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失败后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01-20 11:32闫秀伶韩跃梅尹雪摘贾建峰
大医生 2021年19期
关键词:溶栓血小板神经功能

闫秀伶,韩跃梅,尹雪摘,邢 伟,贾建峰

(邢台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河北邢台 05525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予以溶栓双抗治疗为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脑部血管、改善疾病症状。虽然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再次出现闭塞的情况[1]。替罗非班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凝聚,从而达到抗血栓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对溶栓失败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中予以替罗非班与双抗进行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2]。本次研究将针对溶栓失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与双抗联合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邢台市第九医院收诊的60例急性脑梗患者(均24 h内给予静脉溶栓,未达到治疗效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2.29±4.81)岁;病程1~3 h,平均病程(2.76±0.53)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18分,平均NIHSS评分(13.22±0.45)分。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2.87±4.77)岁;病程1~3 h,平均病程(2.72±0.59)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17分之间,平均NIHSS评分(13.26±0.39)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邢台市第九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急性脑梗死溶栓的诊断标准[3];②急性脑梗24 h内给予静脉溶栓失败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另口服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 mg/片),7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接受替罗非班(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283,规格:100 mL∶5 mg)治疗,静脉注射0.5 mg后,以0.1μg/(kg·min)持续泵入24 h,后进行双抗治疗,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较治疗前NIHSS评分下降>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较治疗前NIHSS评分下降50%~9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或出现加重,较治疗前NIHSS评分下降<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采用NIHSS评分[4]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总分值为45分,评分越高代表损伤越严重;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评价临床结局[5],0~1分表示治愈,2~3分表示治疗进步,4~5分表示治疗无效。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更低,评分越低代表生活能力更高。③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2~3 mL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美国沃芬公司,型号:ACL-TOP700)检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14 d、3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RS改良Rankin评分。

组别 例数 NIHSS mRS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3个月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3个月观察组 30 13.26±0.39 6.16±1.68* 2.13±0.54* 4.68±0.26 2.99±0.43* 1.83±0.32*对照组 30 13.22±0.45 7.89±1.99* 5.72±1.39* 4.32±0.38 3.76±0.59* 2.91±0.61*t值 0.368 -3.638 -13.186 1.512 -5.777 -8.58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P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

组别 例数 APTT P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0.65±1.98 32.65±2.78* 10.14±0.64 12.74±0.05*对照组 30 20.16±2.58 26.23±3.59* 10.42±0.85 11.85±1.16*t值 0.825 7.744 -1.441 4.198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变化,脑梗的临床发病率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打击,也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临床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溶栓、手术等,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案后均可能出现再次梗塞的风险[6]。溶栓后再次出现血管闭塞的原因是未进行完全的溶栓,使剩下的血栓再次导致闭塞[7]。在临床中治疗溶栓失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原则为降低血小板的活性,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使血管保持通畅。

双抗治疗是指两种机制不同的抗血小板聚集剂的治疗方案。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扩张血管。氯吡格雷可抑制GP II b/III 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可使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增强,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作用,使脑部组织的缺氧缺血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8-10]。替罗非班是一种糖蛋白IIb/IIla受体抑制剂,可对血小板的交联及聚集产生抑制作用,减少血小板过度激活所致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血栓形成。对患者脑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使血小板在内皮下的沉积作用降低,以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对受损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NIHSS评分可评估患者神经功能,mRS评价患者全身状况,为疾病治疗作出正确的指导,研究结果说明双抗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PT长于对照组(均P<0.05)。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患者血栓形成,且可及时改善患者缺氧缺血状态,恢复脑组织的供氧与供血,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转归。

综上所述,对溶栓失败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与双抗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血小板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