参照组的12.82%(P>0.05),可见,氯吡格雷能有效提升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氯吡格雷为新型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属于噻嗯吡啶类衍生物,所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能选取性地同血小板膜所含的ADP受体进行不可逆的结合,能促进前列腺素E诱导的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进一步直接或间接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增强磷酸化酶的作用,在缺氧时可使糖原分解以供应能量,从而阻抑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活化,进而达到防止血小板积聚,避免或降低血栓形成机率的目的,最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8]。此外,氯吡格雷经口服后可快速发挥作用,并经肝脏代谢,所产生的代谢物也不会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并不会增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故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治疗急性心绞痛中应用氯吡格雷疗效确切,有利于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每次发作间隔时间,提升总体疗效,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俄语体与持续时间结构组合规律的认知语义阐释
中国股票市场金融持续时间的统计特征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