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庆
瑞银预测沪深300指数每股盈利的增速,可能会从2021年的15%放缓到2022年的8%左右。
2022开年首个交易周,股市整体表现较弱,这是否预示着今年的行情比去年要差?
上行空间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预测,2022年A股市场会有10%左右的上行空间。
“在我们消化完外部的不利因素,等国内的放松政策进一步出来,大家看到更具体、更实际的信贷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财政政策等之后,投资者可能会重新关注政策推动市场上行,届时有可能兑现我们所说的10%左右的市场上升空间。”孟磊表示。
他认为,A股盈利增长会放缓。瑞银预测沪深300指数每股盈利的增速,可能会从2021年的15%放缓到2022年的8%左右。其次,利润率有可能回升。估值方面,沪深300指数的公司中,剔除大的银行、券商这些金融股之后,估值水平仍然处于过去5年的均值,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没有特别强的理由认为估值可以恢复到非常高的位置,也不会有特别大幅度的下滑。
“10%左右的市场上行空间是基于8%左右的盈利增长,再加上2%左右的估值回升,估值回升的原因最主要在于国内政策环境的放松,包括降准、信贷增速的一些反弹。”孟磊说。
目前沪深300的静态市盈率是13倍左右,5年均值13.2倍,基本上相对平稳。
消费一枝独秀
针对具体行业方面的投资建议,孟磊判断,一是市场风格会往消费方面切换,建议超配食品饮料、家电和汽车零部件;二是最近新能源相关公司下跌较多,建议投资者在估值回升之后开始考虑布局。
“我们认为短期可以均衡配置成长价值,二季度之后大消费板块有可能会一枝独秀。”孟磊认为,一方面既有稳增长、政策推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还是有一定盈利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从盈利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基金仓位的变化、稳增长政策、估值高低切换等角度分析,消费是有最强的动力,或者符合多条主线当中最明确的一条。
如果将过去两年三季度之前食品饮料的复合增速进行排序,可以看到,食品饮料在过去一段时间的长期排在中间的位置。瑞银的数据显示,2020年整体市场几乎零增长的环境下,食品饮料增幅依旧为16%;但2021年上半年A股增长为44%,周期股甚至获得了200%以上的增长,食品饮料增幅却依旧保持17%,可见其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同时,消费行业或成为基金换仓的对象。从公募基金的持仓可以看到,过去3个季度公募基金大幅减仓消费股,大幅加仓周期性的包括钢铁、煤炭与有色、化工在内的材料股。去年10月以来,材料价格开始松动,预计今年还将有不同程度的微调。
“在此背景下,偏向于材料类的基金会开始慢慢切换风格,寻找一些具有盈利稳定性、同时受益于经济稳增长的交易品种。消费股的仓位相对较低,是有可能受益于这一主题。”孟磊说。
在食品饮料方面,孟磊称,看好白酒(需求具有韧性)和乳制品(成本与竞争压力缓解)。调味品行业自去年四季度起将会看到由提价带来的基本面改善。
家用电器方面,大型家电企业可能受益于国内需求的复苏。
“长期来看,我们对扫地机器人的增长前景和国内供应商的整合潜力持乐观看法。”孟磊称。
主题方面,孟磊建议关注进口替代。中国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占比和发达国家相比会略低一些,实际上国内有非常多的零部件还是依赖进口,有非常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所以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公司、零部件公司,依然还是有非常好的成长性前景。
新能源调整多久
不少分析师相信,2022年A股仍是震荡市、结构性行情。
中信证券策略研究团队认为,2022年上半年機会较多,下半年相对平淡。上半年政策重心在稳增长,建议聚焦优质蓝筹崛起;下半年政策回归常态,建议聚焦相对景气的板块。
“2022年投资时钟在‘小衰退’和‘弱复苏’之间摇摆。”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在此情况之下,今年综合指数不是大年,既不会大涨也很难大跌,而可能是指数底部抬升。
兴业证券认为,阶段性边际“宽信用”预期升温。参考历史经验,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与信用环境更为相关。信用边际放松之下,这些板块将继续修复。
随着近期行业、风格轮动速度加快,机构平衡仓位结构的意愿显著提升。以金融地产等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作为有自上而下逻辑支撑、同时也是“人少的地方”,有望成为市场阶段性加仓的方向,从而迎来修复行情。因此,继续看好地产基建、金融等低估值权重板块修复上涨带来的指数行情。
对于“新半军”等硬科技板块,结合拥挤度指标及历次回调情况,当前调整空间已较为充分。
从“新半军”2019年以来历次回调幅度和时间看,本轮新能源板块调整的时间已超越历次调整天数的中位数与均值水平,回调幅度也基本接近;半导体板块调整的时间和幅度略低于历史中位数与均值;军工板块本轮回调天数已接近历史水平,回调幅度相对较小。
综合来看,当前“新半军”交易拥挤度已经大幅回落,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或回落至均值附近,在景气方向确认的大前提下,后续调整空间或已有限,正在进入底部整固阶段。
中长期看,科技成长仍是共同富裕下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美博弈大背景下,顺应迫切提升科技竞争力需求、摆脱“卡脖子”困境的最鲜明的时代主线之一。
投资策略上,兴业证券认为,短期,一方面把握地产链和基建链、券商等低估值修复的阶段性机会,另一方面以长打短、逢低布局“小高新”。长期,聚焦科技创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